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的资源进口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冰 《中国外资》2005,(8):24-26
<正>日本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日本的资源却极其匮乏,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天然气的96.6%都需依赖进口。同时,日本在粮食、矿产品等资源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地补给。由于自给率极低,资源安全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强烈的资源危机意识驱使历届日本政府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资源政策和措施。近来年,中国进口资源的速度不断加快,石油、铁矿石、铜、铝、钢材、化肥甚至是粮食,都是进口“大户”。对于中国而言,借鉴和学习日本的“进口之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能源贸易的角度探讨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能源安全的内涵以及能源贸易对于能源安全的意义,并根据石油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选取了7个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对其石油进口依存度、进口集中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和比较说明了我国的石油安全状况。本文得到结论认为尽管我国近年来石油进口依存度有所提高,但在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中仍处于中等水平:我国的石油进口集中度较低具备一定的抗风险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采用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对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进行测算,并从贸易方式、所有制、HS编码、进口(来源)国等方面分析中国进口农产品贸易的质量结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在2000-2013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变化;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不同编码农产品、不同进口(来源)国都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明确提出“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在长期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基本政策下,我国贸易失衡现象日趋明显,偏低的消费品进口更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研究我国消费品进口偏低的原因并提出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的对策,对我国贸易“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8年以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受两国贸易争端影响严重,2020年初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两国后续农产品贸易具有深远影响。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本文对2001~2019年中国进口美国7类最主要的农产品的贸易动态、虚拟土地含量和虚拟土地面积以及进口效益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虚拟土地面积进口呈总体上升趋势,但2018年以来降幅明显;在7类农产品中,大豆、谷物和棉花对虚拟土地面积进口量及变化趋势做出了较大贡献;将进口美国农产品节省的土地用于国内建设,具有更高的效益和替代价值。提高对美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是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在增加对美农产品进口的同时,优化对美农产品进口结构,合理配置国内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国峰  陆毅  蒋灵多 《金融研究》2021,496(10):40-58
在美国频繁发起贸易保护措施的背景下,中国加征反制关税予以还击。本文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海关月度贸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对美反制关税的实际效果,即是否抑制美国对华产品输出以及对中国总进口和产业链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对美反制关税精准有力,中国自美进口额和进口数量显著下降;随着关税排除清单的实施,进口下降幅度有所减缓。(2)反制关税的影响总体可控。随着中国不断调低MFN关税税率,对美进口贸易转移至经济规模较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总进口以及国内产业链并未受到明显冲击。(3)尽管富有弹性产品、非燃料初级产品及高技术产品对美进口,以及民营企业对美进口均受到一定冲击,但这些产品和企业的总进口并未受到波及,总体外贸形势依然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7.
石油分布的不平衡性使得能源与国家经济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石油已经从一种普通的燃料演化为最重要的战略商品,进而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论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原油进口、生产、进口情况,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进口来源却愈趋集中,主要存进口依存度飙升、易受价格波动引发支付风险、政治因素带来可获得性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石油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鼓励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海外投资开发油气、构建符合国情的石油储备战略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许家云  毛其淋 《金融研究》2016,436(10):127-142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生存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存的微观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延长了企业的经营持续时间。进一步引入中间品质量差异性和贸易方向的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经营持续时间的正向作用与进口中间品的质量水平呈正比,并且中间产品进口对双向贸易企业生存持续期的影响大于单向贸易企业,对加工贸易企业生存持续期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认为“成本节约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中间品进口促进企业市场存活的重要渠道。最后,引入行业差异化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异质性产品行业的企业,中间产品进口对同质性产品行业中企业生存的积极影响更大,而高质量的中间品进口和双向贸易模式可以进一步强化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分析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口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将显著减少中国的进口额,中国的加工贸易进口基本不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同时发现中国的进口与出口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汇率波动可以通过影响出口的方式间接影响进口。本文从贸易结构角度分析中国的一般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与汇率波动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贸依存度分析——兼论汇率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鉴于加工贸易的急剧扩大、GDP结构差异、汇率等因素,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并不算高。因此,在继续推进对外贸易政策、优化贸易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水平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外贸依存度仍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进口依存度将最终高于出口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当务之急是要设计一套能全面有效反映国家宏观管理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对外开放度等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Trade policy has well-documented effects on trade volumes. Reaching beyond volumes, I explore the effect of European emerging economies' recent institut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extensive (i.e., the set of imported goods) versus intensive import margins (volumes per imported good) with highly disaggregated data. Differentiating goods categories by use, I find robust evidence of stronger extensive import margin effects of liberalization for intermediate and capital goods compared to consumer goods. This identifie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link between reforms and growth in transition. The results also support new models of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trade, which predict that extensive import margin effects of a country's institut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 should—through lowering fixed costs for rest-of-the-world exporters—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substitutability among products.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Latin America's dismal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1950s and 1980s, the region experienced strong capital deepening. We suggest that these facts can be explain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restrictive trade regime adopted at that time. Our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dynamic Heckscher-Ohlin model, with scale economies in the capital-intensive sector. Initially, the economy is open and produces only the labor-intensive good. The trade regime is modeled as a move to a closed economy. The model produces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 Latin American experience. Specifically, a sufficiently small country experiences no long-run income growth, but an increase in capital.  相似文献   

13.
付之琳  荆沂萍 《新金融》2001,(12):24-26
国内银行开出的远期信用证,其项下的汇票经国内开证行承兑后很多情况下被国外出口商卖给了福费廷业务的包买商。我们作为开证行,能否自己买断本行承兑的票据?能否通过此种进口信用证项下开证行包买票,既满足出口商转嫁风险,将应收帐款变为现金收入的要求,又在几乎不增加开证行风险的前提下而增加开证行的利差收入?本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初期,关税减让及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对国内产业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而在未来几年内尤其是过渡期结束后这种冲击可能更大。在我国已经做出减让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承诺的背景下,要减缓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只能求助于一些其他的符合WTO规则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占我国CPI权重的32.79%。随着我国粮食进口的快速增长,粮食进口对CPI的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粮食进口直接影响CPI指数;粮食进口通过产业链条影响下游企业成本进而影响CPI;粮食进口通过示范、替代和心理预期对CPI产生影响;外资通过粮食进口控制重要粮食品种进而影响CPI。粮价为百价之基,因此,必须优化我国粮食进口格局,努力避免外资对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控制,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CPI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青 《海南金融》2006,(11):54-56
本文根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从提升监测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出发,结合实践,初步设计以导向型预警指标、平行性监测指标、滞后性监管指标为主的非现场核查监管指标体系。同时,给出了为有效发挥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析商标平行进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平行进口贸易发生日益频繁,平行进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尤为商标平行进口争议较大,通过分析商标平行进口的表现形式、成因、经济影响以及比较各国立法现状和实践,对商标平行进口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