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加入WTO后,不但技术、管理、服务要与国际接轨,生产技术工人也要与国际接轨。没有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许多经济设想都将成为纸上谈兵。一、当前我国企业技工需求及现状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至40%的水平。1·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  相似文献   

2.
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利 《现代财经》2006,26(6):40-44,50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培养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工人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应针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目前状况,确定相应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技工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向前推进,技工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心病。目前存在的技工问题,首先是技工人才供不应求,严重短缺。广东省2004年对深圳、东莞、佛山306家企业进行调查,其中有128家企业急需招聘技工1.8万,结果应聘且符合条件的寥寥无几。高技术、高技能型工人缺口更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工的比例为3.5%,而企业的需求比例是14%。江苏无锡市2004年二季度企业登记需要275名高级技师和技师,竞没有一个人应聘。作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东三省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辽宁为8.8%、吉林为7.1%、黑龙江为6.1%。即使在制造业实力雄厚的上海此比例也只有9.4%,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由于高技能人才奇缺,不少地方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高级工”,硕士生收入不敌高级工的现象。上海某企业通过猎头公司以70万元年薪引进日本技工,江苏句容市某企业除了高薪留人外,还斥资百万为其旗下一位印度技工购买保险。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技能型人才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幼茶 《经济纵横》2008,(4):103-107
随着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企业技能人才的使用现状曾几何时,低劳动成本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骄傲的优势。正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浙江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区成了来料加工和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并凭借这一优势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更新技术,提高工人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太低,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只能勉强糊口,无力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深造,导致技工严重短缺。其结果是: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造成了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工淘汰率,成为一个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陷阱。以制造业大省的浙江为…  相似文献   

6.
进入全球化的21世纪,我国正依靠人力资本的优势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中心,与此同时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微观上映射到企业中的薪酬制度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应对技工短缺的局面就需要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的薪酬体系,保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人才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工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解决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深化阶段,产品和技术更新日益加快,正在成长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但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瓶颈因素。而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缺失是造成技工短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技能人才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于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研究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特征、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成长机制,对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经济时代,技能人才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足够的技能人才是制造业强国广泛关注的焦点,这使得技能人才争夺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通过对日本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日本政府和企业采取的措施,以期为中国应对技能人才短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原因与治理:基于珠三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三角地区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延续多年,并有扩大化的趋势,成为制约珠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影响供给的制度缺陷等角度分析了造成珠三角地区技能型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煤矿职工队伍学历和专业技能型职工比例偏低,技术技能层所占比例较小,队伍结构处于"两头大,中间小"的葫芦状。采取相应对策,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导师带徒工作力度,加大技术技能层人才的培养,使管理层、操作层相对较小,技能型人才队伍相对较大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状。促进队伍素质的提升,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经济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即按企业所需来培养人才,也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为保证培养的人才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所以必须提升校企合作质量,紧密实时联系企业,为企业所需提供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企业开始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之路,但两业融合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体制封闭、机制僵化、人才短缺、产业链短。为促进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议加快行业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推动两业互动融合机制创新;制定高端人才发展战略;推进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绝对主力,1999~2001年制造业的资产总量、工业总值、销售收入、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量的74.72%、86.92%、84.19%、88.75%。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基本上告别工业品短缺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进入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试析技工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技术工人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和我国企业技工人才技术创新的现状,并就如何发挥技工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意大利,雇员在500人以上的企业视为大企业,100~499人的企业为中型企业,99人以下的为小企业。90年代初,意大利的中小企业数量占了企业总数的99.8%左右,中小企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8.2%,在经济增加总量中,比重超过60%,在出口总额中,也占了50%左右的?..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联邦德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原西部各州制造业1993年安置就业人数近l100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38%,创产值9810亿马克,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3%。德国制造业面临挑战进入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德国制造业面临一系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数据表明,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已经遍及全国。该问题使很多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面临挑战,甚至已经成为制约一些行业、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从社会、企业、职业教育3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技术工人短缺状况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创新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而言,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会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帮助企业获取超额利润。企业创新活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是否在企业和工人之间进行了分享也因此成为一个关系到企业创新激励和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文以企业与员工的讨价还价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2000年至2007年的企业信息,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工具变量固定效果模型以及动态系统矩估计等方法,研究企业创新收益对工资的影响,即员工分享企业创新收益的情况。结果证实,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企业与员工分享创新租金的程度较高,租金工资弹性在0.25~0.30左右,估计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