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玮 《生产力研究》2007,23(15):7-8,90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深化认识,解释传统理论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研究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途径,得出劳动力价值提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出来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超过价值的这一部分,在资本市场中进一步分割为利润、利息和地租等资产性收入。这一观点可以做进一步推理:如果工人自由地选择任意消费品,并且资本家根据最优化行为对所有资产进行投资,并不改变马克思的结论。同时,资本家利润最大化行为使得个别资本家总是按照其资本禀赋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例获取剩余价值。因此,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技术可以被纳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框架内。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价值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力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认识和分析,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包含了对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丰富和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投资的观念,凯恩斯经济学关于就业的分析也为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途径提供了启示经验。但由于阶级性的原因,他们都回避了劳动力与资本的不平等关系。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基于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需求,对劳动力价值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从而得出剩余价值的存在,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需要和所处的以劳动力"贫困积累"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特点,马克思将"劳动循环"论证直接置于"资本循环"之中,没有对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这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索,也没有对劳动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进行研究。本文在对马克思有关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结合中国的实践、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以"知识生产与知识消费一体化"为特征的知识生产部门的劳动过程、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知识部门的创新发展与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是从劳动生产力的角度论证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会引起劳动力价值的下降,也就是必要劳动时间的下降,从而就有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的科学论断。所以通常人们会认为只要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就一定有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本文试图说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要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并说明这些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是从劳动生产力的角度论证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会引起劳动力价值的下降,也就是必要劳动时间的下降,从而就有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的科学论断.所以通常人们会认为只要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就一定有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本文试图说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要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并说明这些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是一个包括劳动力商品理论、工资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和劳资关系理论等在内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是对立、依附和对抗的关系、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有利于改善其生存状况等观点仍然是正确的,必须加以坚持。但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等观点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以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每小时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不变和每小时劳动力的维持费相同的假设条件,以及运用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得出劳动力使用1天所创造的价值要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大1倍的结论。实际上,使用价值具有边际递减的特性,价值也具有边际递增的特性,上述假设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比较动态的分析方法,能够深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把提高劳动强度作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加以论述。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仍被当做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在许多统编教材中延用。其实这是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误解。马克思认为,提高劳动强度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而非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百年价值转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转形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问题。1907年,鲍特凯维兹开始尝试用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解决价值转形问题。一百年来,很多经济学家采用各种假设条件,构造价值转形模型。这些模型都不能准确反映马克思的价值转形思想。本文提出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具有几种不同形式,解决了价值转形中的逻辑问题,并提出一个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转形模型。本文证明,价值决定生产价格,在价值转形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两部类之间不流动,并分析马克思的"两个等于"的著名论断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的穷人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论》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论证是科学的,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劳动力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合理利用追求最大利润动机的积极作用。劳动者对劳动力和资本家对财产具有同等的权利,要重视劳动者对劳动力的所有权。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应成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这一思想分别在“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这一研究起点的选取、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中“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中工资的本质、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资本的积累”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论述从未脱离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赖特回应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利润确定观点,但是却受到斯拉法主义者的进一步批评。实际上,赖特对于马克思主义利润确定模型的辩护,是在错误理解马克思价值转型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的。他完全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因此对于不能提供因果解释的批判不知所措;他没有理解马克思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从而不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价值理论体系如何揭示了利润在质和量上的确定。赖特对马克思利润确定模型的修改实际上放弃了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不仅不能有效回击斯拉法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的批评,反而损害了马克思原本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那里,商业劳动和产业劳动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后者同生产的社会形式无关,属于生产商品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而前者则由生产的社会形式所决定,属于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在流通领域进行的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兼具产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因而是一种具有二重性的流通劳动。作为有待出售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是一种商业劳动,不会把价值和剩余价值追加到商品上;而作为有待购买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则是一种产业劳动,要追加价值和剩余价值。将一切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都看成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同时又把它们全部归并到商业劳动中,这在理论上是一种悖论,且有悖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16.
价值理论不应该是一个比较静态的理论。因为使用价值理论的创新,价值理论能够动态化。价值理论的动态化为剩余价值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上,劳动力的价格与劳动力的价值相一致,不存在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  相似文献   

17.
超额剩余价值的实质及其来源问题,是马克思全部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揭示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以及剩余价值只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劳动的凝结,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以及剩余价值只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 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等原理之后,进一步阐明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它是采用先进技术的资本家无偿占有的由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的比采用社会平均技术的资本家所多得到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10)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传统认识剩余价值全部源于雇用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理论没有考虑资方劳动,难以圆满解释现代社会生产下剩余价值的全部来源。文章依据马克思经典文献,构建若干理论模型,在探讨价值创造或增殖的同时,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范畴,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伯海 《经济经纬》2000,25(1):8-13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按资分配的合理合法地位,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是不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它不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通过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三要素理论是正确的,现在接受或默认了这个理论.无疑,这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解或怀疑,都失之偏颇,不符实际.应该说,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巨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