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微观企业层面入手,本文利用2005—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产业内集聚和垂直关联产业溢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在研究中,为了消除TFP估计中存在的变量内生性问题,论文采用"LP"方法进行处理。实证发现,产业内集聚对企业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垂直关联产业溢出也对企业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证实了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制造业则是产业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G指数对2005-2011年新疆16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新疆制造业集聚程度2005-2008年总体处于下降趋势,2008-2011年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仍然是新疆制造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总体上看,新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工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是推动产业集群从产生到衰退的根本动力,这种竞合关系影响着产业集群效率,决定着产业集群生命走向。产业集群竞合关系随着集群生命周期幼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其演变路径为孤立型、伙伴型、配合型和争斗型,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依次为线型创新、平行型创新、网络型创新、衰退型创新。  相似文献   

5.
外部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企业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产效率不仅决定于企业特性,企业的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外部集聚经济和外资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省市区销售收入前五十名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包括企业人均资产、企业规模以及企业性质和产业特定因素之后,企业所属产业在空间上越集中、所在城市人口密度越高以及外资企业产值比重越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越高,说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可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外部经济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的空间迁移行为,因为企业倾向于迁移到外部环境有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外需环境的恶化,使中国开始注重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城市化作为新时期释放内需的重要手段,正在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利用厦门市1998至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建设用地扩张三种视角探究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除人口集聚外,这些年来厦门市产业集聚和建设用地扩张都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7.
临空产业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以机场建设为中心的空间集聚阶段,以延伸临空产业链条为重点的成长阶段,以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为核心的成熟阶段。河南省临空产业起步阶段应重点发展直接服务机场和依托机场资源的临空指向性的物流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成长阶段应围绕核心产业,推动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构建航空产业集群、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现代临空型服务业产业集群;成熟阶段应重点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和优化创新环境,推动三大集群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了我国区域创新作用下使用1999-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拓展了的C-D生产函数刻画了产业集聚及其他限制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从总体来看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整体“拥挤效应”不显著存在;在不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资本、劳动力、资源及区域创新都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劳动、资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说明我国产业集聚的“高耗能、低产出”特点突出,而资本与区域创新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说明我国省域层面应该关注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在不考虑区域创新的影响下,从贡献度大小来看,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源,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在考虑了区域创新的影响后,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上区域创新对其他因素存在“挤占效应”,其中对劳动的作用最为显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本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起适度引导作用,注重产业内部的高级化的发展,走知识创新与生态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上海商务成本构成趋势对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表明:上海商务成本构成趋势显示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发展,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交易成本逐步下降,而商务成本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商务成本构成趋势以及总体上升的趋势会加速产业转移方式由基于产品间分工的产业转移模式向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模式的转变,并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大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发生对外产业转移,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创新和成长阶段的新兴行业则向该区域产业集聚,不同产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沿时间向量在同一空间转移和集聚,最终会促使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个没有讲究论文标准格式的研究笔记,主要针对目前城市化热潮中的问题,提出城市化的"四大"集聚与流动、产业集聚瓶颈、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和城市圈关系、强化产业集聚的策略取向等观点.作者简介认为,城市化中的产业集聚瓶颈问题,值得城市经济学者、产业经济学者、城市规划学者和城市决策管理者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产业特征和战略性产业特征,并且面临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问题,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具有规模效应,成为该产业能否由幼稚期和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并最终成长为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本文利用A股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从产业整体、产业分类、政策支持和产权性质的层面分别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呈现显著的规模效应,但是基于七大产业的研究揭示出,部分产业规模效应不显著,甚至呈现规模不经济;政策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的作用是显著的;在产权性质方面,国有企业规模效应不显著,而非国有企业规模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运用门限模型发现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拐点,进一步的面板回归表明2003年及以前规模效应占主导,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逐渐凸显,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拥挤时期,鼓励先发地区向欠发地区产业转移有着必要性;二是就城镇化建设而言,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缺乏要素激励的转移可能只会产生拥挤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不同集聚经济形式及其理论基础后,对集聚经济的各种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现目前集聚经济的测度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类,分别是在微观层面通过分析集聚因子对企业产出或生产率的影响来直接测度、分析集聚因子对产业或区域层面总产出或平均生产率的影响来测度、分析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数与产业或区域层面总产出或平均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度,以及通过分析要素价格空间梯度特征来对集聚经济进行间接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0~2010年广东省21个市30个制造业子行业的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聚集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都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第二,广东省新兴制造业和潜力制造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传统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广东省传统行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现象;第三,广东省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潜力行业,而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个传统行业;第四,珠三角一带主要以回归系数较高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和化学原料等新兴工业为主,而广东省其他地区主要以回归系数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广东省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应实行区域差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指出桂林旅游自1973年对外开放以来经历了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聚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组织形式选择,从规模经济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根据。中小企业通过企业间组织关系建立的“准一体化”集聚规制结构,可以拥有比纯市场交易和单一企业更强的优势。中小企业集聚组织形式兼得了中小企业的灵活性优势和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未来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将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向集聚网络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投资过程中管理者的羊群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企业的行业特征、产权性质、企业规模、成长性、管理者声誉及管理者能力对管理者羊群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羊群行为与管理者能力负相关,与管理者声誉正相关,但在国有企业因管理者能力引起的羊群效应更为明显;从行业特征看,发展水平较高的行业、经理人市场较成熟的行业,羊群效应情况相对较弱,而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高的行业,管理者的羊群行为却更加显著;企业规模与羊群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和各个行业里都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体现了信息成本的增加有利于减弱羊群效应。但企业成长性对管理者羊群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结果受所选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大小的影响,后者应以集聚过程中溢出效应的产业边界与空间边界为基础。当前产业集聚测度研究普遍存在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选择过大的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测度结果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系统性、方向、大小和影响因素,以及有偏的测度结果对集聚经济研究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超出空间边界或产业边界的测度结果将显著偏低,并导致对集聚经济的低估;按省测度的区位基尼系数比按市测度平均低了近40%,两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通常低于其所含三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的均值,甚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