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封面人物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说:“农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土地,还有一个就是村庄整治。我国各地在进行村庄整治建设时,一定要多问问农民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愿意。”仇保兴说,村庄整治工作,必须要做到“五个先行”:第一。村庄整治规划和落实管理机构要先行。这个规划要与城市规划有所区别,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解决所规划村庄的大部分实际问题,注意节约用地、生态优先、简单明了、突出重点。第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要先行。在整治的过程中,要保护好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弘扬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蓬莱大多数村庄经过村庄整治后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目标。但整治容易保持难,许多村落“有新村而无新颜”。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自2003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三分之一的村庄环境得到全面整治,共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81个、环境整治村10303个。经过整治,这些村庄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有效地推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项工程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  相似文献   

4.
仙居县有林业用地面积235.4万亩,森林覆盖率77.2%。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平原绿化逐渐成为城乡绿化的重点。近年来,仙居县以“百村整治,十村示范”为载体,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坚持“党政领导、部门指导、群众主体、合力共建”的村庄绿化工作方针。2010年,仙居县开展“清洁优美家园,文明和谐乡村”活动,采取苗木直补、整县推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村村民调查数据,从道路、桥梁、水利、建筑和环保5个方面,对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四分图模型,选取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村农民的调查数据,选取乱堆乱放、农宅环境、公共绿化、路灯安装、桥梁整修、广场建设、河道疏浚、公厕整治、供水质量、外墙整修、道路整治、垃圾处理、农厕整改、污水处理等14个指标对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满意度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大体一致,农民对村庄整治总体满意,其中对河道疏浚和公厕整治项目满意度较高,对因资金缺乏引起供水质量、外墙整修和农厕整改等整治不彻底的项目评价较低;村庄整治中,农民对路灯安装和道路整治项目最为看重;其次是供水质量、桥梁整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外墙整修等5项指标。另外,规划质量、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等也一定程度影响农民满意度。[结论]建议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提升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2006年以来,江苏省沛县坚持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新村镇为目标,以25个试点村为突破,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创新方法,上下联动,探索形成了“新村建设型”、“环境整治型”、“农民公寓型”、“生态园林型”、“以企带村型”等5种新村建设模式,打造了一批“民富、村强、貌美”的社会主义新村样板,基本形成了镇有亮点、村有特色的新村建设格局,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梳理村庄类型与农村居民点整治间的逻辑关系,探究基于村庄类型差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提出因类施策的整治方案。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法、等级组合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镇辐射影响、规模集聚程度、生态胁迫度的村庄类型识别,结合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和“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村庄类型筛选,将聊城市5 782个村庄划分为4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为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在发展特征、整治潜力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撑;(2)聊城市农村居民点现实整治潜力为15 155 hm2,占比16.7%;各村庄类型的“数量—格局—质量”整治潜力特征差异明显,存续提升型是数量最多且潜力最高的重点整治类型,可整治面积占45.7%;(3)根据各个类型村庄的潜力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提出整治对策和实施项目。研究结论:考虑村庄类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多元化的整治目标、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据媒体报道,吉林省建设厅最近出台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提出农村住房建设既要合理、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又要建设成龙配套的便民服务项目;提出村庄规划建设要结合周边山地、耕地、水系等自然要素,形成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是多方面的,绝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不过,新村庄建设(绝大多数是村庄整治和改建)毕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新村庄建设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正因如此,各地都很重视村庄整治和改建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及时出台村庄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工作开展并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有效探索,明确农民对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使村庄环境整治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方法]以江苏省姜堰区、高邮市、大丰市和涟水县271个有效样本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方面21个具体指标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借助四象限对比分析找出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7.07分,当地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得到了农民的基本认可;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其需求较为强烈,但是目前的整治现状尚不能达到农民期望值的制约因素主要为河塘污染治理、人禽粪便处理、乡村道路和排水管网设施,其次房屋内外装修、工业污染治理、文化娱乐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和娱乐活动等指标农民满意度偏低,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结论]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影响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文末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参与性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安市作为江西省19个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县市之一,从2010年开始,规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任务15万亩。实施两年来,高安市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积极发挥群众力量,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11.
基于村庄类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从功能视角揭示村庄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形成“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村庄分类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建构框架,提出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演绎法、空间叠加分析法、案例法。研究结果:(1)中国乡村可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生态保护类5种类型,不同类型村庄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有很大差异,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考虑村庄的自然本底供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分析整治潜力与整治需求空间匹配,生成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包括土地整治+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乡村旅游等。研究结论:不同类型乡村实施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脱贫攻坚在满足“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前提下始终致力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如何找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效办法是当前时期的一个热点问题,不能局限于上级规划、上级操作,社会参与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怎么解决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参与意识不强、法治教育程度低等问题,是本文的主要探索方向,唯有引导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进行专题部署,为推动乡村建设扩面提质提供了基本遵循。湖南将坚决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实施“五千工程”为总揽,大力推进“五个全面提升”,更加注重村庄规划引领、更加注重盘活闲置资源、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聚焦农民急难愁盼精准发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既快又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湘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去冬以来,我们安庆市从与农民关系最密切和农民最关心的村庄建设问题入手,启动实施了康居新村建设工程,倾力为农民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一方面坚持以合村并点为基础,加快资源整合,把原来分散的自然村落规划成中心村、基层村,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规划的中心村、基层村建新房。一方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规划,后试点,再分步推广,已经完成了100个康居新村规划编制及50个重点康居新村的初步建设。康居新村建设工程增强了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联系我们工作的实践,我觉得村居建设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赣州模式”看富平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赣州模式”的主要做法 1、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水、改路、改厕)为切人点和突破口,开展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中,提出了“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保留农村传统文化特色,坚持从当地经济水平出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的思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建设田园风光型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中,依托钱塘江上游生态资源优势,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和政府力所能及的环境综合整治入手,以村庄环境保洁长效管理为重点,把环境整治与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经济产业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农村环境整治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一个突破口。它既是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又整治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直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村庄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于2003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一项伟大工程。15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下,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建成了千万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带来了万千农民群众的幸福笑脸。坚持全域乡村规划引领。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完善城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当前的村庄整治实际工作中,特别对于山区生态较脆弱的区域,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前需考虑区域生态条件,统筹好村庄整治工作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使村庄向着生态友好型发展。[方法]文章选择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涞源县为研究区域,首先以生态服务性和生态脆弱性为出发点,综合评价县域生态重要性,以此评价结果作为基础来约束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生态安全性,然后以改善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原则,对285个行政村的整治潜能进行评价,最后将整治潜能评价结果落在生态重要性分区图上,运用互斥矩阵模型,将农村居民点合并为重点发展区、积极发展区、转型发展区、限制发展区4种整治区域,并针对不同整治类型区提出不同的整治模式及发展方向。[结果]涞源县农村居民点分布在重点发展区的面积为1 56552hm2,积极发展区面积为1 64892hm2,转型发展区面积为61932hm2,限制发展区面积为55084hm2。[结论]这不仅有利于山区农村居民点的资源优化整合,同时在居民点整治活动时空安排及区域生态保护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惠泽百姓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阜宁县立足于打造苏北最美乡村工作定位,坚持河道整治、绿化建设、村庄整治、垃圾清运、公共服务"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立志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田园秀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启动至今,全县河道、村庄及河塘已全面清理一遍,县乡主要干道沿线村庄环境基本整治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