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强调,内蒙古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要在全面参与和务实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高水平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重点推进,推动对外开放继续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过去五年,我国对外开放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行了系统部署,加快发展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具有了新的内涵特征。进入新时代,在继续高标准推进相关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同时,将加快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新难题新挑战下顺应历史大势的正确方向,也是各国经济利益深度融合大趋势下推进全球化的可行方案,有其历史与时代的内在逻辑。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推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既是两个重要的发展命题与时代要求,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是现实问题,也是理论课题。应深入研究,使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其理论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在开放政策的选择上,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二是指在开放优势的培育上,要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新阶段中国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既是遵循国际分工演进的理论逻辑使然,也是因循以往发展经验的历史逻辑使然,更是顺应发展变化了的世界和中国经济新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的现实逻辑使然.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目标,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充分发挥新疆特殊的地缘区位优势,抓住国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机遇,加快推进新疆自由贸易园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新疆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对满足新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竞争和推进“五化”建设的需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为今后一个时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莉 《辽宁经济》2012,(3):10-13
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十二五"时期辽宁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整体要求。以"三大战略"为核心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平台的初步确立,使辽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东北亚乃至全球经济体系和国际市场。面对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完善辽宁开放型经济体系既存在巨大压力,也面临难得机遇。要准确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沿海沿边优势,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大力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活力,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型经济的现代化,只能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水平开放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营造推进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水平开放包括生产力高水平开放、生产关系高水平开放和国际经济关系高水平开放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规模,国际贸易投资质量高等典型特征。未来推进高水平开放,需要提升外贸质量,建设国际贸易强国;稳定外商投资,打造国际投资强国;强化特殊经济区制度创新功能,升级开放区域平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协同改革创新;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建立以规则为基础、共同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融入了世界经济,也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既是历史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川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海外投资。  相似文献   

10.
刘江宁  陈贞吉 《改革》2023,(4):99-1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倒逼国内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打通“内循环”关键堵点,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国际循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实现双向联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更高标准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旭阳  肖金成  张燕燕 《改革》2020,(3):126-139
面对世界经贸关系的变化和全球治理秩序的重构,以及国内经济形势对改革开放的新要求,我国自2013年以来已经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制度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和试点经验的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项经济指标表现优异,但也存在发展引领效果不明显、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自主改革创新权限不够高等问题。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应着力提高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自主权限,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协同推进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平台支撑和关键节点作用,将自贸试验区战略与国家区域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全面开放的经济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正面临环境和条件重大变革的新形势下,准确判断并把握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任务,找准加快推动建设全面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为在其他领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内外融通的市场,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全面开放体系意味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地位需要逐步由跟随者、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更高认识;诠释了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改革与开放之间辩证关系的再解析;包含了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开放的规模、拓宽开放范围和领域、提升开放质量等一系列目标集成。为了建成全面开放经济体系,要求全面提升中国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塑造国际经贸合作新秩序的能力;利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创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补齐开放领域、开放区域、开放对象等结构不平衡的短板;同时还要有效防范和化解扩大开放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贸易强国的建设、对外投资模式的创新等则是加快建设开放经济体系的重点抓手。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面临着诸多机遇,又面临着多种挑战。因此,无论是对外交流合作还是区内发展,我们都应倡导并践行包容性发展,扬长避短,求同存异,以促使该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盛朝迅 《改革》2020,(2):5-19
“十四五”时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我国跨过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是我国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化对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厘清思路,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培育主体,做优做强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加快集群建设,形成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高地;创新优化要素支撑,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服务业的跨国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既是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浦东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区围绕“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形成服务贸易发展合力,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深化服务业市场开放,聚焦综合保税区、陆家嘴、张江、世博等重点区域及航运服务、金融服务、会展文化服务等优势领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枢纽功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大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断提升对长三角地区的服务和辐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30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加,尤其近15年一直高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投资发挥了巨大的制度效应,推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发展,带动经济成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中国道路。如今,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外商投资增长伴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助长贸易失衡、流动性过剩,内外资企业竞争加剧、摩擦增加。展望未来,调整外资政策,在扩大开放中提高外商投资水平,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区域间产业经贸利益得失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  张阿玲 《改革》2005,(5):31-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通过对我国五大区域30个产业在区际贸易中相互带动 GDP 的研究分析,比较我国五大区域在区际产业经贸交流中的利益得失,为我国新世纪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With sluggish external demand and increa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by the US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China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in implementing its deeper, ongoing reforms. To respond actively to such challeng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proposed to “promote a new pattern of all‐round opening up.” In particular,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ports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deeper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econom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the motivation, the possible challenges as well as a feasible path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free trade por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ports in China requires freer trade in goods, high mobility of talent and free capital flow.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与兴起无不伴随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建设经济强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用事实与数据说明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开放是深圳的立市之基,发展之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WTO事务工作说到底是开放的工作。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深圳WTO事务工作在促进深圳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深圳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WTO事务工作在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促进作用,对深圳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