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频繁的政策实验使得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创新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在不确定性政策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及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检验。基于政策不确定性概念,检验不同类型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人才和资本两个维度分析研发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总体来看,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与研发要素流动。具体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研发要素流动具有负向影响,需求层政策不确定性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环境层政策不确定对其无显著影响。人才、资本等研发要素流动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需求层和环境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促进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
张跃先  房施雨 《技术经济》2023,42(10):68-80
开放式创新社区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创意的重要外部来源,因此激励用户参与社区内容创作的机理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内、外在激励通过基本心理需要与和谐型激情影响用户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外在激励的边界作用。利用Bootstrap法与层次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内、外在激励之间存在“侵蚀”效应,即外在激励负向调节内在激励对用户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和谐型激情的影响,自主需要、胜任需要与和谐型激情在内、外在激励与用户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中均起到简单中介作用,且胜任需要、关系需要与和谐型激情能够链式中介内、外在激励对用户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内、外在激励对用户创新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对指导社区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兼具创新要素集成、知识流动和共享、竞争合作创新氛围等工具性、情感性创新支持制度功能,创新网络嵌入成为继股权激励保健化趋势后异质性人力资本的一种有效激励模式。运用创新网络和网络嵌入理论,对来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网络的315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工具性、情感性创新支持感对来华境外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阐释网络嵌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情感性创新支持感对来华境外人才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工具性创新支持感呈现保健化趋势;情感性创新支持感对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工具性创新支持感仅对关系嵌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构嵌入在情感性创新支持感与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关系嵌入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他们的创新行为是以内在、外在动机为基础的.其中内在动机是创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在内在动机作用的前提下,对内在动机起协同作用.立足于知识型员工的内在、外在动机构建企业人力资源二者结合的基点,建立创新型学习组织,拓宽知识型员工的发展渠道,营造企业支持创新的氛围,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培训和创新生涯规划,促进企业和知识型员工个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3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法探讨政府行为与创新要素流动的内在机理,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R&D人员和R&D资本要素流动存在倒U型影响,且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支持、政府支持与政府房地产投资偏好行为可以协同发力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另外,地方政府竞争和政府支持能够促进周边地区创新要素流动,而政府房地产投资偏好仅能影响周边地区R&D人员流动。在分区域研究中,东部地区3种地方政府行为对创新要素流动均存在倒U型影响,中部地区政府房地产投资偏好行为发挥倒U型作用,而政府竞争和政府支持行为发挥正U型作用;地方政府行为协同对中西部地区创新要素流动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但在东部地区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刘学贵 《时代经贸》2012,(16):137-137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他们的创新行为是以内在、外在动机为基础的。其中内在动机是创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在内在动机作用的前提下,对内在动机起协同作用。立足于知识型员工的内在、外在动机构建企业人力资源二者结合的基点,建立创新型学习组织,拓宽知识型员工的发展渠道,营造企业支持创新的氛围,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培训和创新生涯规划,促进企业和知识型员工个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转移对组织创新及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但目前关于知识流出和知识流入共同作用对创新综合影响的研究较为欠缺。分析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流入与知识流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检验了组织知识流入和知识流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的平衡流动对员工创新行为存在直接影响和协同作用:当知识流动保持较高水平和平衡状态时,员工具有较高的创新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跨区域、规模化的人力资源流动日益频繁,对国内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比较优势竞争转向创新要素优势竞争是区域竞争的新态势,以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和研发资金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随着对创新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要素的内涵不断完善丰富。目前对创新要素的定义,有从要素论和系统论角度进行划分。要素论一般把创新要素分为人才要素、资金要素、平台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资本要素、制度及政策要素;系统论认为创新要素主要由产出科技成果的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即直接要素,包括技术、资金、人才,以及提供支撑条件,间接推动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即间接要素,包括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宏观政策等。本文分析了创新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区别及特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并对目前主流的引力模型和推拉模型进行了归纳,对影响创新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国内和国际视角对创新因素流动规律进行了总结。未来需要在创新要素流动形成的流数据空间效应、技术转移测度及效应、创新要素配置效率3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测度创新要素流动与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效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的空间影响,并探究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空间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仅通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促进本地绿色创新发展,而对邻近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起抑制作用。