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贫困社区旅游开发中参与的内涵、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其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实践框架进行分析,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种持续的旅游扶贫模式,是开发式扶贫的制度创新过程。最后,对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旅游精准扶贫中的社区参与指的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如计划、评估、监督与验收等环节下社区的参与。在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社区的参与能够显著提高扶贫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从旅游精准扶贫社区参与意义入手,总结了当前旅游精准扶贫社区参与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精准扶贫社区参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龙梅  张扬 《农业经济》2014,(5):48-50
本文通过对四川桃坪羌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扶贫效应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用收入贫困和权力贫困双重标准来评判扶贫效应。研究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于民族村寨的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旅游扶贫强调社区贫困人口受益,以襄樊市襄阳区为例,提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模式,包括景区带动模式、农家乐接待、红色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库区旅游开发、名人文化旅游、旅游名村建设等7种模式。为保障旅游扶贫的实施目的,在实践中应发挥政府主导,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的主体地位;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培训,建立高层次社区参与机制,并跟踪旅游扶贫,建立旅游扶贫的长效反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乡村旅游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旅游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研究农户参与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旅游扶贫效果,保障乡村旅游的益贫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湖南省凤凰县14个自然村349份农户访谈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的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三重过程,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果]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核心诉求和主要期待,可构建“资源和市场—政策和环境—农户参与—精准扶贫”4个维度的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概念模型,据此识别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结论]贫困地区宜进一步重视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整体扶贫效益,夯实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环境、资源和市场等综合环境,有效提升农户参与能力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21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拉动整个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支撑。以沈阳市浑南区满族民俗村为例,将社区管理理论运用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上,分析满族村的发展特色以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制约因素,确定发展目标,归纳出几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以促进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赤溪村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比例较高,但是旅游经营的项目单一;农户的学历、劳动力数量、地理位置、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的次数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农户生计资本和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中的权力关系、可借款能力、家庭年收入、了解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有资源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影响农户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完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扩大农户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扶贫资金体系,完善旅游供给侧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实行多项扶持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维视角下中国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梳理国内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全面把握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脉络,为合理评价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价值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从研究视角、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多个维度对国内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价。[结果]不同维度视角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早期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主要探讨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及漏损等经济效应,并逐步由经济效应向综合效应转变;旅游扶贫的差异化效应研究是未来宏观尺度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微观尺度下,贫困人口的受益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效应、社区参与、收入差异效应及自我感知效应等方面展开;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和综合受益。[结论]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本质和目标;建立全面、科学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价体系;创新旅游扶贫效益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企业参与对于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从企业参与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扶贫问题,发挥企业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由于外部性问题,政府行为对乡村旅游扶贫最终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客观上要求政府给予相应支持和规范,以更好发挥企业的扶贫作用。以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关系分析为基础,构建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模型; 从政府监管角度,模拟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过程,分析影响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探索政府和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1)政府监管行为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实质扶贫的策略选择取决于政府严格监管的强度。(2) 要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性扶贫策略,政府的支持措施要有力度,并保持严格监管的强大压力,对虚假扶贫的处罚要到位,解决企业在扶贫中的盈亏问题。(3)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扶贫过程评估机制和事后审计机制,有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政府应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保护良好的市场环境。[结论](1)获取足够多的收益是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条件,而政府足够强的监管则是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扶贫的关键。(2)针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难点,政府要强化对企业参与实质扶贫的激励机制,加大对虚假扶贫惩处力度,培育企业参与的意识与能力,优化企业介入环境,以提升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之一。论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提出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居民旅游参与能力,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依靠政府的有力支持,建立社区参与保障机制,完善社区参与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发展扎龙社区参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贵州乌蒙山片区所属区域贫困及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分析了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当地社区居民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大,但其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不高,旅游漏损较严重;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非常高,但参与比例非常低;旅游发展能带来收入增加、交通条件与环境卫生改善、与外地人交流扩大、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等方面的正效应,同时也导致房地产和物价上涨、少数人受益、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外地打工的人数增加等方面的负效应。要实施旅游扶贫政府主导战略,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增强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但贫困地区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又有利于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方法]文章以旅游扶贫为背景,分析旅游扶贫的特征特色,提出人、自然和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及以政府为依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农业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旅游扶贫模式。[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指出以旅游扶贫为契机,发展招商引资;以旅游项目启动扶持为重点,推动造血式扶贫机制的形成;提高当地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将旅游扶贫计划纳入国家扶贫体系中等4个方面针对性对策建议。[结论]为寻找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的具体对策以及布局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提供策略,且对今后的乡村旅游扶贫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实现更多地区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贫困作为一种状态,依靠贫困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在短期内摆脱的生活困境。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扶贫的目标定位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本文以ST-EP模式为研究理论前提,选取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企业、社区、贫困人口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笔者认为要促进贫困村落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必须要结合多方扶贫主体共同驱动,以扶贫为手段,以贫困人口的脱贫为目标,才能达到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农户调研实际情况,运用适应性评价模型对农户的适应性综合值进行计算并评价。结果表明: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影响最大的是经济适应性因子,影响最小的是生态适应性因子;对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了解度、年旅游收入、家庭成员从事乡村旅游的意愿度以及对游客的欢迎度的综合权重较大,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度、使用清洁能源程度的综合权重较小;总体评价为较为适应,但综合得分值较低,仅为3.106。最后,根据农户的实际适应性情况,提出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给予困难农户更大的扶持力度、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和实行多项扶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二元互动关系,我国目前虽然出现了村民自发型、农村社区动员型、农村社区互助合作型等三种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足以支持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和完善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以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小立 《南方农村》2012,28(8):49-53,64
农业旅游扶贫战略与人力资本投资战略的重点是以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受益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目标。从协同基础上看,广东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农业旅游发展的瓶颈。三种主要的农业旅游扶贫与人力资本投资协同战略模式,有利于惠及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型及保障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琼英 《农村经济》2006,(11):85-88
乡村旅游产生于相对城市落后的城郊或农村,所以它肩负着促进旅游业发展和促进乡村脱贫致富的双重责任。但是,在乡村旅游自身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乡村的致富路却仍然漫长。为何乡村旅游的发展不能切实地带动乡村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模型,深入分析了社区参与相关者参与的内容和方式,探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动力与保障机制,以期促进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扶贫日益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本文从我国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三大路径: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消除旅游扶贫参与障碍、精准依托旅游扶贫项目。继而,归纳了政府主导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这四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帮扶模式,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涵,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研究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以期为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查阅法,了解南矶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的现状,结合实证分析法,构建基于社区参与的南矶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结果](1)目前南矶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地居民对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参与的水平与能力都较低,湿地资源作为当地社区福祉的根本同时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当地旅游开发应将社区作为核心利益群体;(2)提出政府、保护区、旅游发展协会、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五位一体”的社区参与式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并从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开发经营、产品开发、收益分配和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实施途径,以形成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社区居民自发旅游和乡村旅游创客等多种旅游开发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出融湿地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结论]该文所构建的乡村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将社区参与作为一个实质性要素,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并兼顾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盘活社区资源和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实现旅游业与社区共生发展,因此这种开发模式比较适合于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旅游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且位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乡村地区进行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