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广州市南沙湿地资源特别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文章根据广州市南沙湿地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对广州市南沙湿地资源进行了景观分类:即南沙珠江河汉区、南沙湿地平原区、南沙湿地低丘岗地区,分析了广州市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南沙湿地各环带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即南沙湿地珠江河汉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南沙湿地平原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南沙湿地低丘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期达到保护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广州市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农户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亚洲开发银行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为例,分析了农民对农业政策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认为:农民总体上对目前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了解程度较高,但对农机补贴和粮食价格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粮食市场价格是影响三江平原农户种粮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粮食补贴政策对三江平原农户种粮决策的影响不如预期的大;多数农民认为目前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不会导致湿地被重新开垦,但促进放牧养殖和农药化肥使用的政策会对现有的湿地资源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在湿地资源的管理方面,政府主导带动社区参与和社区组织建设的模式得到大多数亚行项目农户的认可,但该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须基于社区合作机制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河西走廊湿地开发中水资源利用现状入手,找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依据地区资源、生态及环境特点保护天然植被和水源等对策。促进湿地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河西走廊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生态失衡日趋严重,引发了诸多"城市病"。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城市,寻求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城市和人类才能更和谐健康地发展。而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开发与建设,开展湿地生态体验型旅游活动有利于湿地保护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可全面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揭珊 《当代经济》2009,(16):108-109
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针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沼泽湿地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三江平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在三江平原湿地开展的科学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2  
庄大昌 《经济地理》2004,24(3):391-394,432
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得出洞庭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0.72亿元;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37.12亿元,占45.99%;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调蓄洪水、供水和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价值。因此,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生态系统复杂、景观多样且可视性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地区之一;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目前的研究热点多限于湿地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条件、项目建设,旅游对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机理和人类对湿地作用过程与调控对策,而从当地居民对湿地旅游资源与环境感知的研究在国内仍较少见.本文以泉州湾为例,根据对滨海居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分析其对泉州湾湿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感知状况,得出一些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湿地被人们称为生态环境的"绿肾",它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湿地正面临着大幅减少的严重挑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绍兴滨海工业区如何保护和改善湿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湿地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生产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湿地农业资源评价和湿地农业开发现状的分析,根据湿地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所造成的一系列农业灾害,严重破坏了农业资源,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并提出了洞庭湖湿地农业开发利用构想,以期达到洞庭湖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先瑞  黄建武 《经济地理》2003,23(4):516-519,523
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概述了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面临的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萎缩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污染加重。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包括: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植树造林,构筑“绿色屏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发展资源产业,增强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树立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湿地的分级、分类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滨海型湿地,对长江口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探讨长江口湿地的现状、类型及人类活动的威胁,根据长江口湿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提出长江口湿地分级、分类的保护对策,以切实保护长江口多样化的湿地类型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土地资源,是地球上水域和陆地间过渡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在对新疆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因此要从充分考虑新疆特殊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完善新疆湿地保护立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湿地保护法律细则,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过去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指导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部分资源面临枯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以前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绿色经济的产生、兴起与内涵,并就东北地区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湿地乡村是浙北平原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地理景观 单元,具有湿地、耕地、村庄交织伴生、生态地位重要、生 态脆弱等特征,正面临发展与保护的诸多矛盾。总结提出构 建互动耦合的功能布局、划定科学的空间管控分区、营造多 功能融合的宜居环境、确立生态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实施科 学的生态修复和管护措施、开展自然教育为主体的生态游憩 等发展策略和路径,以期为湿地乡村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实现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原则,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农-工-商联动发展的三种模式,从而构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环境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水稻种植是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江苏省为例,在田间试验、农户调查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主要生态稻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江苏省生态稻作主要有稻鸭共作型(丹阳)、环境友好型(吴江)和沼气复合型(淮阴)三种典型模式;(2)这三种稻作模式在土壤肥力、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当地常规的集约化稻作模式。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区生态稻作模式的发展,以有效的方式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文章就配套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计内蒙古生态农牧产业模式,探索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望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与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