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互联网发展进入了金融领域,与金融市场进行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形态,那就是互联网金融.P2P网贷作为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经历了自互联网金融出现后的突然崛起,迅速增长,行业混乱,倒闭危机等一系列的过程.本文从P2P网贷的形式和特点出发,结合了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背景,对P2P市场借贷的行情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梯若尔因对市场势力及经济规制的分析荣获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其有关金融规制的基础研究却远未引起学术界和金融界的足够重视。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金融系统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文章在分析以P2P网络信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梯若尔金融规制理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坚持适度监管、分类监管、依法监管和负面清单管理等基本准则;(2)在国安委框架下建立金融系统风险理事会,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管理,由其统一履行宏观金融监管职责和制定金融冲击对策;(3)在已有"一行三会"的监管框架下,分类逐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微观审慎监管;(4)积极运用风险隔离政策等措施防范可能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平台是互联网科技与金融经济有效结合的产物,它的兴起给普惠金融注入新的活力,在服务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全国P2P平台发展现状的总结,着力分析当前中国P2P平台的主要运营模式及其生存情况,并对中国P2P平台的运营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涛  苗妙 《技术经济》2016,(8):118-128
基于国内代表性P2P网贷平台在2011—2013年的交易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可得的均衡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来自正规金融可得水平较低区域的P2P融资者具有更强烈的P2P融资需求,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弥补区域正规金融可得缺口的通道属性;P2P投资者相对偏好投资给来自正规金融可得水平较高区域的融资者,说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区域金融可得的均衡效应并未完全发挥,其原因可能是互联网金融交易机制待完善和投资者存在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业务全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超市已逐步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流形式之一.本文归纳并分析了时下中国互联网金融超市的商业模式,总结出互联网金融超市的两个原则性发展趋势,即一体化与定制化.并从“伞式”监管、信用体系、数据挖掘三个视角,对未来互联网金融超市一体化与定制化的构建给予预期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6)
P2P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内容,给传统金融信贷业务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研究了互联网P2P借贷的发展现状和运营模式,然后对P2P借贷与传统金融信贷业务做了比较分析,指出P2P借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最后提出对P2P借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发达的背景下,诞生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网贷模式-P2P网贷,这种网贷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点对点的借贷平台,并且P2P网贷模式在目前的市场上使用呈现出爆发式趋势发展,仅国内就有几千家P2P网贷平台.由于在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隐密性,所以,在金融监管工作上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网贷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下文章就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和P2P网贷的发展和异化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出有利的理论依据来促进P2P网贷金融监控在我国的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互联网金融概念火爆,P2P借贷更是互联网金融中的一颗明星。本文将从P2P借贷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其发展和现状,并对比商业银行模式,总结其运营特性和局限性,并在最后对P2P借贷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比特币、P2P、第三方支付、普惠金融、众筹模式等一系列新兴名词的兴起,互联网金融被广泛讨论。就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现状、相较于传统金融的优势进行详细阐述和回顾,并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评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热点.但各方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仍存在分歧,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也尚在酝酿之中.本文通过创建投资回报率模型对“互联网金融热”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互联网企业和银行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行为动机,揭示“互联网金融热”现象背后的资本逐利实质,指出其内在原因是由利率管制、准入限制和融资规模控制等因素导致的金融压抑,描述在充分竞争市场环境中“互联网金融均衡”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今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不少学者对通过P2P借贷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持看好态度。然而,在当前金融创新的P2P市场上,融资成本高的现状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P2P借贷融资交易成本进行一般分析,以此围绕这三个内在机理,总结归纳降低P2P融资成本的可行性条件,最后针对信息效率成本、信用风险成本、网络技术成本三个条件分别提出降低P2P融资成本的具体措施,给政府提供监管与制度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我国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形态也引发了众多关注.在互联网金融从严监管的大背景下,面对P2P网贷平台频频发生的跑路诈骗等事件,有必要在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活动的同时,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建立P2P网贷平台长效监管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电子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以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为内容的互联网金融将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产业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传统的融资模式.本文讨论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企业应牢牢把握机遇,利用好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的融资渠道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警惕和防范由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封闭走向开放。美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引领着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研究美国互联网金融的新动向,对于把握未来意义非凡。互联网金融萌芽于美、英,繁盛在美国。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态、运营模式、盈利模式、风险管理等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5.
段朱清 《经济师》2014,(6):149-150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仅采用了互联网作为媒介,而且参与者都要遵循"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使金融业务更加透明、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文章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现有模式和潜在风险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16.
最近这些年,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了时下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和传统的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协作性更强、透明度更高、操作性更加便利.互联网金融可以延伸到金融电子商务、自动转账、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以及在线理财等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兴起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并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探寻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冲击与革新。研究发现,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支付便捷、交易成本低、资金配置高效等信息和渠道优势。这对中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形成了全面而持续地强大冲击,进而改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带来的革新不仅将在多方面重塑现有金融的服务格局,也将在多领域为普通大众带来全新的金融理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等诸多新概念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互联网对金融行业也开始逐步渗透,涌现出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方式,如以阿里贷款为代表的电商金融,以Lending Club为代表的P2P人人贷、以Kickstarter为代表的众筹模式、以Bitcoin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等。基于此,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背景、运用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谈,并对如何控制风险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脱媒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金融脱媒的本身是金融创新的体现,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脱媒的特点。互联网金融脱媒为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包括监管制度缺位、货币政策有效性和利率价格形成机制受到冲击、虚拟信用平台具有较大市场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问题在内的诸多挑战。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依法规范虚拟信用平台运作以及依法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等措施,通过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最终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使福利全社会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20.
夏岩红 《经贸实践》2016,(7):179-179
在金融行业,p2p金融平台作为新型的融资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P2P金融管理、信息处理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具备独特的监管体系与核算方式。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行业P2P金融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分析P2P金融管理特点、注意事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为今后P2P金融问题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一定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