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稻谷粤农丝苗为原材料,置于4种不同储藏模式下,具体如下:(1)15℃储藏240d。(2)30℃储藏240d。(3)以15℃为开端,与30℃交替储藏(60d交替1次)至240d。(4)以30℃为开端,与15℃交替储藏(60d交替1次)至240d。每隔60d检测1次,比较上述4种储藏模式下,稻米蒸煮品质和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储藏温度的升高,稻米品质下降;在实验时间内,以低温为开端的变温模式的稻米品质要优于以高温为开端的变温模式,但差距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以下简称行业标准),是农牧渔业部于80年代中期制订的,该标准立足于优质稻的丰产性、抗病性、适口性等,包含了优质水稻品种特性和稻米商品品质两个部分,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及水稻育种的导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稻米生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1月1日发布了“GB/T1789-1999《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于2000年4月1日的起实施。  相似文献   

3.
稻米适度加工不仅能保留营养物、提高出品率,还能降低碾磨能耗,符合国家政策、健康消费、节能降耗的导向。本文以华南地区主要的籼稻品种——美香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粗纤维)、矿物质、蒸煮食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籼稻基本成分(直链淀粉除外)、矿物质与碾减率成反比,直链淀粉、蒸煮食用品质与碾减率成正比。综合考虑籼稻营养价值和蒸煮食用品质等因素,建议籼稻碾减率控制在8%~1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无公害稻米生产角度,分析了影响优质稻米品质的生态因子,提出优质栽培的评价因素,为完善沿湖生态区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03,(9):5-5
中日农业专家在"中国稻米生产、流通和竞争力研讨会"上的研究报告表明:由于中国稻米品质和加工水平提高,适应了消费者需求,加上生产成本较低,在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与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开发了"农业技术推广对中国食物增产和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分析"的课题研究。近年来,主要围绕中国水稻生产的发展、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稻米生产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世界上大米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近些年来,稻谷生产的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已从单纯追求最大产量转变为开始重视稻米品质,粳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南方优质籼稻的种植比例也明显增大,稻米品质有很大提高,同时提高了大米加工水平,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了大米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的大米生产已经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加上中国大米的生产成本较低,大米已成为中国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产品中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7.
光透差作为稻谷储藏品质劣变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国内检测稻谷品质多指标并用比较繁琐的情况,研究了光透差与稻谷品质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了光透差作为单一指标代替稻谷品质相关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6种市售大米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色差仪及感官评价等检测和评价手段,对不同品种稻米进行基本蒸煮品质、质构特性以及色差等食味品质的评价,旨在探究不同大米品种(粳米和籼米)对扬州炒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米更适合扬州炒饭的制作.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粮食系统于1999年12月16日-20日在成都市城东粮油批发市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优质稻米展销会,集中展示了我省较好的优质稻米品种。2000年11月16日,四川省第二届优质稻米展销会开幕了。次日上午,笔者冒着凛冽寒风对这次展销会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我省优质稻米的发展比起去年有较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值得研究。  1.优质常规稻占主导地位  就品种而言,优质常规稻有作优1号、中香1号、茉莉香籼、生核3号、禾嘉2号、168香稻等共23个,主要为作优1号、禾嘉2号、生核3号、红宝石。优质杂交稻有K优047、Ⅱ优7号、金优桂99、菲优…  相似文献   

10.
稻米品质作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育种工作者与消费者的关注.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经历了数次波折,直至20世纪末才真正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现状的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我省粳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肖淑兰,谢永才,肖彦德稻米品质虽受遗传因子的控制,但遗传性只提供了表现的潜在能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这种遗传特性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了解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于水稻栽培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是很重要的。环境条件对外观与...  相似文献   

