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食物观正开启新一轮食物安全整全治理的理论思考。“供给保障”视角以规模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方式应对食物安全问题,但这会加剧主粮与其他食物对国内资源的争夺,从而强化食物供应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体系治理”视角系统提出了食物体系转型的策略,但需要更明确的政策目标。国际视野和国内趋势表明,食物安全的内核是权利安全。“食物权利”的整全视角,本文认为权利视角下的大食物观阐明了食物安全“中国之治”的核心经验,即筑牢“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根基、彰显“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战略意志、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体系,以此立足国内资源,防范国际风险,担当国家责任。今后,应把保障权利安全作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政策目标,实现国家发展自主性、人民参与能动性与生态保护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趟出一条逐步确立保障食物安全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2.
吃饭的事是人类最大的事,如果说是问题的话,吃饭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大的问题。餐桌问题是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最为头疼的事情。餐桌有哪些问题?关键是两个:一是餐桌食物安全问题,要有对人类健康没有损害的食物可吃;二是餐桌食物价格问题,一日三餐,人人不可少,有钱人可以吃些精致高档次的食物,收入低的人可吃一般性的食物,但不能不吃,因此餐桌食物价格问题对大多数民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胃肠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而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可以刺激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强人体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但吃苦味食物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12,(5):70-70
很多食物会被贴上“健康”或者“不健康”的标签,人们给予了健康食物充分的信任和依赖,但其实它们也有不少“弱点”。  相似文献   

5.
食物银行     
《农村工作通讯》2008,(16):39-39
在超市、面包店经常会有一些刚刚过期或即将过期但又卖不出去的食物,商家通常会花大量的金钱来销毁它们,普通市民家中亦经常会丢弃一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与其将这些食昂白白扔掉或花费资金来销毁,不如将这些刚刚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物收集起来,分发到社区中的贫困人士或流浪街头挨饿的人手中。这种做法被称之为食物银行。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AIDS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AIDS模型对2004年陕西省、山东省和江西省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份额前三位分别为粮食、肉类和蔬菜;地区差异是影响居民食物的消费因素之一;市场发育促进了水产品、肉类和瓜果等食物的消费,但减少了农村居民自产品的消费量;家庭规模对粮食、肉类、蔬菜和瓜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常态因素影响不断蔓延、地缘格局突变及西方宣称经济脱钩之大背景下,中国食物安全的脆弱性问题愈发凸显,如何提高食物安全韧性成为食物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方法 文章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的基本框架,分别从全国层面、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建立食物安全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层面食物安全脆弱性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及运用重点移动方法分析了食物安全脆弱性空间迁移特征。结果 全国食物安全脆弱性指数总体处于下降通道,但存在阶段恢复性的反弹特征;在食物安全脆弱性评价的权重中,食物生产维度最大,且其中的气候因素的权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主销区和东部沿海经济综合区是食物安全脆弱性较高的区域;天津、宁夏与上海的食物安全脆弱性问题突出;全国食物安全脆弱性重心呈向西南迁移态势,年均移动距离为90km。结论 有必要建立具有更具前瞻性、更高韧性和更强适应能力的食物安全战略,从减轻暴露性风险和敏感性及提高气候因素等适应能力入手,强化食物安全较为脆弱地区的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管理机制,提高食物安全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营养专家眼中,没有绝对的坏食物,只有坏搭配、坏比例的食物。专家表示,虽然社会应该尊重素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但从健康角度出发,素食者有必要认真审视自己的食谱,巧妙通过各种方式补充缺失的营养,保证膳食平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经济》2013,(1):71-71
饼干、蛋糕、面包是现在常见的食物,年轻人特别喜欢吃,但这3类东西往往又被划分在甜食范畴,让人又爱又恨。那么这3类食物健康吗?哪种相对会好一点呢?  相似文献   

10.
低价之失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推出题为“便宜食物的真正代价”重点文章,对美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进行反思。该文认为美国农业虽然发达,农产品产值丰厚,但廉价食物让美国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美国肥胖率近年来居高不下,因肥胖而带来的社会成本每年高达1470亿美元。另外,美国的廉价食物也让土壤和自然环境付出高昂代价,  相似文献   

11.
不能吃有害食物(一)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所谓食物根本不能吃。但农村里有一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点,另外有的人不知道有些有害食物不能吃。比如棉籽油就不能吃,有些人甚至吃病死的禽畜肉,说是一价格便宜,二比咸菜好吃,并认为已经蒸煮,杀死了细菌,却不知加热不能...  相似文献   

12.
搭配法则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食物的营养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但大部分人关心的往往是某种单一的食物有什么营养,比如“豆角有补肾的作用”、“多吃苦瓜能降血糖”,中华医学会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鲁纯静告诉记者,从现代营养科学观点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会起到营养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发挥其对人体保健的最大效果,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点都被大家忽视了。  相似文献   

13.
食物鸳鸯配     
饮食中“食物相克”的说法,意思是说两食物放在一起食用,如搭配不当,极容易导致生病或中毒,营养科学观点看,甲鱼与苋菜、黄瓜与花生等。但从现代营养科学观点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不仅不会“相克”,而且还会“相生”,起到营养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俗语叫“鸳鸯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虽然人们的食物品种千变万化,但肉、蛋、奶和粮食始终是构成人们食物的主原料。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好的羊肉市场前景逐年见好。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对羊肉质量的要求总体呈两大需求趋势——自然化和优质化。  相似文献   

15.
大食物观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提出的粮食安全新观点。大食物观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而发生演变,食物结构更加完善,食物质量更有保障,食物供应更为稳定,对新时代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践行大食物观,以开发利用广大非耕地资源为基础,创新科技赋能食物系统供给,不断推动食物产业结构优化,构建生态可持续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16.
改革种养业生产方式提高食物供给能力杨万江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受粮食需求膨胀和国际市场粮源限制,国内粮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的种养业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对食物需求日益...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平菇正常生长和高产极为不利,如仍采用常规栽培方法,不仅平菇成本高,而且产量低。但如果采用速成高产栽培技术,能获得高产高效。高温季节平菇速成高产栽培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8.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日前,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对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误区1:高温炒菜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挑战,剖析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从食物消费、生产和贸易角度研究大食物观发展路径,提出保障全民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建议引导居民采取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降低营养食物价格和增加收入等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健康膳食;以居民多样化食物需求和大资源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优化食物供给结构、挖掘多种资源、发展设施农业、研发未来食物、转型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完善全球食物供应链等路径,增强食物供给的可持续性。最后提出前置食物消费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支持范围、优化支持方向、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大协同管理机制和推进高水平开放等践行大食物观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食物观是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和总体食物安全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本文旨在厘清食物系统转型过程和大食物观主要内涵和建立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在分析过去粮食安全、食物观念和相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已进入需要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的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从只关注基于农区耕地的食物生产系统向以农区耕地为主和以国土其他资源以至全球资源为辅的大食物生产系统的战略转变;但要践行这战略转变,目前在许多食物生产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践行大食物观,必须深入探索与大食物观各生产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促进中国食物供给体系的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口粮安全和加快食物消费向更加营养、健康和环保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