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东方主义》一书是美国学者络德睦近年来的一部比较法论著,翻译成中文后引起了中国法学界的高度关注,此书将前人"东方主义"中国中心论"等理论应用于法律领域,提出了"法律东方主义"的概念,虽然理论的原创性不算太强,但也对不同文化比较中的自我与他者的认知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对于西方人对世界的重新认知,尤其是对"东方"的重新认知具有很强的警醒作用,对于东方世界存在的"自我东方化"现象同样有警醒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不能夸大,更不能政治化,在特殊的社会情境中成为"政治消费品"。因此,对此书在中国的讨论和可能的"政治化"应该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2.
鲁楠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3):24-31
络德睦教授的《法律东方主义》一书选择被美国妖魔化、贬值化和非法化的中国法进行讨论,试图揭示在对中国法进行异化过程中暗含的种族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的批判主义比较法研究的重要体现。但是,络德睦所提炼的"法律东方主义"现象内涵可疑,外延模糊,被"移植"到中国语境,会出现违背批判主义比较法学初衷的异化。而"东方法律主义"并不足以成为取代传统比较法范式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郑戈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3):32-41
"法律东方主义"是一种批判理论,它旨在批判和解构西方法治话语自我建构出来的"普世性",还原其地方性和相对性。在否认东方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法律传统,将东方视为有待西方去殖民、去传播福音和文明之对象的同时,西方丧失了通过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来完善其自身政治—法律文明的机会。对于中国法律人而言,法律东方主义这一分析视角的意义并不在于让我们用西方人自己提供的武器来揭露"西方法律的虚伪性",而在于帮助我们破除"自我东方主义"的困境,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去建构体现文明主体性的法治话语。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法律的"东方主义"认知是一种对中国治理模式非常系统化的误读,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绪化偏见。它提醒我们警惕这样一种长期以来存在、也将继续长期存在的现象:因为观察和研究的感情化,使得人们对于中国治理模式(包括中国法律体系)的了解和理解常常处在一种盲人摸象的褊狭状态,即简单化地用"无法"反法"或者"超法"来概括中国的法律制度实践,而无视"有法"才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法律的"东方主义"不仅仅在知识上让我们误读了中国,也在政策上误导了中外的政治家。本文呼吁理性对待中国法律制度实践中无法、有法、反法与超法四种现象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张建伟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2):128-152
本文重新评述与论证了法律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若干功能性机理以及在金融发展中,普通法基因的重要性,尤其反思了法律与金融理论中的“法系决定论’”之理论缺陷,论述了其他替代性“制度基因”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环境下之适应性功能、角色以及公共政策含义,然后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成长经验,反思了“法律与金融发展的中国悖论”之理论命题,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初期发展,并非像主流法律与金融理论所强调的那样是源自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而更多地却是来自国家对投资者的“法律家长主义呵护”。中国在未来需要及时转变“家国基因”主导下资本市场发展与治理的“法律家长主义”作风,更多地以“园丁”身份并本着“生态主义精神”去着力维护“新型金融业态”的生态平衡,同时努力培植市场治理与司法治理相结合的普通法“制度基因”与精神,以增强中国金融法律适应市场演进的能力,促使中国金融市场成长为一个更加包容、开放而且能够自我扩展的内生秩序。而在此过程中,“金融法之艺术”或“金融治理的法律艺术”可能比法律起源对金融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建伟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3):142-156
本文重新评述与论证了法律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若干功能性机理以及在金融发展中,普通法基因的重要性,尤其反思了法律与金融理论中的"法系决定论’"之理论缺陷,论述了其他替代性"制度基因"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环境下之适应性功能、角色以及公共政策含义,然后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法律成长经验,反思了"法律与金融发展的中国悖论"之理论命题,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初期发展,并非像主流法律与金融理论所强调的那样是源自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而更多地却是来自国家对投资者的"法律家长主义呵护"。中国在未来需要及时转变"家国基因"主导下资本市场发展与治理的"法律家长主义"作风,更多地以"园丁"身份并本着"生态主义精神"去着力维护"新型金融业态"的生态平衡,同时努力培植市场治理与司法治理相结合的普通法"制度基因"与精神,以增强中国金融法律适应市场演进的能力,促使中国金融市场成长为一个更加包容、开放而且能够自我扩展的内生秩序。而在此过程中,"金融法之艺术"或"金融治理的法律艺术"可能比法律起源对金融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东方主义角度出发,借助"他者"这一概念,分析了《喜福会》中的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传统信仰这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人无所不吃,并且吃法野蛮;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风水,五行等,从而得出中国人被认为是野蛮的,愚昧的他者。作者谭恩美这些有意识的描写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中国文化在边缘文化中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行政执法中 存在的问题 (一)对依法行政存在 认识误区。在金融执法实 践中,部分金融执法者按 自己的主观意志对依法 行政进行诠释。片面地理 解依法行政为金融执法 者运用法律监督管理相 对人。这一错误认识一定 程度上体现了人治观念 和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 依法行政的重心定义为 加大处罚力度,将法律仅  相似文献   

9.
