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应甫 《魅力中国》2010,(31):67-6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  相似文献   

2.
张培洋 《魅力中国》2014,(23):214-214
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种种困难,例如学生想不出正确的数学方法解题;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数学等等,这些学习困难使得学生厌学数学,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面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这种学习现象,数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改善这种学习现象。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引导高中学生学数学来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困难,使得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好数学,进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我首先分析高中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原因,其次从课前、课堂、课后引导高中学生学数学。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  相似文献   

5.
杨云东 《魅力中国》2011,(15):213-213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杨强 《魅力中国》2010,(11):249-250
数学问题大多是研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它是研究代数,几何等诸多问题的一门自然科学,对于高中数学来讲,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目的,要提高这个能力,这样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直接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高中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樊佐石 《魅力中国》2013,(26):229-229
“学数学,就意味着解题。”这是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数学解题的评价。能否迅速、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实现解题的思维起步,也是新课标对能力的要求。数学的学习主要是解题,解题的灵魂是思路。思路的保障是策略。策略的表现是方法,方法的应用是技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是围绕例题展开的。学生听例题讲解是一听就会,但到自己接触数学题时,却是一做就差,甚至是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这是没有抓住解题方法的关键。因而中学数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才智、独特见解及创造精神,把“解题”作为培养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对于数学题,其求解过程可总结为以下四个阶段:①必须弄清问题,清楚地看到要求的是什么?②必须了解各个项之间有何联系?  相似文献   

9.
陈森 《魅力中国》2013,(11):123-123
解题是数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形式。经常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恩,以求从解题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思维品质。那么解题后要反思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渭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凡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夏俊山 《魅力中国》2009,(2):101-102
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性和发展性;要帮助学生逐步地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增强解题能力;要让学生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感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曾永丽 《魅力中国》2013,(5):210-210
高中数学是多数学生为之困恼的科目,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去增加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改变以前教学思路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梁志红 《魅力中国》2010,(17):256-257
教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解数学题,教会学生“数学地思维”。学数学,就要解数学题,数学解题学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对有关数学解题已有很多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具体的解题上,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非是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步发展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数学知识教学以及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需要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5.
沈超 《东宇经纬》2000,(6):25-26
数学问题的解决,关键是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应用题来说,就是寻求解题的思路。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其思维过程是顺向的,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有时条件的定向性较差,易使思维进入歧途,从而降低解题效率;执果索因的分析法以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由于问题具有较强的定向作用,可将变幻不定的富有尝试性的思维活动纳入方向明确、途径单一的运算轨道,  相似文献   

16.
孔东华 《魅力中国》2010,(31):316-316
数学过程不同于教学过程,它是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与方法,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要经历的思维活动过程,包括概念形成、结论探讨、问题解决等基本要素。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数学过程,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雷娟妮 《西部大开发》2011,(10):124-124
数学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解题方法的传授,更要以数学为载体,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全力营造发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养研究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思维基础。正确的处理好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组织才能、抓住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规律、恰当处理获取知识与发展思维的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利用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效,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推进人类向更高科学领域发展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8.
魏尚政 《魅力中国》2010,(17):318-319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对数学有一种特别的理解:数学本是理性文明的火车头,然而高中数学作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之一,在很多学生看来,不过是“一堆绝对真理的总集”,或者是“一种符号的游戏”,其运作模式无非是“遵循记忆事实+运用算法+执行记忆得来的公式=答案”。这使得数学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解题训练。完全忽视了数学的应用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忽视了数学文化对于社会的巨大作用,更谈不上数学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相似文献   

20.
邸文龙 《魅力中国》2010,(18):91-91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老师的点拔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