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经济的兴起,特别是它的报酬递增特点向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报酬递减。这个理论对马歇尔时代大规模加工业、重工业的经济是有效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经济系统将趋于普遍的平衡,而这种均衡也正好标志着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2.
徐可 《经济师》2006,(1):18-18,21
文章沿着经济思想史的脉络,从边际生产力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出发,分析了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困境,梳理了边际生产力递减、规模报酬递增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劳动是特殊的、能动的生产要素,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西方产学研联合推动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产业亟待由加工制造向自主研发转变的今天,增强产学研联合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越发重要。但即使是美国、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面临欧洲悖论困境。通过对产学研联合的本质特征及其西方国家产学研联合发展、驱动力和壁垒以及推动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对我国产学研联合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歇尔的"报酬递减律"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酬递减趋势本身是有所区分的,以产量来衡量的个量报酬在不同报酬递减趋势中是相似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以价值来衡量的总量报酬却因产量递减而呈增势;报酬递减趋势在长期内会被报酬递增趋势所阻遏,且两种趋势的作用会不断地互相抵消和互为消长,结果便形成报酬不变律。这是马歇尔"报酬递减律"的基本观点。新经济在强劲的报酬递增倾向的另一面,却是报酬递减。因而,马歇尔的报酬递减学说在新经济发展中依然有其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将成为一国在世界市场上经济地位的决定因素,因此,依据战略贸易理论调整和优化我国的服务业结构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贸易理论以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和不完全竞争为假设,从国家间特征差异和静态不变的比较利益出发,证明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最优性。但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表明,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低级化,使他们长期被沦为发达国家原材料基地和产品销售地。同时,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要素禀赋、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相同或相近国家间大量进行的产业贸易。…  相似文献   

6.
报酬递增在主流经济学中何以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巍  韩冰 《经济学家》2002,(5):62-67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7.
1993-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增长概念,用中国近十五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这个西方经济学中经典的增长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得出了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仍是以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并且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增长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中国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持续增长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增加型转向效率提高型的经济学内涵在于报酬递增机制的形成。从这样一个视角出发,运用了35个工业行业2000-2008年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中国报酬递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分工与技术创新仍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向报酬递增驱动的机制,最为根本的在于分工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云喆  张茹茹  张勃  周鹏 《技术经济》2021,40(5):50-63
在国内外形势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的阶段,放缓的经济增长步伐带来新的矛盾和挑战,经济增长模式从以往的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但以往的经济理论在经济新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使用主流宏观经济学前沿的建模方法将现有的四大经济增长理论囊括在一个综合模型中,把人力资本投资、金融资本投资、实物资本投资、创新创业活动、纳什博弈机制有机地结合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对经济增长理论文献做出重要的概括和拓展.通过校准赋值和数值模拟,得出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人力资本积累虽然可以通过创新和创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其效果仍是递减的,呈现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方法,从知识获得、知识生产、知识分配及知识应用等4个维度测量中国知识经济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况。结果表明:①知识获得的技术效率已达最佳水平,但规模报酬递减导致规模效率不足;②知识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知识研发和技术创新效率与国际仍有较大差距;③知识应用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方面都未达最佳水平,从投入不足转变为投入过剩;④知识分配技术效率偏低,影响了知识分配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R&D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沿的部分,它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R&D模型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于知识生产函数中两种投入要素——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并且把经济的长期增长模式区分成三种类型:稳定性均衡、非稳定性均衡和半稳定性均衡。文章首次对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4-2006年中国24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稳定性均衡的类型,新知识的生产对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经济会在某个增长率稳定下来,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比例和储蓄率的上升,在长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个稳定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范毅 《经济纵横》2019,(8):49-59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20年,我国城市发展不断适应进城人口增多的基本趋势;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房地产成为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在土地价格稳定上涨背景下,通过土地融资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供给问题;通过工业用地的充分供给和建设用地低成本等地方扶持政策,推动第二产业发展;提高贸易全球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带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这是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土地、人口和全球化红利,形成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机制,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外部条件的根本转变,过去城市发展动力已不可持续,城市发展已到转型拐点。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明确城市发展转型方向。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转变,从地产开发向土地复合利用转变,从大尺度建设向小尺度开发转变,从追求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从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建设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科视角的专业市场集群形成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米娜  丘海雄 《经济地理》2011,(7):1134-1138,1177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专业市场集群形成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依据不同的研究视角——新制度经济学、经济社会学和经济学集群论对专业市场集群的产生条件和形成机制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以期对国内专业市场研究和理论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杜军 《经济论坛》2003,(18):84-85
发展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中心议题。随着全球化的扩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市场是在人类交往、交换和交易中形成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比较合理地配置经济资源,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然而市场发展的现实是,当理想的市场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充分满足时,现实的市场缺陷便暴露了出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也逐步显示出了它自身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市场的缺陷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中四个基本上是经济领域的:经常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规模报酬递减…  相似文献   

16.
在索洛(Solow)和斯旺(Swan)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均衡的人均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其核心结论是,在缺乏连续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增长率将最终停止。当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前提下的。放弃了规模收益递减假设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之源。又是“知识”内生积累的结果--研究与开发导致了某些专业化投入品的出现,后者对生产效率的改善和外部效应抵消了规模收益的递减。大量的经验研究显示,后进国家确实可以从发达国家技术扩散中得到好处,从而提高本国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有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规模报酬的表述不是很清楚、甚至表述错误的情况,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关于规模报酬的定义,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判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数学说明,提供了规模报酬的“技术”案例,说明了形成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及其理论根源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极不均衡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指出 ,受益的不均匀分布 ,以及在制订全球规则方面的失衡 ,是当今全球化的特点。本文试图以此入手 ,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进行理论分析。文章首先通过研究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问题 ,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事实 ;随后 ,从三个理论角度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报酬递增和递减理论 )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省海宁市的乡镇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尤其是近年来,乡镇企业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为目标,以发展和提高为主线,不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在浙江均处于领先地位。乡镇企业发展也开始呈现出五大转变,即从原来的“小、低、散”向注重集聚效应转变,从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从以量的扩张为主向突出质的提高为主转变,从以不讲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短期发展观”向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从政府以行政直接管理企业为主向重视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营造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转变。但与此同时,也不能不看到,与苏南等先进地区相比,海宁市乡镇企业在产业层次、规模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整体素质等方面均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