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围绕人居环境生命体的存在与生长,思考其支撑关系和发展的动力,发现存在着“极端化”与“集和化”2种思想路线,指出近现代人居环境发展不尽人意的根源是“极端化”。溯源中国传统风景观,指出“集和化”为主导的人居环境本体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其发展之路,阐释了“集和化”对于未来世界人居发展的意义。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5个统筹、人居环境发展的“3+2”结构,以及建设公园城市的理论框架为例,阐述了从“极端化”走向“集和化”,从二元论走向二元论与三元论结合的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了建构新千年“集和化”哲学体系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已久,原意是指鲤鱼历经千辛万苦跃过龙门就能成龙,腾空上天。后来科举文人把考中状元叫做“鲤鱼跃龙门”,形容十年寒窗,功成名就。如今,TCL集团在教育领域的‘跃龙门”已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教育信息化品牌,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期待相继在中屋大地上开花结果,并衍生出如广东省的“粤龙门”、湖南省的“湘龙门”、新叠建设兵团,自治区的“新龙门”、江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导与调蓄策略,是基于人居开发与环境资源利用间协同智慧的体现;流域层面反映在城邑群化分布与异态营建的综合适水上,互通交融的网络化水系搭织是人居展拓需求下的智慧营建;城邑层面则表现在择址、营城的因任思维和识时务的迁城避患方略。区域、流域与城邑不同人居层面的涉水实践内容相互嵌套,隐含完整的逻辑链,为后世人居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反映出先民尊敬自然、顺应山水规律的实践思维,而“循自然之理,助自然生长”觅因得境的实践观,与绝对自然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4.
中国名茶“铁观音”的故乡安溪县,位于晋江西溪上游。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如春。在县城的东南部,是名闻遐迩的革命老区、著名侨乡、台湾嘉义县翁氏发源地的龙门镇,故安溪也因此素有“龙凤之区”之美誉。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龙门的山山水水,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尽,李鹏委员长亲笔题写的“龙门隧道”更是龙门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通途大道。 龙门之首──引资创建企业 龙门镇镇长陈建明,对发展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有着清晰的思路。他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带领镇政府一班人把创建企业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轴,围绕“优化…  相似文献   

5.
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聚焦伊犁河谷草原人居环境背景资源、活动方式、规划建设的三元一体,将草原人居环境作为三元互动、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尝试寻找一种构建荒野、乡村、城市共存融合的草原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主观需求为准绳,寻找及保留草原人居环境演化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基因,构建草原人居环境CVA三力评价体系,建立草原人居环境发展CVA量化模型,以求指导草原人居环境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推行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也将使伊犁河谷成为多种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以桂林龙脊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南山地民族地区传统人居环境适应的营造智慧。结果表明:1)该区域聚落选址坐北朝南、山环水抱,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垂直景观结构;2)梯田开垦耕作、景观维护及水利灌溉过程充分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并与传统农耕技术完美融合;3)壮族干栏建筑与路网体系巧妙地呼应了山地环境,体现出因地取材(木、石、竹)的营景智慧。桂林龙脊“人与天调”的人居营造智慧对于当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股热债滞     
策划前言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一直是众多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诸多企业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上市这条路上激流勇进,演绎了一场不免有些悲情的鲤鱼跃龙门的大戏。  相似文献   

