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晓宁 《金卡工程》2009,13(11):99-99
刑罚解释应以实现刑法正义为目标,保障刑法解释的确定性,在法律规范文字可能的字面含义之内,以整个法律体系内作系统理解为标准作出最合理,最客观的解释。本文旨在从刑法解释客观性涵义及影响刑法解释客观性的因素出发,来探讨如何实现刑法解释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岳金亮 《金卡工程》2010,14(6):129-129
本文以刑法中的一类特殊概念一概括性刑法概念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刑法解释的正当性及其如何实现刑法的正当性解释进行论述。提出对概括性刑法概念进行正当性进行正当性解释的社会环境条件、思想前提以及制度保证等想法。市民社会的发育程度是法律发展的重要保证,当然也是刑法正当性解释的重要保证,实现由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转变是对刑法进行正当性解释的思想保证,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刑法解释制度,实行新的刑法解释权力分配制度是对刑法进行正当性解释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小萍 《金卡工程》2008,12(11):51-51
本文从肯定刑法司法解释和扩张解释的角度出发,指出扩张解释在刑法司法解释中存在的争议受司法解释不完善体系的制约,不应将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错误适用归错于司法解释的方法-扩张解释.  相似文献   

4.
张纯 《金卡工程》2009,13(9):30-31
刑法解释根据其解释的效力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自97刑法颁布以来,我国已出台了9部立法解释,这些解释对刑事司法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术界对刑法立法解释的诸多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试在总结相关争议的基础上,分析刑法立法解释的概念,以期对刑法立法解释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郝丽娜  王建锋 《金卡工程》2010,14(8):182-182
刑法立法解释的对象,决定了刑法立法解释的方向和内容,对刑法立法解释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靖宇 《金卡工程》2009,13(12):136-137
《刑法修正案(五)》增设"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完善了打击信用卡犯罪的法网,也为信用卡范围的界定提供了新视角。在文理解释不能合理解释刑法中的"信用卡"时,应从更广阔的刑法体系中寻求对其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周铭川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1):155-167
刑法拟制的本质是对法律效果的拟制,是对A类型的事实适用A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评价,但适用B罪的罪名和法定刑定罪量刑——既不是对事实要素的假定而将A类型的事实认定为B类型的事实,也不是为B罪创设一种新的犯罪构成。除了窝藏赃物型抢劫罪等少数条款具有拟制的正当性之外,其他拟制条款均不具有正当性,应当尽快废除。根据条文规定的明确程度以及可解释为注意规定的余地大小,可以将刑法学界通常所认为的刑法拟制划分为明文规定的拟制、比较明显的拟制、形似的拟制、解释的拟制四种类型,由于大多数“拟制”条款都存在违背罪刑法定、实质正义和责任主义等问题,因而应当将形似的拟制和解释的拟制解释为注意规定,以尽量缩小刑法拟制的条款范围。  相似文献   

8.
叶艳华 《金卡工程》2009,13(9):24-25
刑法规范谦抑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刑法规范应当谦虚地发挥其抑压功能的原则,即刑法规范在发挥其抑压功能时应当谦虚的原则.换言之刑法规范谦抑原则是指刑法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应当最小限度地发挥其功能的原则.由于刑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所接受的法律评价是否是刑事评价,特别是法律责任是否是刑事责任,因此,也可以说,刑法规范谦抑原则是指刑法规范应当尽可能小地限制其所规定的刑事责任的范围与程度的原则.但是,我国刑法犯罪圈的扩大对此引发了无数争议.作者认为,我国犯罪圈的扩大并不绝对违背刑法谦抑性.  相似文献   

9.
张闻晋 《金卡工程》2010,14(6):25-26
平等是人类的理想,是法律的价值追求。本文从法理角度阐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地位、基本内容及平等与差别对待的关系。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的核心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立法平等、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实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应做到有合理依据的差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吴哲 《涉外税务》2006,(8):68-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3号,以下简称《解释》)对《刑法》中有关涉税犯罪的条款进行了解释和作了补充规定,明确了法院在审理涉税刑事案件时的适用法律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该《解释》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中"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的解释在实践中会产生如下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曹雪珍 《金卡工程》2010,14(6):149-149
无被害人犯罪古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而纳入犯罪学研究领域却是晚近的事情。从刑事政策学的角度,将无被害人犯罪犯罪化与自由主义冲突,不利于合理划分刑法与道德的界线,违背刑法的谦抑性、法益保护等原则,所以应当将无被害人犯罪以非犯罪化,不再受刑法处罚。  相似文献   

