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就业增加,用技术和劳动力替代自然资源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就业仍不充分。政府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东欧七个国家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FDI、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FDI有利于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并不能扩大就业规模,但是FDI对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业结构中出现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长,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的现象。同时在经济增长中,以工作时数衡量的劳动量的贡献率为负,而劳动力结构转变的贡献率为正。  相似文献   

3.
中东欧国家FDI、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东欧七个国家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FDI、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FDI有利于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并不能扩大就业规模,但是FDI对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业结构中出现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长,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的现象。同时在经济增长中,以工作时数衡量的劳动量的贡献率为负,而劳动力结构转变的贡献率为正。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8)
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对该省劳动力市场影响明显,就业数量基本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仍有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偏少。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稳住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浙江省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均衡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耿慧 《时代经贸》2012,(2):206-208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匹配性差的现象,依据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现代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1999-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和行业内就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在FDI的影响下,行业间就业结构呈低端化,但是行业内就业结构得到优化。FDI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增长带动了制造业的就业增加,同时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从内资流向外资的情况也较严重,即FDI主要通过增加自身的就业而非内资的就业带动了我国就业数量的增长。行业内就业结构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的结果比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明显。其中竞争效应促进了内资就业结构的升级,但存在高技能劳动力从内资企业流向外资企业的情况。总体上增加就业和提升就业结构的因素在于内资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存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就业制度滞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就业结构转换滞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与城乡就业统筹滞后、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与人力资源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等途径可缓解就业矛盾,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成为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目前,服务业成为我国发达城市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而且,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传统服务业。因此,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就业增长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9.
韩景华 《经济纵横》2007,(12):32-34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成为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目前,服务业成为我国发达城市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而且,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传统服务业.因此,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就业增长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非协调性。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选取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总体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并根据分析的结论,从制度设计、产业结构优化和统筹城乡就业等方面提出促进江苏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江西省就业状况逐步好转,但从经济与就业和谐发展的角度看,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文章从目前江西省劳动力资源就业基本情况入手,通过对江西省劳动就业与经济的协调性进行相关分析,有建设性的提出了一些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关系的建议,以期达到促进江西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FDI与中国就业结构的演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之一是促进中国就业结构的演进。FDI促进中国就业结构演进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二是促进劳动力素质结构升级。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导向性引资,并通过发展外资经济来促进就业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从生产函数看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用生产函数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可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就业结构变化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劳动力就业的内容与形式不同,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以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私营经济吸纳更多劳动力为主要特征的就业结构变化愈加明显。就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时期经济体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主体类型变化的结果。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催生出新产业,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现代产业内部衍生出新职业、新岗位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条件下,劳动力技能提升,劳动者具备向现代产业转移的素质与禀赋条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优化就业结构空间格局对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铜陵学院学报》2009,8(6):18-19,41
以安徽省1985-2008年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有关变量为基础,分析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建立回归方程剖析三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论述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南特区经济的复苏,海南就业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同时,也暴露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劳动力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匹配、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劳动市场不对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小巨人"战略、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就业结构分析与政策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诚 《财经科学》2000,(3):44-48
在经历2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以后,中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类似于市场经济国家就业结构的新变化。除了原有的二元就业结构和隐蔽失业性就业特征以外,中国出现了过度就业、正常就业、就业不足、失业和就业外非劳动力扩大的特征。就业政策需要适应经济改革的新变化,采用新业定义和就业观念,着肯于培养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主体-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可分解为就业总量、结构、资本效率和劳均资本变化的效应。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本配置结构和效率,发现在1979~1992年经济增长为粗放型,主要依靠劳动力增加;在1993~2012期间则依靠资本扩张,就业结构和资本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很低甚至为负。建议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扩大第一产业投资,提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效率,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由传统型过渡到发展型.分析发现: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远低于1,存在大量“隐蔽失业”,二、三产业仍存在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为强劲,但发展水平较低,对劳动力的吸纳潜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业结构渐趋合理,但未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仍需较长时间.因此,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水平,大规模创造新岗位、新市场,吸纳更多劳动力,以促进就业增长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