12.
小麦胚乳中的谷蛋白是由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LMW-GS)通过二硫键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聚合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麦胚乳谷蛋白大聚体(GMP)含量与小麦面团特性、面包体积等多项品质指标高度相关,而HMW-GS也是通过亚基类型和含量的变化影响形成聚合体的数量、大小和分布,间接影响小麦加工品质。因此,本文简要综述了编码HMW-GS的不同基因位点及位点上的亚基与面团品质及焙烤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对优质稻的涵义不甚了解 乡镇干部及种粮农民,认为只要是某个“优质稻”品种,不管其质量如何,都是优质稻。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致使一些不符合优质稻质量标准的稻谷混杂在优质稻一起,降低了优质品率。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优质稻谷质量指标的规定,优质籼稻谷共分三个等级,其定等指标包括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汾、食味品质、胶稠度、粒型 (长宽比 )、不完善粒、异品种粒等,并规定黄粒米、杂质、水分分别小于或等于 0.5%、 1%、 13.5%,色泽、气味正常。在这些检验指标中,任何一项…  相似文献   

14.
稻、麦、玉米优质品种与国外的差距以我国出口优质籼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食用米品种比较:米长,国际名牌为7.2毫米,属于特长粒,我国优质精米平均为6.8毫米,除湖南软米、中优晚1号、鉴105米长在7.0毫米以上外,其余都在7.0毫米以下,千粒重,名牌米为17.55克,而我国优质米中除中优晚1号、鉴105为17.1克外,其余均在17.0克以下,平均为16.70克。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煮熟及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影响米饭的松散性。国际名牌大米为20.1%,变幅在18.6%-21.8%,处于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临界值附近;我国优质米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7.5%,变幅在10.1%-18.8%,都属低直链淀粉含量型。稻米的品质除了食用的优质化,还有用途的多样化。工业用的稻米要求高  相似文献   

15.
优质早籼新品种浙9248示范推广 优质早籼新品种浙9248谷粒容重大、加工品质优、稻米外观及食味佳,其主要品质指标分别达到部颁1、2级食用优质米标准,是目前浙江省早籼品种中品质最为优良的,1997年通过省审定.项目实施中,在绍兴、诸暨、台州等地建立百亩以上连片丰产示范田20个.1996~1998年累计推广706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82亿元、自身经济效益12万元.1998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1999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专家:金庆生,裘伯钦.  相似文献   

16.
竹山县位于秦巴山区,正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境内水源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几乎无工业环境污染,是发展无公害水稻的理想场所。但由于山区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土壤、水源条件、栽培技术等差异较大,因而所产稻米品质差异甚大:有的区域所产稻米品质一般,有的区域却由于所处环境极为特殊,所产稻米品质极优。分析此类地区稻米品质极优原因。结合现代水稻栽培技术,山区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优质无公害”稻米,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市场上全麦粉的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内外市场上收集了22个全麦粉产品,对其卫生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全麦粉产品的卫生指标均达到了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水分、降落数值、湿面筋含量、蛋白质、粗脂肪、脂肪酸值、烷基间苯二酚(ARs)、总膳食纤维和灰分9个品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企业在制作全麦粉时,都偏向于选择高筋小麦。通过ARs、膳食纤维及灰分等指标数据与实验室研制的标准全麦粉对比,充分表明国内外全麦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产品仅添加了部分麸皮,不符合全谷物的定义[1]。烷基间苯二酚、总膳食纤维和灰分值是评价全麦粉品质的3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水稻863课题组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育成的优良品种.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其中9项主要品质指标中6项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指标,3项达二级优质米指标;抗性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稻瘟病,抗至高抗白叶枯病.近几年来出现了数十个百亩连片、千亩连片的稻田,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1999年种植100万亩,在生育期间气温低且多阴雨的条件下,大面积仍比"汕优63"亩增100公斤的高产量,并出现了许多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2000年南方16个省(区)种植350万亩,一般比"汕优63"亩增产1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东地区收获期一致的22个不同品种的大米为研究材料,探讨原料大米外观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米垩白度与食味品质之间为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大米长度与食味品质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为负相关;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为负相关。由此可知,稻米外观品质对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垩白度低、粒型长度较长的大米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20.
稻米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稻米加工机械发展历史与现状、优质稻谷加工技术与装备,并进一步阐述了稻米的精深加工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