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空运输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成共识.其以舒适、快速与便捷的优势在交通运输业独树一帜.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公众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正因如此,该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中小航空公司是我国航空运输业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现阶段航空运输业竞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在航空运输领域实施服务创新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我国中小航空公司实施服务破坏性创新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航空运输服务业的市场结构及价格竞争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杨 《经济经纬》2006,(1):31-34
我国航空运输服务业从宏观上分析具有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特点,从航线运营的角度分析却具有垄断竞争的特点,因此我国航空运输服务市场还处在重要的发展变革阶段。在我国空运市场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旅客的购买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航空公司的价格竞争主要表现为不同价格的子舱位数量的决策,并且具有复杂的价格体系。在同一航线上经营的不同企业一方面要针对价格需求弹性大和时间需求弹性大的旅客采取强硬的价格竞争策略;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差异化价格竞争策略, 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运用后动优势理论分析我国民营航空公司经营情况及其所具有的后动优势。研究表明我国民营航空公司在人力资源、新技术运用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后动优势,提出民营航空公司实现后动优势的途径,即应坚持并完善有吸引力的薪酬和人事选拔制度;顺应市场需要,实施利基市场战略;不断创新,改变竞争规则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魏亚楠 《当代经济》2009,(22):44-46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淀粉行业的分析,指出了马铃薯淀粉主要的作用和其未来日益重要的趋势:对马铃薯淀粉国际和国内市场解析,指出我国马铃薯淀粉的市场规模、产品产量、进出口状况等;最后分析了我国马铃薯淀粉市场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对我国马铃薯淀粉市场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发展高等生产要素;扩大国内服务需求,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度.  相似文献   

6.
孙占芳 《经济导刊》2009,(11):52-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过去10年间,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速度平均每年增长8%.2008年,航空运输业的增长达到了14.5%.为世界平均发展速度的2倍左右。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中国空运市场加速了外资航空公司进入我国竞争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郭志芳  任玉珠 《经济师》2001,(8):151-152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 ,近年来依靠内强服务、外塑形象确立了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 ,如何保持其国内市场的原有地位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从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很多航空公司都开始寻找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途径,正在不断加快收益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步伐。航空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收益管理,那么该公司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当前,旅客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航空公司应依据旅客的现实需求开展收益管理工作。文章基于旅客舱位选择,重点分析了航空收益管理问题。力求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太平 《经济师》1997,(11):82-83
创建“精品航线”带动航空运输企业全面发展●王太平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航空运输市场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各航空公司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激烈的航空运输市场竞争中,各航空运输企业都纷纷采取措施,实施“精品”战略就是其中措施之一。对于一个...  相似文献   

10.
国内航空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价格战之外,服务质量已成为航空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结合国内航空公司的特点,以SERVQUAL量表为研究基础,初步构建了航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有效决策辅助工具,以期帮助航空公司找到改善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与竞争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如何提高竞争力成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应对全球化竞争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发密度高,类似专业技术提供者,接近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服务创新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优势不是以低价格的成本领先战略获得的,而是通过提高服务创新、服务质量、服务营销和服务特性,从而依靠差异化战略或目标集聚战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航空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个航空公司利用各种各样的战略来竞争,期望能够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本文以亚洲航空公司和泰国航空公司为例,为表示航空公司的战略与应对,在这些战略中他们使用多种多样的战术让市场更热。亚洲航空公司对市场进行细分、明确市场定位,泰国航空公司为了应对市场细分利用单产品多品牌战略,因为子公司定位不明确,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第二次尝试使用此战略,结果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宇  郝怡 《经济问题》2007,330(2):68-70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其不断重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而在信息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分析了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运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信息技术产生竞争优势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破坏性创新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其在现实商业中的出现常常能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然而已有文献偏重于企业单向破坏性创新研究,缺少竞争环境下的创新互动研究。以交易费用为解释理论,将破坏性创新纳入动态竞争战略的"进攻—反应"当中,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创新交易费用影响下,企业创新互动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模式,为企业发动与应对破坏性创新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跟随和模仿等维持性创新战略是中小企业的首选。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技术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专利保护制度的不断加强,给上述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困难,出现反复模仿、持续落后的现象。破坏性创新的非竞争性和对产业竞争规则的破坏性特性,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击败行业领头羊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根据破坏性创新的特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优势及劣势,探讨了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一般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16.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站在全新的视角系统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破坏性创新以赢得长期竞争优势,受到了企业家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概念提出、深化发展及应用拓展研究三个层面进行综述性探讨,总结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张军 《经济管理》2007,(18):69-74
破坏性创新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剖析了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差异。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可以采用的破坏性创新途径,但它们最终创造的市场特征不同,关联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第三方投诉是投诉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被投诉者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第三方投诉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2006—2010年中国航空运输服务投诉的数据,介绍航空公司第三方服务投诉的基本现状,分析导致第三方投诉的原因,最后提出应对第三方投诉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谁会成为中国民航业的破坏性创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成本航空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航空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市场潜在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文章通过对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探讨和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运作模式的解析,指出随着中国民航业经营环境和市场的发展,中国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将会成为中国民航业的破坏性创新者。  相似文献   

20.
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的成长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可以使最先使用者获得竞争优势,但却容易遭受"合法性"的打击,形成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的"合法性悖论"。以隔离机制为出发点,分析了隔离机制在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成长中的作用,探讨了先行者优势如何使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获得进一步成长的机会,认为隔离机制与先行者优势构成了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的成长路径,并以分众传媒与海港超市的发展为例,具体探讨了隔离机制与先行者优势构成的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