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丽娟 《会计师》2011,(9):20-21
<正>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为确保生物资产不断保值、增值,必须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正确地对其进行会计处理。一、消耗性生物资产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概念、特征与分类《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有生物转化的能力。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劳动对象,是为出售而持有或  相似文献   

2.
林木类资产是生物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耗性林木资产是林木类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会计计量进行探讨对制定林木类会计核算办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妙凌 《会计师》2008,(8):11-13
生物资产是农业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日益迫切,制定一部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新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了生物资产的概念、确认和计量、账务处理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为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下称新准则)。本文主要针对执行该准则的要点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一、《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及特点1.新准则适用于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特别规定的减值处理,主要是指存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由于按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减值的情况。2.与现行制度相比,新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除特殊资产项目(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原会计制度和国…  相似文献   

5.
CIA考讯     
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推行。其中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作了如下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并规定除存货的减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等八项减值适用与其相关的会计准则外,其余资产的减值都得按此规定执行。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有失妥当。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第5号准则对生物资产的定义、确认和初始计量、收获与处置、披露进行了详细规定,将生物资产分成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园林绿化企业购入和自产的苗木类资产就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本文通过S园林工程公司的相关案例对此类资产在购入、销售、领用时的实际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会财会》2006,(7):62-6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第三条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某些上市公司利用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而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准则的实施,将结束这一游戏,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资产减值准则与原相关会计处理的差异,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以及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配置与交易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展开,相关会计准则的缺位使得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一致性和决策相关性。会计确认和计量是碳排放权会计准则建立的关键。对碳排放权的权能分析发现其具有基于物理量的碳产权和基于价值量的碳财权权能,会计主体可"二分"为以获取碳产权为目的的消费方和以获取碳财权为目的的投资方,分别确认为"环境资产"和"投资性环境资产"。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应建立在技术计量与经济计量的基础之上,以分别获取碳产权对应的物理量和碳财权对应的价值量,初始计量以实际成本入账,后续计量应允许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研究提出碳排放权会计准则应以产权保护为导向建立其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逻辑框架;应以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的普适性、前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建立碳排放权会计的实务模式;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内容上应为其他环境资产会计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与IAS41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生物资产准则的完善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相比,在规范范围,生物资产确认、计量和披露诸方面实现了“大同”,但也存有“小异”;“大同”是我国实现会计国际趋同的客观要求,“小异”则是我国当前会计环境和会计改革进程的必然。从长远看,生物资产的计量应逐步由以历史成本为主转为以公允价值为主,实现计量属性选择优先序与IAS41的一致,同时,应在未来修订的生物资产准则和应用指南中充实、细化其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生物资产的分类准则根据生物资产持有目的不同,将其分为消耗性、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1.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后就直接转变为存货。2.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这类生物资产属于有生命的劳动手段,类似企业的固定资产,可长期、反复使用,可分为“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3.公益性生物资产,是…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我国2006年2月15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该准则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具体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种。其中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具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7,(17)
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资产弃置债务会计的研究动态,并对资产弃置债务会计的核算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层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操作方法,探讨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资产弃置会计准则,为会计监管层完善相关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生物学和农业经济理论对生物资产的分类提出新的设想:生物资产包括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并说明把微生物纳入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并对其会计计量模式进行探析,这对于深入研究和完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农业活动的特殊性,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的选择一直是农业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计量,而我国会计准则采用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计量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种计量属性的比较,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自身的特点,提出公允价值是生产性生物资产计量的最优选择,最后举例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具体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特点。系统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物资产是指具有一定生命力的植、动物,一般可以划分为消耗性、生产性、公益性生物资产三类。生物资产性质可以予以可靠地确认和计量,也可以通过生物资产的收获收入与种植成本进行比较确认经济净收益,还可以通过生产资产的总价值扣除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予以确认和计量生物资产净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作出了重大的会计改革决策,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实际应用,在新准则中新设生物资产准则,是会计上的一大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详细指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生物资产的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收获和处置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首次针对相关固定资产的弃置义务提出了确认的要求。文章梳理了美国资产弃置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比分析中美有关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相关规定,发现我国会计准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成本补偿机制的完善,提出对我国资产弃置义务会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首次针对相关固定资产的弃置义务提出了确认的要求。文章梳理了美国资产弃置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比分析中美有关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相关规定,发现我国会计准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成本补偿机制的完善,提出对我国资产弃置义务会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