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冯雪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224-225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核心是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同时中庸思想还贯穿于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冯军  雷原 《经济管理》2007,(8):9-15
本文以中庸哲学为指导,以全球化为体,中西合璧为用,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学体系框架。本文论述了中庸的核心是和谐观,其实质是“天人合一”,由此得出组织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庸哲学对管理学的必然要求。提出了无为而治是中庸管理学的方法论,并论述了无为而治必须以文化和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总结了西方管理学也在向人本管理、系统管理的方向演变,提出了构成中庸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体系构成,即“道”、“天”、“地”、“人”、“法”、“术”、“形”、“势”、“知”,使中庸管理学更为具体化,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刘海鸿  郭玉兰 《经济师》2008,(4):289-290
晋商文化有很高的研究、品味与继承的价值,晋商的做人哲学与做人风格基本上可以用中庸、和谐与低调来概括,但晋商做事却又往往表现为对于极致境界的追求。中庸和极致是矛盾统一的,中庸做人,极致做事是晋商成功的秘诀,而未能处理好极致与中庸二者关系又是他们衰败的自身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中,追求效用最大化是社会个体理性行为的基本准则。文章认为主流经济学理性假设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揭示特定人类社会的独特复杂特征。主流经济学家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西方文明之外的实然——中庸理性。文章尝试在以中庸理性为假设的理性经济人模型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下中庸理性经济人的演化及其存在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学性"问题是文学研究领域的母题。本文试图换一种思路思考,从"文学之真"、"文学之善"、"文学之美"三个维度重新探索了文学性。在本文中认为文学性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它包括了过程与意义、手段与目的、本体与客体的融合。它既是作家伟大心灵的艺术化、形象化、文本化的最终展示,也是作家灵魂实现"文学之真"、"文学之善"、"文学之美"的交融升华并最终凝聚为语言文本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庸,,由“中”与“庸”两方面含义构成,“中”是不偏不倚,使事物处于最合适位置,使事情得到最恰当处理,是儒家为人处事的指导思想,也是儒家的道。“庸”即“用”,是指采取哪种具体方式、程序来实现“中”,是儒家的方法论。中庸作为儒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一定的变通性,这就是所谓“权”。  相似文献   

7.
“中庸适度”不仅是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所崇尚的中庸美德,更是他在政治学上认为政体上“最好的”。中产阶级作为国家“中庸”化身的思想对当前贫富分化日益悬殊的中国社会发展危机是一荆良药。  相似文献   

8.
加强与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合作姚继霞(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是联合国发展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它以"促进和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在全球、区域和国家以及部门各级促进工业发展与合作"为宗旨,在实际活动中主要为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强与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合作姚继霞(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是联合国发展系统中的一个专门机构,它以"促进和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在全球、区域和国家以及部门各级促进工业发展与合作"为宗旨,在实际活动中主要为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瑜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59-260
陈法治经,鄙视考据,不屑"句说字解",志在阐发义理。以为",吾与物同得于天之理";就《易经》中太极与象数的关系而论,太极先于象数,太极生象数;天地万物如同阴阳、黑白"对待"、"流行","循环不息",这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事物产生和灭亡的根源。其治经,以朱熹为宗,却又不迷信朱熹,明确指出《易经》是一部言人事之书,而非卜筮之书,解说经典,颇多自我之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思想。从人文关怀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关系出发,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人文关怀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人文关怀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实现的途径与方法。该研究对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月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这是俄罗斯第3部军事学说。新学说在延续了1993年和2000年版本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对俄军事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做了重要说明。文章对新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上的新特点进行全面解析,旨在揭示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的新动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试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入探寻了西方社会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实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阳 《时代经贸》2007,5(8X):48-49
仲裁作为解决国际民商事争端的有效方式,而广为运用已是不争之实。伴随着各国的仲裁实践,非内国仲裁理论逐渐发展并为一些国际仲裁实践所采用。本文拟在考察非内国仲裁的理论基础及国际实际运用基础上,对该理论的优缺点及实质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专利之改进技术的实施面临诸多障碍,阻碍了改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美国司法实践中由法官创设的反向等同原则对于我国解决这一困境具有借鉴意义。对反向等同原则的制度功能与理论基础进行规范分析,并辅以比较法视角,研究发现:反向等同原则不仅可以限制专利字面侵权,平衡专利权人与改进者之间的利益,还可以作为专利政策杠杆,对专利法保护的不同行业技术进行微观调控。确立反向等同原则符合专利契约理论对公平的要求,亦与知识产权工具论的主张相契合。最后,提出建议:以反向等同原则的确立为切入点,使落入专利权利要求字面含义范围内、与专利技术不相等同的全新改进技术免于专利侵权,同时严格把握反向等同原则的适用条件,兼顾基础专利保护与全新改进技术激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船舶抵押权登记制度的立法冲突,并对登记对抗主义和登记生效主义进行了评析,认为登记对抗主义的最大优点是利于促进交易灵活进行,而登记生效主义的最大优点是利于保障交易安全,但是前者不利于交易安全,后者又有悖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海商法》中的船舶抵押权登记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认为我国对于船舶抵押权登记应采登记生效主义。  相似文献   

17.
The 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CPUC) has adopted the policy of using marginal costs as the basis for the pricing of regulated electric services (the "Marginal Cost Pricing Doctrine"). The record of actions taken by the CPUC to translate the doctrine into pragmatic pricing techniques spans 21 years from 1976, when the policy was adopted, to March 1997. Its pricing edicts for regulated electric rates of the three large California utilities—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mpany (PG &E), 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 Company (SCE or Edison), and San Diego Gas & Electric Company (SDG &E)—are significant incursions into microeconomic price theory. (JEL D6, B4, N7)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While the meaningfulness of the common prior assumption (CPA)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recently by various authors, its epistemic rationale has not yet been adequately clarified. To do so, we provide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PA in terms of a new condition called “Mutual Calibration”, and argue that it constitutes a more transparent and more primitive formalization of the Harsanyi Doctrine than the existing characterizations. Our analysis unifi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PA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clarifies the role of higher-order expectations and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tuations with only two and those with at least three agents. In the concluding section, th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Bayesian consistency of the intertemporal beliefs of a single-agent with imperfect memory. The CPA yields a notion of “Bayesian updating without a prior”. Received: March 24, 2000; revised version: April 27, 2000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体系是所研究物质客体的反映,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它的宏观体系和微观体系,唯物辨证法不是一种教义,而是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Episodes of monetary instability in Ottoman Egypt stimulated a discussion of monetary doctrine among Egyptian rabbis. A central issue was the valuation of debts following changes in the value of silver coins. While the leading rabbi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advocated linkage to gold coins, the rabbi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dopted valuation by purchasing power and rejected valuation by weight and linkage to gold coins. The rabbi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differed from their predecessors in two essential respects: they were more critical of traditional Jewish monetary doctrine, and they utilized a much more sophisticated form of econom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