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美国COSO报告对完善我国企业为部控制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SO是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为管理层的评估目标而提供的适宜框架。COSO内部控制框架能确认内部控制的三大主要目标,即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守适用的法律和规章。COSO框架中风险识别与评估标准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作为框架的五大组成要素,服务于上述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式”挑战已然来临。据悉.中国移动、中海油等多家公司早就开始了遵循该法案的试点运作。对于力图进入全球投资者视野,向海外资本市场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要想在“萨式”挑战中成为赢家.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企业在报告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时,要选择适当的遵循标准。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在1992年发布并于1994年作出局部修正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要求内部控制的设计应该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相似文献   

3.
审计风险是“如何审计”的核心要件之一,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以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为背景,提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风险的理论框架。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财务信息审计风险的本质、产生和防范;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什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4.
它山之石     
关于内部控制的框架,不同机构有不同理解,其中以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得到最广泛的认可。除此之外,加拿大、英国两国的内部控制框架,也在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8):155-160,封3
审计重要性是“如何审计”的核心要件之一,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以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为背景,提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重要性的理论框架。在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财务信息审计重要性部分,阐释了什么是财务信息审计重要性、为什么要使用财务信息审计重要性,在财务信息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如何应用重要性这些问题;在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部分,阐释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及等级划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等级认定的逻辑步骤、定性标准及定量标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ERM框架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披露时期。在SEC随后发布的具体规则中,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成为用于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本文在概述内部控制报告演进、分析现行内部控制报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据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发展,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四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等共同组成的“防止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COSO)”完成并发布的关于内部控制框架的报告.提出了最新的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业务的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和规章的遵从性而由单位董事会、经营及其他成员实施的一种过程”。这一概念的表述不是单纯从经营角度考虑需要内部控制。而是以与审计报告相关的所有各方关系的共同立场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COSO内部控制框架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的阶段。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1992年COSO委员会(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提出的,称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下内部控制有三大目标:经营性目标即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目标即财务结果的可靠性;遵循性目标即遵守适用的法律和规章,这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理念。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确立了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和标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意味着监管的重点从只注重财务报告本身可靠性转向同时注重对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起人对转移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问题在若干已发布的具体准则中存在诸多争议。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旨在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制订与发展并对具体准则中尚未规定或存在争议的交易事项提供原则上的指导。本文将根据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对终止确认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如果单独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中提到的“风险与报酬转移”和“控制”的方法判断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并将“风险报酬转移”作为优先判断标准,那么在某些交易中两种方法会存在观点上的矛盾,故本文认为将二者结合使用并优先考虑使用“控制”的判断标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冯韬 《活力》2006,(4):39-39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提出迄今已有50年了。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1992年9月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尚未形成比较统一和完善的体系。本文对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及中西方其他关于内部控制的论述进行了归纳,以期在我国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相统一、能与国际接轨、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控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13.
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尚未形成比较统一和完善的体系.本文对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及中西方其他关于内部控制的论述进行了归纳,以期在我国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相统一、能与国际接轨、可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控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14.
赵闽 《财会通讯》2008,(7):73-74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理论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IC—IF”)4个台阶式跃进发展阶段。2003年7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以及管理会计师协会组成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权威机构——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在其1992年提出的IC—IF基础上发布了一份题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简称“ERMF”)的讨论稿,  相似文献   

15.
于静 《审计文汇》2006,(7):30-31
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定义在COSO(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框架下是指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实现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频发的会计丑闻,给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随着美国COSO框架及SOX法案的提出,人们逐渐意识到财务报告层面上的内部控制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上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制度规范仍不健全,众多方面有待完善。通过借鉴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发展和经验,及时发现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国情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推动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国莉 《会计之友》2012,(18):80-82
文章在简要阐述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技术下财务报告内控的两大改变——对控制环境产生的作用发生转化和内部控制活动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正>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内部牵制制度,成熟于COSO报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  相似文献   

19.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法定审计业务的开展是以相关理论研究和特定的法律环境要求为基础的,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状况。国外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可以分SOX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 《事业财会》2006,(3):17-18
企业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逐步完善的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企业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