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不久,有媒体刊登了题为《国内首份信访报告获高层重视》的报道,讲到了中国社科院的一份《信访的制度性缺失及其政治后果》的报告报告认为:信访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这已引起了高层的重视。文中还提到中国农民问题实证研究学者于建嵘和他的6人课题组对信的调查研究结论。于建嵘认为,信访制度作为历史产物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已是弊端丛生。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政治果。文中也谈到了专家学者提出的改革意见,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强化信访,加强现行信访部门的权力;二是弱化甚至撤销信访。看完这份报道感觉信访改革…  相似文献   

2.
《信访条例》规定,处理上访人的信访事项,实行三级办理终结制:即答复、复查、复核。首先由县(市)、区级国土资源部门受理上访人的信访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出具《答复意见书》,上访人在收到《答复意见书》后30日内到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复查。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受理复查后,经调查核实后出具《复查意见书》。上访人在收到《复查意见书》后30日内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复核。经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复核后的信访事项,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因同一信访事项再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访的,不再受理。实践中,信访工作复杂多变,在处理上访人的信访事项…  相似文献   

3.
当前,正值黑龙江垦区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和群众纠纷凸显期,因此现阶段信访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树立了抓信访就是抓民生、抓信访就是抓稳定、抓信访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狠抓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看齐意识和倒逼意识。面对信访积案和各类社会矛盾,不推、不拖、不回避,从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高度积极推动化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场呈现出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信访积案化解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信访浪潮节节攀升,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蕴藏着推进政治改革的难得机遇.天津市武清区委区政府从法律和制度创新的角度切入,为化解信访潮、保持稳定大局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有合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方面起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在6月24日被提交到十届全国人大22次常委会议上审议。会前,“三农”问题知名人士李昌平和于建嵘致信参加会议的人大常委,呼吁——  相似文献   

6.
第一,要深入宣传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从源头减少信访矛盾的产生。一定要舍得花功夫,耐心致地做好政策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理解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彻底消除工对改革的恐惧心理、攀比心理,努力赢得他们理解与支持。第二,要争取政策支持,帮助创造条件,切实维职工根本利益。在改革中,必须将实现与维护好工根本利益,作为企业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信访作的立足点。同时,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方式方,充分考虑受益面和职工的承受力,努力做到改的力度与职工的思想承受程度的统一。第三,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信访责任制,认真实信访…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但改革的产物"一事一议",目前由于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据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计,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反映"一事一议"筹款的信访占到涉农负担信访的80%以上.如何把"一事一议"这项税费改革的配套政策执行好,造福于民,笔者建议,对"一事一议"要严把"三关":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信访浪潮节节攀升,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蕴藏着推进政治改革的难得机遇。天津市武清区委区政府从法律和制度创新的角度切入,为化解信访潮、保持稳定大局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信访制度在中国发挥着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调整,乡镇信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乡镇信访部门权力与责任之间的不平衡态势;信访案件的属地化管理衍生了推诿惯势;正常的权利救济途径不顺畅,导致公众对信访制度产生依赖;一票否决制背景下乡镇信访工作难上加难。这些问题都有制度的深层次根源,包括信访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相关利益表达渠道和权利救济途径的不完善。反思现行乡镇信访工作存在的困境及成因,有助于构建顺畅和谐民意反馈机制,为完善我国法治建设和信访制度的改革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7月15日,农业部举行信访督查员聘任仪式,聘请张洪顺、刘志来、查显才、顾大智、王随元和白福耕6位同志为农业部信访督查员,标志着农业部信访督查督办工作正式启动。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和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向督查员颁发了聘书。尹成杰在讲话时指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有些地方损害农民利益问题比较突  相似文献   

11.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是明晰土地产权,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信访的产生绝大部分是由于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而造成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现行整个土地管理法为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上访权的实现与接访压力的化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到2004年,伴随着“信访洪峰”的是国内外媒体对上访群体的空前关注,于是,在学界、新闻等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信访制度有所撼动。于是,上访者们衣衫褴褛的形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媒体和民众的话题又转向了其他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事实上,也许会因为信访条例的修改,信访者的人数会稍有变化。但是,这一庞大群体仍然存在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奔波着,申诉着,各地来的接访者也仍然在京城围追堵截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健全信访网络,疏通信访渠道,及时有效地消除信访隐患,维护农村政治和社会稳定,是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5月,中共江西省高安市委以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契机,围绕信访网络体系的建设,在24个乡镇千人以上的村组配备了49名专职信访信息员,建立起一支"不带工资的信访队伍"。他们充分发挥扎根农村的优势,及时反馈信访信息,认真协调处理信访问题,为消除信访隐患,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截至2002年8月,49名信访信息员反馈社情动态性信息80多条、贯彻执行政策情况信息248条、建设性信息403条、问题性信息760条,化解信访隐患100多起。  相似文献   

14.
信访制度及解决争议的机制亟待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安 《中国改革》2004,(11):21-21
信访制度的功能是什么?是救济,是监督,是解决争议,是听取民声、反映民意,是维持社会稳定?抑或是所有这些功能兼有?无论信访制度是具有所有这些功能,还是具有这些功能之一,其发挥得怎么样呢?就救济而言,信访者的怨声有多少通过信访消失了?就监督和听取群众呼声而言,信访者反映的问题有多少在信访后被查处了,信访者提出的建议有多少在信访后被采纳和实施了?就责编/王平解决争议和维持社会稳定而言,信访者们通过信访有多少不再重复信访,生活和情绪都安定下来了?对于这些,我们没有准确的量的统计,但是从目前全国各地、各部门仍在不断增长的信访…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信访的定位不清和认识的不统一,行政机关在处理信访时可能会出现偏差。信访是反映问题的渠道,可以促进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本文以法律的视角,分析探讨三种常见的国土资源信访应当如何处理,同时明晰对信访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政府和政治来说,2005年并没有多大的改革举措,但有一些事情依然值得一提:2005年1月1日行政许可法开始正式实施了,它已经显著推进了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1月17日国务院颁布新修改的《信访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让信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月27日《公务员法》通过,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使得中国政府公务员制度有了高级别的法律基础。9月27日全国人大举行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立法听证会,听证后减除费用标准从拟议的1500元增加到1600元,全国人大民主立法又多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村》2006,(5):35-3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建嵘博士在《南方周末》与《炎黄春秋》杂志副社长吴思对话时,谈到一个重要观点,他们认为,新农村之新,应该主要体现于农民组织的普遍建立,农民真正成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于信访分类治理的研究大多基于因“人”分类或因“事”分类展开,形成了信访分类治理研究的基本范式。然而,社会心理服务嵌入信访治理体系,为信访分类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因“心”分类,即按照信访人“心理诉求——利益诉求”的两分原则,将信访人分为利益型、心理型、耦合型和无意识型四种。本文以西平县信访治理实践为个案,提炼出由“心”而治的信访分类治理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治理理路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信访频次、情绪和事件的三维叠加形成了信访分类治理的参照维度,而地方政府对治理技术的灵活性运用则构成了信访分类治理的动态实践。本文为信访分类治理过程中信访人的心理诉求与利益诉求间的关系提供经验事实,并为社会心理服务驱动下的信访分类治理理路提供分析框架。然而,受限于研究区域和案例数量,本文提炼出来的由“心”而治的信访分类治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访问题是信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会诸多矛盾的集中反映。解决好农村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确保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分析农民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具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探索农村中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对解决三农难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信访的主要特点、引发农村土地信访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处理农村土地信访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