8.
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充分体现,也是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尽管宁波市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基础条件优越,但其制约瓶颈还需要努力突破。只有统一思想、完善制度、依托科技、加强领导,组织好各方力量,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展开建设,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9.
《经济改革》2009,(6):32-32
近年来,在长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安区房产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和谐长安,生态人居”为目标,牢固树立房产服务理念,全体同志团结一致,奋勇拼搏,有力地推动了长安区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初,记者到泉州市丰泽区采访时,对该区延续近一、二年用“几句话”来概括年度工作指导思想、主要工作目标的做法十分赞同,认为这样安排不但保持了决策的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而且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便于记忆、便于操作。丰泽区2004年度工作指导思想“二句话”是:坚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凸显人居环境大整治成效;着力丰富中心城市内涵,加快推进“三大转变”步伐。主要工作目标“五句话”:一是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亿元,确保财政总收入增收1.1亿元以上;二是巩固和提高泉州市“国际花园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水平;三是继续扎实开展全区人居环境大整治并着力实施27个重点建设项目和1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四是以中央《决定》和省委、市委《决议》为指导,集中力量解决27个涉及丰泽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五是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和“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等四项省部级荣誉。一年过去了,丰泽区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呢?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区,发现2004年是丰泽区龙腾虎跃之一年,是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喜获丰收之一年,值得赞赏、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1.
中山市南朗镇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里,其从宋 代珠江口外的海岛隙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民主革命的摇篮,经历了漫长的移民开拓与环境改造,即人化 自然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二龙戏珠”景观。通过文献 考证,在GIS系统中复原了南宋至民国时期南朗丰阜湖小流域 聚落及风景格局的演变过程:1)海湾时期,早期移民形成福 佬与广府两大民系聚落群,奠定最初的地域格局;2)元明时 期,农业开发下两大民系的空间竞合,带动小流域从海湾到潟 湖的景观演变;3)清代,海防和外商活动打破了原有两大民 系分立的格局,南朗破而后立,重新整合,从潟湖聚落发展为 建筑设施近代化、生态景观基塘化的滨海乡镇。归纳出海缘乡 邑“极化-竞合-辐射”的聚落景观演进模式,总结其“聚焦牵引-默化”的风景营建机制特征,对现今生态文明背景下粤 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追溯了奥德姆“妥协环境”概念原型、莱尔的“人文生态系统”妥协景观思想雏形以及中国语境的“天人不相胜”思想,认为妥协景观既是一种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类型,也是一种人与自然交互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还是一种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的思想方法。基于此认识,进一步探讨了“妥协景观”思想对当代中国国土空间区划以及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实践范式的启迪,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妥协景观”思想的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面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的现 象,以及日渐凋敝的传统乡村聚落景观,在对其特性与设计现 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弹性缓冲、适宜契合、柔性配置3个导向 入手,建议从层级整合的空间结构、节制适度的营造方式及 过程培育的绿植范式3个方面来实现乡村聚落景观的节约型设 计,最终实现生产生活的共生重构,以期推动乡村聚落景观设 计实践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葡萄牙历史环境修复更新项目实践经历,记录 了中国团队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端点之一的里斯本市使用中国 传统设计手法解决西方语境下的设计问题的探索过程。通过中 葡双方设计思路和手法的交流与比较,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设 计范式与手法应用于西方场景中的适应性。中方设计团队在建 筑方面以气韵相合为法则,营造了顺应场地气息的整体环境; 园林方面以传移模写为法则,构建了“可游可居”的空间结 构,营造了基于园居生活的适地情境。实践说明了中国园林在 伴随祖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代 表,可以极强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为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作出更大 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苏丽  董建文  郑宇 《技术经济》2019,35(12):101
乡村景观的营建中,既要师法自然,遵从自然规律;又要师法于人,注重人的使用需求。通过问卷访谈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根据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活跃群体、资源群体、专业群体、弱势群体)需求情况,针对公众在方案规划与公示阶段的参与行为,构建了乡村景观营建中的公众参与式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际案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运用检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美景度、实用性、可行性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为:实用性(0.637 0)>可行性(0.258 3)>美景度(0.104 7)。指标体系在实际案例中运用效果良好。此评价指标体系为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 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 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 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 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 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 和缺失的现象,从延续古城自然价值认知和拓宽古城多民族文 化传承渠道两方面提出改善策略,以期延续山、水、城、人和 谐共生的古城风貌。  相似文献   

18.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 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 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 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 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 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 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 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 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3个层次的空间组构模式演 变过程,最终呈现多种反向覆盖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 局。对于“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展,旨在为山水城 市历史景观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当代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