12.
陈洪兵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4):130-146
无论法条竞合还是想象竞合,竞合时从一重处罚,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刑法分则中数罪并罚的规定均为注意性规定,若评价为一罪的加重情节处刑更重的,就应放弃数罪并罚;同种数罪应以并罚为原则,不并罚为例外,并罚与否,取决于是否罪刑相适应;所谓选择性罪名,应以数罪并罚为原则,不并罚为例外;刑法分则中的"致人重伤、死亡"是否包括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取决于法定刑的轻重;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某些构成要件进行限制性解释,对刑法用语的含义进行相对性解读;"量刑反制定罪论"无视实行行为及犯罪构成的定型性,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根本不同于"以刑释罪",故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常识主义刑法观获得了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广泛认同,具有刑法立法论、解释论、方法论和语言论的重要指引价值。常识、常理、常情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价值观,既可以直接指导刑法立法与司法实践,也可以成为刑法教义学和刑法解释学的共同指导观念和方法论;语言论的常识主义刑法观有利于中外刑法的比较法学研究,有利于建构完备的刑法学汉语表达体系。必须正确认识常识主义刑法观的有限功能,即“常识、常理、常情”无法替代刑法学的“规范技术”和“专门技术方法论”,刑法学必须基于常识主义刑法观的立场建构真正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刑法教义学和刑法解释学,以此真正提升中国刑法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罪责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原则,乃是今天法治国家刑法的传统内核,在德国,这些刑法的基本原则已经逐渐转型为现行宪法上的内容了。这一转型过程,使得我们在进行刑法讨论时,需考虑宪法上的视角。刑法的解释方法中也增添了宪法导向的解释和合宪解释的选项。刑法基本原则宪法化,虽使得刑法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也可能削弱刑法的明确性,但同时它也使刑法基本原则具备了"实定、现行宪法"的身份,提升了规范层级,进而在实践中变得更加有效。这些特点体现在击落客机案、静坐案和竞选捐助案等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判例中。从德国角度看,尽管具体案件情况殊异,对这一宪法化转型总体上仍应予以正面评价。不过,这不意味着要取代刑法基本原则和取消刑法学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红霞 《金卡工程》2009,13(10):72-72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法系,存在条件说等学说;我国的刑法理论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局限于马列主义哲学上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至今各国在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上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刑法因果关系应当在司法实践中以"条件说"为基础判断事实因果关系,以折中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为原则进行法律因果关系判断,实行以事实与价值两方面双重评价判断刑法因果关系.在适用过程中,先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有无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再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此种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进行评判,由此确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崔志鑫 《金卡工程》2009,13(4):77-77
刑法应尽量少用、慎用,力求以最小的刑法成本达到遏制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这就是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适用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时,应当推进"非犯罪化"与"犯罪化"双向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近期,十二届全国人大常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明确了社会保险欺诈处理的刑罚适用问题。刑法解释的出台实现了社会保险欺诈入刑的突破,对于打击和震慑社保领域欺诈违法犯罪行为、构建诚信社会提供了有力法律武器。配合刑法解释的贯彻落实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研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执法机制,推进社会保险欺诈处理及案件移送,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lt;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gt;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规定的“信用卡”的含义。其解释如下:《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该解释明确了《刑法》中“信用卡”的含义,统一了司法机关对信用卡类犯罪的认定和惩处标准,加强了对银行卡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新公司法的修改使得刑法和公司法之间的衔接产生空隙,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解释的形式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废除了抽逃资本罪对于实行认缴制的公司的适用。本文分析了抽逃出资罪对新公司法所确立的资本制度的法益保护及刑法规制的必要性,认为抽逃出资罪仍有保留的价值并且应当对该罪名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理财》1999,(2)
(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2次会议通过)法释〔1998〕9号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办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