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国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为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央行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渠道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本文从流动性循环的角度分析疫情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认为经济停滞产生的流动性短缺、信用违约上升传导至金融市场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流动性传导不畅将放大和加速风险传播。因此在后疫情时期,仍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引导资金下沉,及时调节实体经济流动性,提高市场经济主体“自愈”能力,促进经济回暖,并完善金融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金融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2022年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对经济冲击较大。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对茌平区财政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财政运行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导读与推荐     
《财政科学》2020,(4):F0002-F00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财政承担着资金支持、鼓励复工复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多重任务,进一步加剧了由各级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所引发的财政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问题,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系统性风险攀升,加快财政体制深化改革更显紧迫。在此背景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编辑部组织召开了2020年第1期专题沙龙:“面对疫情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疫情突发及其对经济财政的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的变化.财政改革方向与重点,以及相关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等议题展开研讨。专题沙龙上专家的独到观点有深度有思想、有启发性和建设性,值得深人思考。本期设置专栏对专家学者的观点与成果予以集结反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短期的,但不可低估它的后续影响,特别是,全球疫情的蔓延让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从财政上看,应对疫情,需要构筑三道防线,分别是:第一,为抗击疫情提供财力保障;第二,财政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第三,提升预算绩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根本改善。为了让积极财政政策更有效,应高度关注财政政策实施的四大风险点,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为应对风险寻找可替代财力,过紧日子。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4月28日,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组织召开"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网络研讨会,有关部委、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农研会理事及对农村财经政策感兴趣的同仁80余人参与会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等7位专家做了主旨演讲,与会人员就疫情下的"三农"形势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可预期的冲击,对金融业的发展也产生影响。但疫情对银行业、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汇率市场等方面的影响总体上有上限,对金融市场造成短期冲击而非长期影响。当前我国经济韧性较强,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疫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效保障防疫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奋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考验:一方面,疫情爆发带来企业生产困难,财政增收面临压力;另一方面,为应对疫情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出,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与风险,财政政策如何发力?2020年积极财政政策力度还有多大?结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疫情期间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本期专题“2020年财税政策解读”特邀财政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予以深入解读,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启发新思考,同时为深入推进财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财政体系和财政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当前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怎么发力,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各领域公共风险,从稳定市场预期和增强社会信心的角度,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9.
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冲击过程中,各国均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整。欧洲和美国均采用超低利率政策,期望通过“以直升机撒钱”的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以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构建内含传染病(SIR)模型的DSGE模型,刻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渠道,进而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常规货币政策机制下,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总需求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引起宏观经济衰退,具体表现为产出、消费和就业减少以及通胀下降,且这一衰退具有较强的持久性。第二,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宏观经济“呆滞性”衰退,即产出、消费和就业表现出永久性减少;同时,这一冲击还引起通胀上升,使宏观经济呈现“低产出(就业)”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特征。总的来看,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危害可能远超过常规货币政策情形,因此,采用超低利率政策并非最佳选择。基于此,我国应继续采用灵活适度的稳健型货币政策,并通过以“新基建”为重要内容的扩大内需战略拉动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0.
将作为外部冲击的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情况,并模拟了在无政策干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四种情景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长期看,社会总需求和通货膨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就业的挤出效应持续时间则较长.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会产生"政策叠加"效应,促使宏观经济更快复苏,但长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1.
应对疫情的财政政策对财政自身的收支平衡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更凸显了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在以下六个认识基础上:国家需要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财力;税收成本一般低于其他形式财政收入;税收第一位功能是筹集财政收入,而不是其他;通过国有企业支撑财政不是长久之计;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财政预算审查是财政提质增效的最好办法;财政改革最终落脚到现代治理观念和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疫情期间中国财税扶持政策的类型、内容及其有效性.然后根据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数据(ESIEC),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等方法,对疫情冲击下我国财税扶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和稳岗政策分别使企业正常经营的概率显著提高约4.6和3.9个百分点,而金融支持和租金减免的政策效应不显著.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且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效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文从持续稳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财政政策激励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家们在两年前还都认为财政政策对烫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并不显著,并对此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4.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finds that policy reaction functions vary substantially over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moving to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monetary and fiscal regimes evolve according to a Markov process can change the impacts of policy shocks. In one regime monetary policy follows the Taylor principle and taxes rise strongly with debt; in another regime the Taylor principle fails to hold and taxes are exogenous. An example shows that a unique bounded non-Ricardian equilibrium exists in this environment. A computational model illustrates that because agents' decision rules embed the probability that policies will change in the future, monetary and tax shocks always produce wealth effects. When it is possible that fiscal policy will be unresponsive to debt at times, active monetary policy (like a Taylor rule) in one regime is not sufficient to insulate the economy against tax shocks in that regime and it can have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amplifying and propagating the aggregate demand effects of tax shocks. The paper also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policy switching for two empirical issues.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这一重大突发疫情年初起肆虐,给本已面临下行压力的我国经济叠加了一个典型的黑天鹅事件,需要财税政策加大支持与扶持力度,而持续且高强度的财税政策支持,正不断加剧财政收支紧张状况.在既要取得抗疫胜利,又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并化解当前经济内在的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财税政策的设计与运用,必须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财税政策实际执行等视角更加注重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  相似文献   

17.
多数观察者认为治理本轮经济衰退迫切要求实施全新的财政政策,支持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的观点在本次危机出现之前已经存在.正如目前对投资激励机制的讨论所揭示的,我们仍然依赖于以往政策实施中采用的审时度势的方法.由于多年来缺少实施财政政策的土壤,审时度势的财政政策少有进展并不让人意外.但如果要大规模地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我们必须对政策的精心设计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向,为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的良好势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依据对三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fiscal policy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framework. We consider the case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finances its spending by levying distortionary taxes and issuing state‐contingent debt. While in a closed economy taxes are essentially invariant, in an open economy taxes can be as volatile as output. This is because the presence of a terms of trade externality introduces efficient fluctuations in the consumption–leisure wedge driven by movements i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s a result, the optimal fiscal rule suggests that taxes should be varied to replicate these fluctuations.  相似文献   

20.
We document substantial heterogeneity in occupational employment dynamics in response to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in the United States. Employment rises most strongly in service, sales, and office (“pink-collar”) occupations. By contrast, employment in blue-collar occupations is hardly affected by fiscal policy.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occupation-specific changes in labor demand are key for understanding these findings. We develop a business-cycle model that explains the heterogeneous occupational employment dynamics as a consequence of composition effects due to heterogeneous employment changes across industries and occupation-specific within-industry employment shifts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short-run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services across occup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