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元庆  宋青 《价值工程》2010,29(22):22-23
本文采用1993-2008年的经济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FDI与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基于检验结果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分解,计算了服务业中具有高度集聚性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再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空间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差异是地区差距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谷宇  刘平洋 《企业经济》2012,(5):106-109
选取湖北省1990-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利用乔纳森协整检验方法对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湖北省GDP增长的贡献最大。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化其内部结构、加快服务人才培养、扩大开放程度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加快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重  冯培英 《经济界》2006,(4):75-78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发展速度会超过制造业,即便是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也会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却相对滞后,出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一腿长,一腿短”。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走势,而且是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提高我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择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通过估算莫兰指数I,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省域空间内的集聚度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各项变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在空间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而金融业受危机影响作用略为减弱,房地产业则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择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通过估算莫兰指数I,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省域空间内的集聚度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各项变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在空间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而金融业受危机影响作用略为减弱,房地产业则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文中介绍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转型的相互关系,以及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阐述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北美大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型的深刻影响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展开了对服务业增长和区位的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在城市和区域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促进创新和技术变革中的战略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区域经济学界、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北美大都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分析,以期为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理论的构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消除生产性服务业的制约因素,这对于安徽省来说,是经济腾飞的一个机会.为此,本文将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因素探究其应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玲  丁浩 《价值工程》2010,29(14):254-255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要达到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同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需要提高碳生产率来综合实现。本文正是基于此研究了在提高我国碳生产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editorial summarizes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issue 13(4) so as to raise the bar in applied spatial economic research and highlight new trends. The first paper develops an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with trade costs in all sectors and different shares of unskilled labour in all locations. The second paper translates an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into a dynamic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and then estimates the unknown parameters to test for congestion spillover effects among Chinese cities. The following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spillover effects, but of sovereign and banking risks across countries. The fourth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if a higher market potential results in higher average productivity and lower productivity dispersion of Italian retailers. The fifth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modelling more than one spatial lag i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using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the spatial weight matrix, can be used as a tool to correct for an omitted variable bias. The final paper develops a test for the existence of non-parametric non-linearities in a linear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相似文献   

13.
王明益 《价值工程》2007,26(5):20-22
中国经济增长依靠的是要素高投入所致,这种增长方式不会持久。因此,要从提高综合生产率这一角度来探寻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并且提出实现综合生产率得以提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投资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与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经济增长分解难以解释体现在新增资本中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重新划分经济增长的三因素为规模增长、硬技术进步和软技术进步,将产出增长率分解为三因素作用之和,由此给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公式,同时给出投资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舒良友  翟晓亚 《物流科技》2021,(2):19-23,29
将碳排放引入到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并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使女性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经济地位以及福利水平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女性面临着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变动的巨大挑战。文章论述了信息化与女性就业的关系,并针对其问题深入分析,力图为政府、企业亦或个人认识女性在信息化时代的作用和意义提供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宋岱 《价值工程》2011,30(32):61-61
在很长时间以来,经济学家忽视了一个与市场结构相关的重要问题,这就是在几乎所有的市场结构理论中,厂商或供给者一直是市场结构不变的主导力量。这种假说在古典经济时代有其理论意义,但是却会令理论经济学对于现实社会的经济情况的解释能力大大缩水。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与厂商相对立的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的影响,提出一种全新的市场结构假说,即———消费者垄断。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urveys the recent literature explo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urban pollut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for a city's productivity and resident quality of lif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literature predicts that developing nations will experienc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s a byprodu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the recent literature that we review reverses this logic by arguing that geographic areas featuring lower levels of pollution will experienc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improvements in health and human capital. In an economy where pollution reduces worker productivity, inhibits child development and repels the skilled from living in such an area, those cities featuring less pollution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the skilled. Given the central role that human capital plays in urban economic growth, such citie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long‐term growth.  相似文献   

19.
江苏经济发展阶段与科技进步贡献率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钱纳里等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结构”理论,运用增长速度方程,对江苏省及其13个地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际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及其各个地市的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的驱动;相比较而言,科技进步对苏南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资本投入对苏北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Statistics Canada's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accou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anadian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The company's originality rests, in pa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productivity formula to alternative but related sets of outputs and inputs in a bottom-up approach that covers the whole business sector. The concept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alternative indice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indices. In the static framework, the stock of capital is exogenous. In the dynamic framework, capital goods become endogenous produced inputs. Establishments are seen as exchanging capital services across time periods. Time becomes a primary input of production, the productivity of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echnical knowledge. A new measure of capital services and an extended defini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re finally introduced, which solve some paradoxical results that are obtained with the conentional mea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