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邓小平具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他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和实事求是的产物,它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并深得人们拥护。他提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通过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持用事实说话。邓小平的论述告诉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深刻阐述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本文就格尔木市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推动格尔木地区城市文化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民应该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体现在人民身上,这一过程突出人民的主体性。文章以唯物史观作为思想资源,梳理唯物史观中对人民主体性的论述;人民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坚持文化自信的价值追求;人民主体性思想在文化自信中的价值体现等方面来探讨文化自信中坚持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发展前景的正向信念.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对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盲从和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不自信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我们要全面树立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和升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敏  王志刚 《理论观察》2014,(5):146-14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作为社会发展前沿的最敏感,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思想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一种认同,坚守这种认同,也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和最为先进的观念。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自带的基因就是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坚守文化自信,正本清源,会让我们更加坚定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文章站在哲学的角度去考量这种自信的内涵、价值何在,从而去分析坚守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和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彰显出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定力,表明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为此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徬徨;坚持全面治党、 惩治腐败不放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改善民生不懈怠.  相似文献   

10.
陈印 《宁波通讯》2013,(3):68-6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  相似文献   

11.
刘振威 《魅力中国》2014,(2):324-3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九十多年的艰辛奋斗、探索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锤炼得愈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底气。“三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选择,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坚定“三个自信”是执政党实现伟大目标的根本要求,是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生活的现实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公信力是政府的立身之本.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自信和政府公信力的自信.为此,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入手,研究当前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从理念、行动和制度三个层次提出构建政府公信体系,打造政府公信平台,从而增强“自信时代”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如何坚定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建设好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党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结合时代发展和要求加以延伸、阐发做准备.本文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高校党员的文化自信,以及高校党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特别强调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为解决问题而学习.  相似文献   

14.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30多年政治成果的总结。加强"三个自信"教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三个自信"教育的着力点是:要充分认识自信的力量,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理论自信"来自于理论体系本身的成熟,深刻认识树立制度自信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全党要坚定对道路、理论及制度的自信,这三个自信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走向成熟,同时以更加自信状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去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由此,必然推动、促进和提升人民、民族和国家的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烈 《改革与开放》2013,(12):184-185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亮点。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以人成文,以文化人"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原则,"文以载道,道以文传"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凸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对生命价值内涵的主体性把握,表露的是对人的价值内涵的文化生命力的持久影响.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反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对民族兴亡的责任担当,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起点;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是文化自信生成的理论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到了关键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经济实力的提升,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文化方面的自信塑造,必须注重塑造多重维度下的文化自信:历史维度下的文化自信、理论维度下的文化自信、实践维度下的文化自信、人民维度下的文化自信和世界维度下的新时代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深度交融与竞争的趋势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面临着多重挑战,对多元文化的单纯批判或选择性取舍,已经无法有效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从文化自信的视域来看,多元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内化、多元文化的理性认知,加强优秀文化实践的自觉性,以此来培育文化自信的灵魂,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文化自信的动力和影响力。通过价值认同、理性认知和行动实践三方面,提升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当代中国增强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