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桂玉 《开放潮》2006,(3):55-56
传统数学突显其学科属性,使数学教学被赋予了浓厚的学科色彩。单纯的知识传授知识导致了教学内容抽象单调,教学过程严肃乏味,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应当成为教学的目标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一直是数学课堂数学教学的老课题。新课程提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新课程理念、新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鹏程 《魅力中国》2009,(24):159-160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数学史揭示了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俊芝 《魅力中国》2013,(19):168-168
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泉 《魅力中国》2009,(23):55-56
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持久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学的实际出发,谈些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如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这些新思想,并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笔者是这样处理“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唐文凯 《魅力中国》2010,(14):187-187
新课程改革不仅新在内容,更主张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推理与证明》是新课标教材的亮点之一。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与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紧密结合,能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的发生、发展。在《归纳推理》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的巨大改变,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杨春权 《魅力中国》2013,(20):200-200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新课标培训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注意。一、教学思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郝爱东 《魅力中国》2012,(35):164-164
新课程标准下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下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师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是新课程标准下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完美实现的前提;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是新课程标准下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  相似文献   

9.
夏俊兰 《魅力中国》2010,(16):238-238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数学课堂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发展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数学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表现为多样的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持久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学的实际出发,谈些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职数学教学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提出了和谐的中职数学课堂这一理念,并着重介绍了实践过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在尊重中职数学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情感教学;同时采用过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薛艳娟 《魅力中国》2014,(12):200-201
作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师,不但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而且还要从整个数学体系出发。不断地挖掘数学的潜在本质,向学生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背景过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地扎根于学生思维中,通过学习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来探讨以下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文琳 《魅力中国》2013,(32):143-143
学习方法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新课程理念强调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何天娥 《魅力中国》2013,(20):155-155
摘要: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应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新的教法和学法。正确认识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原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设计应坚持必要的原则。渗透新课程理念;应注重数学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践行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5.
姚旭 《魅力中国》2013,(8):157-157
初中数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是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教材内容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除和加工,以高效、  相似文献   

16.
耿玉茹 《魅力中国》2010,(12):59-60
新课程需要新教学理念,“新”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如何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简朴数学浪花要让学生自己搏击、拍打,让他们自己构建只是网络,培养高端品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焦旭 《魅力中国》2012,(32):144-14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说:“21世纪教育的最大变化是教育正在变成学习与交流的活动,将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从规范的统一性转变为选择的多样性,将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也就是说新课程教育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为核心的教育。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对课堂教学实行自我创新,百家争鸣的政策。因而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模式走进了我校师生的生活。随着我教学观念的不断的更新,在实践中对数学新课堂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使我们的学生充分”动”了起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我的数学课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世平 《发展》2009,(7):106-106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数学学习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新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数学教学,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杨国华 《魅力中国》2013,(22):144-145
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下结合我在第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下如何搞好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杨永强 《魅力中国》2013,(8):148-148
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教好高一数学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