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以接受美学中本“空白”理论为依据,鉴于学翻译的审美本质,从话语空白、形象空白和意蕴空白三个方面探讨了学翻译的再创造和再创造的度,并指出译也应当在译中保留“空白”,以促成学翻译中作家——原作——译——译——译读的开放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2.
审美思维的培养对工科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实现教育方针我们要从德、智、体等几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审美思维培养是必须的,且是时代的要求。工科高校培养大学生审美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提高。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其次要普遍开设美学课程,另外还要开展丰富多采的审美活动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3.
从建筑地理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思维出发,阐述了人居环境构型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化、现代化、理性化,建立系统的生态观,进而从自然生态审美与和谐化生存、多样一体与生态审美建构、"众生"与生命美感体悟、自然物象图腾与审美象征活动、"荒野"美学与"如画"美学转换的景现创制等方面研究了人居环境构型的生态审美特征,为进一步广泛探索建筑地理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析审美需要     
孙茜  罗珍 《经济师》2012,7(2):16-17
审美需要是人特有的功能和权利,是人的真正的社会需要,它渗透和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章对审美需要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进而指出商品美学的主体性构建原则及特征的具体体现;商品美在审美关系中,以主体需要为起点,而对审美主体想象构建心理事实和内心意象;商品美具有基于主体审美需要而被体验的表情性特征;商品美的表现丰富多彩。所以,商品美不是外在于人的客观事物自身,而是由于主体的审美需要,被主体创造的第二自然。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翻译理论存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中国译论历来强调翻译理论的实用价值,强调翻译经验的规范作用,强调译者对翻译之道的心灵感悟;西方译论传统则强调翻译理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强调对于翻译过程的理性归纳、描述以及翻译概念的不断更新。中西思维方式和中西文化的不同是中西译论传统相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旨在探讨国外经济资料英译汉质量评判标准的短文.作者在简要回顾了翻译工作的诸多困难之后,指出历代的中华译人不畏困难,大胆探索,在历次翻译高潮中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业绩;作者接着阐述了一个新的翻译质量标准观,即"应该根据不同翻译类型的属性和具体翻译任务的不同翻译主体、不同翻译受体、不同翻译客体和不同翻译载体,分别制定出相应不同的质量评判标准."文章最后从这一观点出发,进而提出了以"保‘信'、求‘达'、兼顾‘雅"作为国外经济资料英译汉质量评判的"七字标准".  相似文献   

7.
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日趋完美,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因此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艺术规律和发展规律上密切相关,相互包容。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优化教学,提高技术、战术和艺术水平,同时从心理的角度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开发审美心理潜能,逐步形成体育审美心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与西方传统的思辨美学截然不同,审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同时也是人生价值取向,因而,艺术、审美、人生在他们的美学中是紧密相连的。这既是叔本华、尼采与传统美学的明显区别,也是他们两人最大的共同之处。但是,我们也看到,面对多灾多难的世界和矛盾复杂的人生,叔本华和尼采又常常发出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孙茜  罗珍 《经济师》2012,(1):18-19
艺术辩证法在审美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形与神、虚与实、情与景、少与多等审美范畴的分析,指出艺术辩证法具体表现在:艺术发展中的辩证统一过程;艺术构成要素的辩证统一;艺术创造中认识和表现的辩证统一;艺术与生活、艺术创造的主体与主体内容的形式、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中“隐秀”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诗翻译的审美分析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钗头凤》一词的审美特征,对原词中“秀”词“隐”意在译文中的实现效果进行探讨,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隐秀”相宜、虚实结合方能再现原词的风格之美。  相似文献   

12.
高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95-196,292
英文电影的中文译名体现了音、形、意之美。音之美表现为汉语的声、韵、调,如双声、叠韵、平仄和拟声等;形之美表现为汉语的词语结构多讲求平衡之美,如四字成语和自由组合的词组;意之美在于巧妙精深的意象之美和模糊朦胧的意境之美。在汉语美学观照下的英文电影名翻译可以为影片的商业利益服务,为文化交流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3.
审美文化: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卫华  纪光欣 《经济经纬》2004,42(6):102-104
企业审美文化是具有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的企业文化形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人们审美创造的一种形式,企业美属于社会美的一种形态,审美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且伴随着当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审美文化成为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自觉加强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陈设艺术作为室内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室内环境的设计风格及审美意向,同时在各方面也显示出了美学特征。室内陈设艺术能增进室内环境装饰品位,赋予室内空间的文化内涵,创造意境烘托室内气氛,创造二次空间,体现民族特色和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康凝胶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确诊的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125例,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三组,宫颈康组(50例)采用宫颈康凝胶;保妇康组(45例)采用保妇康凝胶;空白对照组(30例)采用空白凝胶分别阴道给药治疗,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V疗效队列为宫颈康组(82.00%)>保妇康组(71.11%)>空白对照组(13.33%);宫颈炎疗效队列为宫颈康组(84.00%)>保妇康组(68.89%)>空白对照组(16.67%);P<0.01或<0.001。结论宫颈康凝胶对HPV感染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抗HPV感染应用。  相似文献   

16.
老子《道德经》通过修身、养德、惜民实现了对"王"身体的规训,而孔子则通过礼和仁实现了对"士"身体的规训。从老子王之身体规训到孔子士之身体规训,体现了随着时代生产力发展,尤其是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身体规训的变化,在身体发展史上,产生了契应于中古"道-学-政"传统的重大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孝在传统社会中包含养和敬两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孝一方面来源于自然情感,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道德因素。但到了现代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养掩盖了敬,孝也就演变成了养老,以支付赡养费为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敬的因素日益重要,不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社会和法律的价值基础都发生改变,传统社会中孝的存在所需的道德基础转变成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责任,道德性较强的敬的实现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进一步分析和了解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另外的解决方法,从而完成对敬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唱歌科"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位置,方不致沦为"修身科"的附庸。同时他也指出,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首创的汉字部首说是我国文字学研究的一个伟大创造,但他的部首说及其归部原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真理,比如,《说文解字·八部》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典型。我们充分利用目前所能见到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文字形体重新审视了《说文解字·八部》诸字,发现许慎的八部归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差,即《说文解字·八部》内的“詹”、“介”、“”、“公”、“必”、“余”等字本义与八字本义区别较大,入八部不妥。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