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结构改造还是产权改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对开放,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走到今天也需要的积极介入。介入的模式之一是通过创建新的民营银行的方式对现有银行体系的结构进行改革。但是银行业具有风险特殊性,同时民营资本的进入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政治风险和国有银行体系风险的总爆发;银行业的行业结构较一般行业更为集中,也使得民营银行主体的增加未必能带来效率的提高。民营资本进入的另一模式是参与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的现有银行体系的产权改造,这是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解决坏帐问题、推进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本文运用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对银行业结构的分析着眼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度量指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了克服银行业结构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用1994年启动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政策因素来构造银行业结构的工具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衡量指标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市场进退壁垒的分析来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通过计算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发现国有商业银行仍居于主要地位,通过数据计算CR4和HHI指数,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近年来的集中度依然较高,仍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控制着整个市场。但从动态发展来看,在市场化进程中新生成的商业银行对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产生了一些冲击,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开始从寡头垄断、高度集中转变为垄断竞争、适当集中。另外,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化较小,政策法律性壁垒构成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障碍。虽然整体表现为规模经济,但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态差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及改革中的侧重点分别进行了评述 ,认为 :1.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应突出竞争性 ,垄断竞争是其最佳模式 ;2 .国有银行“做大做强”的对策是股份制改造与机构重组相结合 ;3 .放松银行业管制 ,鼓励新设民营银行 ;4.中国银行业改革不存在侧重点 ,产权改革和市场结构改革两者缺一不可 ,均衡发展 ,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测度指标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CRn)、赫芬达尔(HHI)指数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在2002年前一直是极高寡占型,到2005年,市场结构演变成为寡占II型,即高度集中寡占型;从动态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尽管有着朝垄断竞争发展的趋势,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势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实质性的改变还需要假以时日。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若干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打造国家金融安全体系的核心是银行产业组织效率的提升.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银行业应该在对外资开放的同时全面对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开放.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各国金融资产配置方式不同 ,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存在鲜明的差异。与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逻辑推论及其倡导的理想境界可能完全相反 ,由大规模银行组成的相对集中的产业组织结构并不一定导致竞争程度的下降。中国银行业偏高的集中率并不是影响行业竞争程度的原因 ,事实表明 ,中国各银行之间在存贷业务及其他业务上并不缺乏竞争。主要问题在于现有的国有银行经营机制不灵活、效率过低。即使中国银行业大幅度提高了商业化程度 ,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也不宜于过度分散 ,保持相对集中的行业结构 ,可能更有利于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益集团理论视野中的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实际上是各方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结果。本文意在描述中央政府、国有银行自身、地方政府、新兴民营企业主阶层等各大利益集团在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中的驱动作用,企图由此逻辑地导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改革推动者提供自觉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同时,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强调通过改革使两家银行建立起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这表明我国银行改革已经进入到以治理结构建设和优化为主要特征的深层次时期。以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特征为切入点,理性分析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从实行股份制改革,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化;完善法人治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清晰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约束、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内部控制,防化风险;积极在国有银行体系内引入市场竞争,形成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大市场竞争对国有银行的约束等方面,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学界针对中国银行业改革提出的两种方案,将产权制度改革与以发展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重点的市场结构的改革割裂开来.国有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产权不明晰以及高度的行业垄断,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则可以弥补国有银行的市场空缺,同时引入竞争.由此得出结论,两种改革方案并不存在冲突,而是一种近似的互补关系,对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市场结构改革还是产权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能力这一问题上,逐渐形成两大主张:市场结构论和产权结构论.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的前提、政策重点都存在一致性,因而完全可以双管齐下--在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改革的同时,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增强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性.市场结构改革和产权结构改革同等重要.在具体措施上,市场结构的改革重点应是在给予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民待遇"的同时,鼓励它们开展市场化的并购.  相似文献   

12.
产权结构调整:新时期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平  卢授永 《当代财经》2004,(10):47-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改革是以市场结构调整为主的增量改革,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业已进行的银行业改革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如作为存量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依然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激励,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作为增量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不尽合理,其治理结构还有许多缺陷。在新时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深化银行业改革必须以产权结构调整为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中国目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的方面存在着股权过度集中等问题,给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分阶段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以适应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分为融资市场结构和银行结构,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区域创新活动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小〖JP2〗银行发展显著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小银行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直接融资市场,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JP〗  相似文献   

15.
什么决定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高盈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银行和省际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高盈利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持续良好的增长使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而政府对存款利率和民间金融等的严格控制,使商业银行处于供不应求和相对垄断的地位。这些是商业银行利润持续走高的最主要原因。虽然2003年开始的银行业改革使银行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仍不是自主经营的真正企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是宏观和政策环境给予的,这也是银行的高利润备受市场批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何韧 《财经研究》2005,31(12):29-40
文章利用上海市银行业1999~2003年的相关数据,对该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综合效率和经营绩效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上海市银行业是一个中等集中度的市场结构类型.利用DEA技术测定的银行业效率的结果显示,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综合效率要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股份制上市银行的综合效率对非上市银行不具有比较优势.此外,研究发现决定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上海银行业中都不成立,但是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银行绩效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晗  贾润崧 《财经研究》2016,(12):108-118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金融部门主体的银行业应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真正实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问题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探讨银行业结构如何推动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的发展可以改善信贷配置结构进而有效地降低行业资源的错配程度,提高行业生产率。中小银行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僵尸企业”的生存风险,迫使其退出市场,还可以缓解高效率企业生产扩张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高效率企业成长。因此,银行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化解“僵尸企业”难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We are dedicated to revealing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ystematic risk on commercial banks’ stability in China,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We established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derived a theoretical mechanism from this model revealing two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the impacts determined by the profitability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systematic risk on banks’ stability in China are linear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a positive expected risk premium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conversely, the impacts can be linear, U-shaped or cubic when the expected risk premium is negative. We make three propositions to analyse the patterns and conditions of these impacts in detail.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e do not focus only on the banking industry but also on individual commercial banks. The empi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both the banking industry’s and most individual commercial banks’ stability are U-shaped, and the impact of systematic risk on the banking industry’s and on only one commercial bank’s sta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linear, which confirms certain conditions mentioned in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Finally,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rticle to future study are also mentio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