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北京市交通拥堵日益严峻,对于国铁资源的利用方面,北京已经开行了3条市郊铁路,然而北京的国铁系统仍然没有为大规模的都市圈通勤需求提供应有的服务,存在空间和时间格局上的失配问题。通过北京与东京都市圈的城市交通特征和交通成本的比较分析,在借鉴东京国铁“五方面作战”的经验基础上,从顶层设计、“1+7”线路改造战略布局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北京市利用国铁资源发展都市圈市郊铁路构想,为北京市利用国铁资源发展都市圈市郊铁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特大或超大城市所形成的都市圈构建轨道通勤体系,不仅城市自身需要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以国家铁路为主体的大铁路转型都市区通勤服务也不可或缺,这对特大超大城市和国铁系统双方都是艰巨挑战,同时也是重要发展契机。日本国铁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了以大力强化干线通道、提高通勤能力、缓解乘车拥挤为目标的"东京都市圈通勤五方面作战"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推动诸多民营铁路共同加快东京都市圈通勤系统建设,这些研究为形成都市圈"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难以满足城区与市郊之间的出行需求,市域铁路成为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方向,但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市域铁路不同等级列车运行组织模式。在分析国内外市域铁路运行组织及不同等级列车开行现状基础上,提出市域铁路开行不同等级列车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案,优化市域铁路列车等级设置原则、开行方案、换乘模式,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线(良乡—乔庄东)为例,提出副中心线运行组织优化建议,为实现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市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以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2个维度,线路与站点2个层面,选取全日与早高峰的相关客流指标进行系统性解析,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指标对比分析,以期为市郊铁路规划设计、运营组织以及客流预测等项目应用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江跳线节假日客流量大,客流波动也大;其客流时间分布形态与轨道5号线南段较为相似,但高峰时间特征值较低。江跳线断面客流较为均衡,站点进出站客流也较为集中;但江跳线对外交通出行比例高,平均运距及其线路占比也较大。最后,从沿线用地开发、公交一体化、运输组织以及线路建设等方面,对江跳线的发展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国情与国外经验,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律,论述国家铁路在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国家铁路应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积极参与城市铁路与城市及市郊一体化开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日益严重,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战略引导的问题愈发突出。在阐述国有铁路参与市域?(郊)?铁路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北京市郊铁路?2?号线为例,分析国有铁路参与市域?(郊)?铁路发展在产品属性、顶层制度、责权利、资产界面、清算补贴方式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在构建路地双方合作外部机制上的丰富经验,建立促进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的多层合作机制,探索市域?(郊)?铁路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市郊铁路作为联系卫星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对于通勤、通学客流的输送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东京、纽约、巴黎市郊铁路现状,对市郊铁路与城市衔接的3种形式——市郊铁路终止于中心城外围、市郊铁路终止于城区中心、市郊铁路穿越城市中心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市郊铁路与中心城市的衔接形式应根据城市规模及城市客运交通状况而确定,并以成都市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外铁路市郊运输及北京铁路枢纽现状的总结,分析北京发展铁路市郊运输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开行公交化列车、提高市郊列车服务质量、开行旅游品牌列车、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合作等推进北京发展铁路市郊运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试论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城市轻轨建设为例,分析城市轻轨交通与既有市郊铁路的相互关系,提出加快发展市郊铁路系统,并分析了市郊铁路系统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内外市郊铁路的发展,提出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特征差异。在分析我国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快市郊铁路发展、实现城市和铁路"双赢"及铁路网资源条件等角度,提出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主要形式,阐述了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的基本条件和城市开行市郊列车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京津冀地区客流特点及京津冀城际铁路规划的基础上,从优劣性、适用性及客流组织等方面对京津冀城际铁路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地面公交、出租车及私家车、航空的衔接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城际铁路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优化建议,为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外市郊铁路发展概况和列车运营速度情况,分析了我国市郊铁路速度目标值的影响因素。在确定市郊铁路时间目标值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城市空间尺度的影响、站间距与速度及标值的关系,以及与公路运输的合理分工,结果表明我国市郊铁路100~160 km/h范围的速度目标值基本能满足大城市1 h通勤圈的交通目标。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设计问题,是实现一体化运输的重要环节。以南京南站交通客运枢纽为例,对客站交通综合体的换乘设计和建设管理等进行探讨和思考。对如何建设好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铁路客站综合体,使之在规划设计、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实现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和谐发展,以及如何统筹协调好铁路与地方之间关系等方面对同类型的交通枢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铁路扩能工程投资的时机选择高圆利行(ToshiyukiOKAMURA)井田均之(HitoshiIEDA)在日本东京图,铁路市郊客运量非常大,客观上要求制定并实施扩能工程。笔者认为有两类社会压力在影响这一决策,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东京地区铁路四线扩能工程的...  相似文献   

15.
市郊铁路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模式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通过分析国内外市郊铁路采用的贯穿式、环形+放射线式和多点放射式布局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提出影响市郊铁路布局模式比选的因素有换乘效率、建设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运营费用和客流特征适应度,并给出市郊铁路布局模式比选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发展市郊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我国发展市郊铁路的机遇,以及国家铁路参与城市市郊铁路建设所具有的优势,鉴于铁路部分枢纽干线和城区支线具有的富余能力,国家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是可行的。国家铁路应抓住机遇,参与到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来。  相似文献   

17.
经公安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2019年11月24日至12月7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培训团赴日本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专题研修。期间,培训团先后赴东京、大阪两个城市,在国家众议院、东京警视厅、日本计量计画研究所、明治大学商学部、大阪警察本部、奈良交通公司等单位进行了10余场、近20个专题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实地观摩了丰田汽车博物馆、东京湾跨海高速公路和东名、名阪神高速公路及服务区,详细了解当前日本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面临挑战,东京道路交通信息管理、发布与应急响应,2020东京奥运会交通管理与安保措施,城市物流货运与城市交通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加强管控方面的应用及效果,智能网联汽车的动向与大数据应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郊铁路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市郊铁路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为此,通过对市郊铁路的发展及其技术特征的分析,提出我国市郊铁路的发展模式,对市郊铁路系统的构建、重视便捷程度、行车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设京津冀环渤海轨道交通“一小时经济圈”对于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规划及北京市城市交通特点,借鉴国际轨道交通特别是市郊铁路建设运营的经验,明确交通经济圈分层结构,提出在发展完善地铁网和高铁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建设S1至S7数条市郊铁路,并通过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形成“三张网”有机联系,实现综合运能最大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城镇密集区,已经由单一城市为核心演化为多城市集群的空间格局.《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多层次、多制式、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