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二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促互进。为此,协调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发展的必要。文章结合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探析了其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互动的途径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工作搜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分析了工作搜寻成本及信息对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这两个模型都揭示了较高的工作搜寻成本及信息不充分会损害求职者的福利,降低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严重时甚至导致劳动力市场失灵。最后,本文利用这两个模型的结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关键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的知识水平较低和劳动技能相对匮乏,农村劳动力质量不高,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通过提高各级乡镇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的人力资源的观念、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制度建设、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方法,可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使得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可以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助于我国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劳动力十分丰富、物质技术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是农村人口骤增,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剩余凸现出来。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农村发展需要农民收入提高,收入提高需要农民就业增加。十六大也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指出提高农村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效率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文章研究的主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拉美和非洲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与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典型代表。两个地区在人口与劳动力的迁移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现象。对这两个地区的人口与劳动力迁移过程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口始终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因而,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是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内涵的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更为重要的是,从农业和农村与工业和城市的新型关系角度看,新农村建设能够为城市化夯实基础,更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城市和乡村、农民与市民之间物质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体削、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劳动者技能、居民生活方式和观念、居民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对接,从而有利于降低实现城市化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使农村产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自身是否"老有所养",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制度、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法制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农民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贫困,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受到影响。文章采用利益和权利作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恶化现象的理性分析,揭示现行环境法律制度的不足,进而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环境问题作了回答。并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法制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劳动者素质不高、就业信息不畅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因此,应该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就业的有序流动;拓展农村就业领域,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就地吸收和转化;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异地就业和就地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工的家庭收入,也引发了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家庭问题,是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余春林 《企业家天地》2007,(12):254-255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大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人才向城镇转移已成不可阻挡之势。"谁"来建设新农村成为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人才战略重点必须立足农村青少年人才源头抓储备;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三级人才储备基金"确保人才战略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5.
从推拉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三个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是在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缓慢背景下的强迫性迁移。发展型政府的政治交换博弈模型决定了现阶段农民工强迫性迁移具有逻辑必然,这将导致社会冲突成本加大、内需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负面效应。建设新农村,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农村人口流动的关系,为农民工的自愿性迁移建立经济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农村公共产品等方面给予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调动农民自己的力量是关键,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根本。而信息化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政治民主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移,涌入城市,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又棘手的现实话题。本文试图从留守妇女现象的成因、状况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来探讨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征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征信体系是我国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旨在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重要理论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作用、发展趋势和合理利用等理论,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二元发展理论对研究我国城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西方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理论中具有一般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全面了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和结果,明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