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云 《经济问题》2012,(5):8-13
在IPAT方程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低碳经济"脱钩"量化分解模型,并以山西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山西低碳经济已从"扩张负脱钩"和"无脱钩努力"阶段逐步改善为"弱脱钩"发展阶段;能源强度降低对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其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该模型的建立对科学评价减排措施和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模型,对2000—2009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脱钩评价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脱钩指数分解模型,对脱钩关系的影响因素作出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指出未来工业脱钩发展措施的重点方向是在进一步提升能效技术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提升新型低碳能源的结构比重,改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钧状态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借鉴Tapio脱钩钻石模型,并重新划分和解释了负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衰退负脱钩、衰退脱钩和强脱钩的脱钩意义;然后对江苏省GDP和能源消费进行脱钩实证分析,得出江苏省重型化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主要呈弱脱钩状态.结论表明:重型化经济也可以实现与能源消费的脱钧,为其他省份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能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Tapio"脱钩"模型对石家庄市2003—200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证明二者是否呈现出"脱钩"状态,并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赢得了新机遇,然而能源需求压力却也随之增大,为了打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联,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脱钩弹性指数方法建立脱钩评价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1998-2012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状况,结果表明皖江区域目前处于弱脱钩的水平;并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驱动作用较大,而低能源强度起着负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山西低碳城市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结合山西的实际概况,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能源、低碳环境四方面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GIS模型,对山西11个地市进行低碳城市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市低碳城市发展水平悬殊较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低碳城市建设在产业调整和升级、能源利用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山西低碳城市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结合山西的实际概况,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能源、低碳环境四方面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GIS模型,对山西11个地市进行低碳城市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市低碳城市发展水平悬殊较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低碳城市建设在产业调整和升级、能源利用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和采取各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公众树立理性消费观,改变"高碳"生活方式,过"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深入发展的依托。低碳文化是低碳生活的观念凝结,它将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塑造低碳文化,三者的互动将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相似文献   

9.
张丽峰 《技术经济》2013,32(1):90-95
利用1981—2010年北京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了两者间EKC的存在性。运用碳生率和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短期静态关系和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北京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为34423元;研究期间北京碳生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在1981—2010年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北京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指数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吻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核电: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下基荷低碳能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寻求低碳能源对发展的支撑,当前在中国能够大规模建造的低碳能源,除了水电和部分新能源外,核电在低碳能源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分析中国经济重工化演进中电力消耗、电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电力生产碳排放的脱钩模型,提出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支撑中国经济重工化发展的高电力需求与大规模低碳电源要求的悖论,分析核电的碳排放以及核电作为主要大规模低碳基荷电源的原因,并基于结合外部成本比较核电与煤电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张旸 《经济师》2012,(12):22-23
面对能源使用不断增长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煤炭大省,如何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探寻山西经济的低碳之路,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发挥金融对投资消费、产业、进出口的结构性调整和支持作用,成为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金融支持山西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发展受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能源消费模式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应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各省区低碳发展特征的分析,明确其在减少碳排放目标上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脱钩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低碳发展弹性系数和能源碳排放结构弹性系数,分别从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两个角度反映区域“增量”碳排放特征,采用2005-2009年我国各省区直接和终端能源消耗量数据对两个弹性系数进行了测算。基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存量”碳排放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并利用我国各省区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具体测算,采用聚类分析法综合3种特征的分类结果,对我国各省区的低碳发展目标进行了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福建做到"低碳"和"经济"双赢,甚至可以说是低碳、经济和社会三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福建省在能源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在减排空间、后发优势和森林资源丰富等方面,福建省也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因此,福建省应该从优化能源结构、着重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及其设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提高碳汇能力等方面入手,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本文以GDP碳排放强度为切入点,分解了GDP碳排放强度的两个因子——能源效率、能源碳强度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程度,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韩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背景,比较分析三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轨迹和驱动模式,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首先用碳排放量分解模型计算出我国年度CO2的排放量,然后计算出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CO2Tapio脱钩弹性,最后利用GMDH数据组合处理方法定量分析影响CO2Tapio脱钩弹性的主要指标。实证表明: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和水电、核电、风电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是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7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晋陕蒙地区作为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能源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探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尤为重要。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即DPSIR模型,制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脱钩指标,构建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且运用GIS方法评价晋陕蒙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1997—2016年晋陕蒙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格局变化显著;②晋陕蒙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经历了从"弱脱钩"到"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再到"弱脱钩"的演变过程;③2002—2016年山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低于全国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山西等能源大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压力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能源大省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对其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探讨其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期为其他能源大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对低碳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评价。文章将最小广义距离和粗糙集的概念引入产业结构评价中,该方法能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能源产业结构提供更加合理的评价。通过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文章的评价方法既尊重客观数据事实,又考虑了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因此对低碳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评价更加准确。通过该评价方法可知,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环境、资源、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广西"林改"目标明确、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起步晚、进度快,群众热情高、发展势头好。"林改"有利于广西林业经济发挥比较优势、消除发展障碍、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激发农民林业生产积极性。"林改"为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林下经济已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实施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防火工作,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广西林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