于志勇 《金卡工程》2009,13(6):145-145
重刑主义思想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由来已久,其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存在是由文化、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当代中国的刑法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我国古代重刑主义的长期存在原因及其对当代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作以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律对时间的构建与社会系统的功能分化相关,社会系统与环境的区分实现了不同系统的时间维度,因此,法律系统构建时间的问题是一个在法律运作和法律理论演化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法律系统构建时间的独特性与法律的规范性预期功能具有紧密关联,法律系统的时间维度呈现为以当下为视角观察过去并指向未来的特点,而以政治目标为导向直接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政治规范模式无法匹配法律系统一般意义上的时间塑造方式。政治决策无法恰当地实现法律系统维持规范性预期的社会功能,因此政治系统的目的式纲要无法替代法律系统以当下为视角构建的条件式纲要。系统理论对“时间”问题的考察展现了法律系统演化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也是系统理论对法律演化问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的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使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陷入深深地反思之中,而关于什么是危机根源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的争论再次白热化。笔者认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中国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学核心观点,而在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应该毫不犹疑地坚持国家干预主义。  相似文献   

12.
胡纯 《云南金融》2011,(5X):57-57
2007年以来的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使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陷入深深地反思之中,而关于什么是危机根源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的争论再次白热化。笔者认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中国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学核心观点,而在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应该毫不犹疑地坚持国家干预主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上对关联企业规范的缺失,使关联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逃废贷款债务的现象日趋严重。在现有的法律体制下,如何认识以及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对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力图揭示关联交易对贷款安全的危害,在分析法律根源的基础上,探讨防范关联交易风险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研究》2010,(12):74-74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目前公益制度主义小额信货和商业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并存,高利率问题尚不严重,但是内部管理和外部风险依然存在。目前中国公益小额信贷机构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法律地位。即小额信贷机构到底是一个什么佯的身份,现在没有说法,中央鼓励发展各类小额信贷,但没有具体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5.
意图主义是遵循“立法意图”来解释法律的实践?什么是“立法意图”,乃是意图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立法意图”在性质上属于“解释性概念”,关于什么是“立法意图”,人们可以形成多种相互竞争的“观念”?“言说者意义”理论为“立法意图”提供了最为流行的一种观念,即将之理解为立法机构中个体成员的“精神状态”?德沃金批评这种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实情不符?从他对意图主义实践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种立法意图的新观念,即将立法意图理解为立法机构本身的?而非立法机构中个体成员的“信念”?由这一新观念构成的意图主义理论,能够克服传统意图主义理论的某些实践困难,因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法律解释的实践?德沃金对于立法意图概念的讨论也为意图主义理论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意图主义是遵循“立法意图”来解释法律的实践?什么是“立法意图”,乃是意图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立法意图”在性质上属于“解释性概念”,关于什么是“立法意图”,人们可以形成多种相互竞争的“观念”?“言说者意义”理论为“立法意图”提供了最为流行的一种观念,即将之理解为立法机构中个体成员的“精神状态”?德沃金批评这种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实情不符?从他对意图主义实践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种立法意图的新观念,即将立法意图理解为立法机构本身的?而非立法机构中个体成员的“信念”?由这一新观念构成的意图主义理论,能够克服传统意图主义理论的某些实践困难,因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法律解释的实践?德沃金对于立法意图概念的讨论也为意图主义理论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尤馨岩 《投资与合作》2011,(10):243-243
近年来与小产权房有关的法律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而广泛的讨论。小产权房问题不但涉及国家的土地与住房政策,更是关乎国家耕地保护及居民居住利益保障.以及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处理好小产权房是关涉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保障民生的角度,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基础,对小产权房的违法性、成因及其危害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处理小产权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缘起:政府间关系的财政分权财政联邦主义(fiscalfederalism)是联邦主义一词的延伸,虽然它是个经济学概念,但它仍然具有政治意义上联邦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马斯格雷夫认为,围绕"财政联邦主义"的问题,是关于财政事务的空间安排以及在各种管辖权内对这些事务的管理。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尤其是1999年国务院决定设立长城、信达、华融、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之后,有关金融债权转让的纠纷急剧增加,加之各方主体对债权转让这一法律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清晰,同时又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制,致使这类业务潜藏着较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对金融债权转让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燕 《金卡工程》2010,14(1):213-214
盛极一时的卡尔沃主义在国际投资自由化的浪潮下,一度被抛弃,各国纷纷接受投资协定中的仲裁条款。然而其后果是东道国对国际投资争端的管辖权丧失殆尽,影响波及国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笔者认为,我国对投资协定中的仲裁条款不应全盘接受,而是应该有条件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