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为了探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从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地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前为正外部性,金融危机之后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毗邻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提升。长期来看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也有正的外部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前间接效应损失大于直接效应损失,而金融危机之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外部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企业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产效率不仅决定于企业特性,企业的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外部集聚经济和外资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省市区销售收入前五十名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包括企业人均资产、企业规模以及企业性质和产业特定因素之后,企业所属产业在空间上越集中、所在城市人口密度越高以及外资企业产值比重越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越高,说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可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外部经济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的空间迁移行为,因为企业倾向于迁移到外部环境有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外部性的视角,研究我国工业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溢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为:产业间贸易的前向关联对普通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作用不明显;产业间贸易的后向关联由于受到产权结构和"被迫引进"现象的负面影响,对自主创新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集聚对于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普通创新作用不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产业集聚能加强前向关联的技术溢出,并能减轻甚至消除后向关联对创新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西部地区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结果受所选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大小的影响,后者应以集聚过程中溢出效应的产业边界与空间边界为基础。当前产业集聚测度研究普遍存在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选择过大的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测度结果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系统性、方向、大小和影响因素,以及有偏的测度结果对集聚经济研究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超出空间边界或产业边界的测度结果将显著偏低,并导致对集聚经济的低估;按省测度的区位基尼系数比按市测度平均低了近40%,两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通常低于其所含三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的均值,甚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6.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31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和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及两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并揭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联程度.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产业集聚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自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二者之间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联系和作用关系.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在空间上带动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而旅游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拓展资产—价值模型,构建企业价值、创新投入和知识溢出的分析框架,以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研究区域内微观主体知识溢出影响产业集聚与创新的机理。研究发现:(1)专业化知识溢出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2)随地理距离衰减的专业化知识溢出使上市公司RD绩效高于未接受知识溢出的上市公司;(3)多种距离衰减模式下的知识溢出对市场价值和RD绩效的影响相差无几。研究结果支持了知识溢出促进创新,进而形成产业集聚的理论,拓展了对产业集聚、创新与知识溢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1998年到2007年中西部地区20个省(市)食品制造业的微观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的区位决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丰裕度是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区位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规模总体来说无显著影响;集聚的溢出效应在2002年之前小于竞争效应,之后趋于增强并超过竞争效应;劳动力素质的影响仅在长期显著;政策因素仅对向中部地区迁移的企业有显著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级、各地区政府更好推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的决定性因素与地方政府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聚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组织的过程,通过集群中的集体学习、地理临近、相互信任和技术创新溢出等内生成长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演化的自发结果,是企业出于自身需要通过市场选择的自发过程,企业是产业集聚的主体,区域的人口、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固有条件"锁定"了在该区域形成产业集聚的初始形态。产业集群存在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外部性方面产业集群无法替代政府功能。政府是外因、影响者,通过影响促使企业产生集聚的成本,在公共产品和政策方面引导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围绕集聚的外部性,本文对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组织形态—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解释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其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大量流失对经济产生负向作用;地区间经济增长不能趋同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吸引效率存在差异,人才往往在吸引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出口贸易溢出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的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均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内资企业溢出是出口贸易溢出的主要来源;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其出口贸易的水平溢出效应较小,并且其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负;外资企业过于强势的竞争力、形成的买方势力和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是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15.
企业间的生产活动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于市场,空间外部性、企业水平集聚外部性对要素配置效率和企业生产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区统计数据,估计城市间经济联系、城市内企业组织方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间关联一组织形态一企业生产选择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率随城市市场规模递增,但同一产业集聚政策可能对城市一企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竞争力的视角对湖南省主要产业园区及主导产业集群效应进行的描述性研究表明:产业园区及其主导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并没有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区域化效应显著的行业在小城市集聚更有利于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而产业集群的多样化结构对知识溢出的扩散效应与专业化结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另外,产业区规模大小与新增企业数量不存在正相关性,新增企业更偏向进入小型企业集群区;且相比大城市,新增企业更倾向进入小城镇产业集群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出口贸易水平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内资企业是出口贸易技术溢出的主要来源;外资出口企业强势的竞争力、形成的买方市场势力、以及其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是外资企业出口溢出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制造业2000~2007年面板数据模型以及2006年横截面数据回归模型的计算,对制造业4个高度集聚和3个低度集聚典型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集聚行业和分散行业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政策、开放性等相关因素在产业集聚中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地区的开放性特性与劳动力要素特征是高度集聚行业区别于低度集聚行业的显著地区特性;各个影响层面对产业集聚的解释力度的排序显示:政策和政府因素、开放性因素和人力资源素质因素是影响制造业各行业集聚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政策租"高于"集聚租"的观点,说明制度性软件环境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重于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对地区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将体现在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中观经济主体(产业)经济效率之上,而适当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提高经济效率最重要的保证。产业集聚作为适应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组织形式,集合了市场和企业的优势,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者的弊端,对于微观和中观经济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内溢出效应,其中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权重下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溢出效应,而经济空间权重下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溢出效应。此外,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