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下,从本地效应看,人才要素流动通过影响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呈“双轨驱动”特征;资本要素流动仅通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水平,呈“单轨驱动”特征。从空间溢出效应看,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能合理调节人才和资本要素的空间流动,缓解创新要素的空间错配,进而对邻近地区绿色创新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人才跨国流动的动力与影响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人才竞争逐渐升级,高端人才的跨国流动愈加频繁。结合人才跨国流动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形势,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人才跨国流动的模式及其动力和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认为:①人才跨国流动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存在不同的阶段和类型,人才流失、人才流入、人才回流和人才环流四种形式可以很好地理解人才跨国流动的过程和阶段特征;②每一种人才跨国流动形式都存在推力和/或拉力,不能将人才流出和流入归结为国家和个人单方面的原因,国家力量和个人动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才跨国流动;③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人才跨国流动带来的影响,既有促进创新联系的有利影响,也有带来社会冲突的不利影响,应强化有利影响,回避不利影响;④人才跨国流动应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才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服务于国家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孙文浩 《财经科学》2021,(3):119-132
使用1999-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准实验研究框架,并结合90米分辨率的地理坡度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高铁网络对沿线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主要发现:(1)高铁网络引发的科研人才流动实际造成沿线城市的科研人才产生了逆集聚现象;(2)高铁网络引发的沿线城市科研人才逆集聚现象是降低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原因,主要发生在非东部地区以及科研人才集聚水平较低的城市;(3)科研人才集聚借助高铁网络存在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并在创新总量上有利于促使区域创新产出水平显著提高;(4)流动不等于集聚,虽然科研人才借助高铁网络会从非东部地区沿线城市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东部地区沿线城市的科研人才集聚水平却是未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基于沿线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视角,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促使科研人才集聚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加速科研人才集聚从小城市向沿线大城市的转移进程,疏通人才集聚的"内循环"流动通道.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聚创新要素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该文总结和归纳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资金、人才、政策和体制等方面集聚创新要素的先进经验,并以此提出了激励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拓宽创新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和完善创新创业税收激励政策等五项促进我国企业集聚创新要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萍 《当代经济》2007,(19):156-157
人才是产学研合作的要素资源之一,在产学研合作中优化人力资源,对于产学研合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互动机制--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市场是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大量集聚的场所,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影响巨大。文章从金融市场资本流动不确定性的内在及外在成因入手,得出金融市场组织制度、市场全球化、业务创新以及机构投资者发展是引起和加剧不确定性的主要力量,并就投资心理因素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为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提供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探索创新并加快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成为各地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创新构建人才工作的五大机制,即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以提升人才工作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人才强国战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陈萍 《当代经济》2007,(10S):156-157
人才是产学研合作的要素资源之一,在产学研合作中优化人力资源,对于产学研合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互动机制——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作为知识技能载体的人员的流动不仅有助于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人才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激励人才创新并以其溢出效应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以直辖后的重庆市人员流动数据做实证分析,为提高人员流动效益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并实现高效集聚,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要领,而要素集聚特别是人才集聚有助于激发区域发展的规模效应,从而构筑起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支撑。实证结果表明,人才集聚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说明集聚能够通过增强区域发展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才集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生活成本抬升所带来的区域创新激励被抑制的问题,并且集聚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明显。文章的政策含义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推动人才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对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而提升经济社会的总体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跨越产学研各组织边界不断循环流动过程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基于各创新主体知识行为协同程度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3个递进演化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体系,构建动态能力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假设模型,对235个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而知识创造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优势形成;引入动态能力后发现,动态能力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知识优势形成并不具备显著影响,但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行为而间接影响知识优势形成。研究结论揭示了动态能力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