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采用"城市修补"的渐进式有机更新,解决城市病,此时重提对被视作"城市痼疾"的城中村进行有机更新,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城中村的更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战略终极化、空间资本化及合作博弈化的共同缺陷,导致城中村的更新陷入一种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基于"城市针灸"并结合"城市修补"等相关理论和既有研究并借鉴相关案例,针对城中村更新的共同缺陷,形成一套渐进式、低成本的"针灸式"治疗方案,为解决城中村的更新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淘宝村"作为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发展出现在我国乡村地区的新现象,逐渐成为城乡发展研究中的新焦点。在对全国"淘宝村"空间分布格局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以广州里仁洞村为案例,剖析里仁洞村的产业发展与空间转型过程,解构与之伴生的"淘宝村"社会主体的身份更迭与转换。研究表明:我国"淘宝村"数量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里仁洞村经历了从工业化萌芽—商贸服务业转型—信息化产业升级三个阶段的空间转型过程;与此同时,本地原驻居民成为空间让渡者,在原驻和外来人口的博弈中塑造了信息时代下新的村落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城市消极空间的开发与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空间,如何开发城市中的消极空间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在调查研究美国城市空间再开发与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指出消极空间再开发与再造的几种途径,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城市消极空间的积极开发与再造在增加地区活力、促进公共生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空间品质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正在经历由技术理性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城市公共空间是规划实践与政策实施的场域,但也因开放性、稀缺性等特征,成为共享单车"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牺牲品.深圳市在尊重市场和公民自由的基础上,引导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对共享单车共治共管,基本实现了公共空间的有序使用,是"公地悲剧"多中心治理的典型案例.基于"公地悲剧"理论,在分析共享单车无序占用公共空间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多中心治理模型和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框架)剖析深圳市共享单车公共空间治理策略和互动过程,发现了界定边界、技术创新、数据共享等有助于实现公共空间资源的多中心治理,能为公共资源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6.
依据人的行为感受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我国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城市核心空间元素的设计方法,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以人为本的系统研究思路。对城市交叉路口,街巷,绿色廊道,斑块,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等提出了详细的设计导则,同时提出了依据城市居民需求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思路,建议在分析居民生活空间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网络化和小型化的公共空间体系,支持以人为本的城市有机更新,从而达到城市品质提升的有机更新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违法侵占,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同样制约城市规划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其产生与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居住空间变迁密切相关。目前,拆迁安置社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空间违法侵占现象。拆迁安置空间的形成不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转型中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利共作用的产物,空间违法侵占便产生于这一政治性空间中。以NJ市H社区空间违法侵占为例,以列菲弗空间生产理论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空间再现—空间实践—再现空间"三个层次系统,从国家视角、居民视角及博弈视角分析"规训—反规训"空间生产的逻辑脉络,并为解决空间冲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城市街道家具的分类和种类。阐述了城市街道家具的功能与属性、城市街道家具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城市街道家具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城市街道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人文底蕴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为核心的新城市形态建设正成为发达国家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它强调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集约和积聚效应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整合区域功能,创造城市活力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了新城市形态建设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实际案例考察新城市形态的建设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管理现状归纳聚焦城市公共空间促进新城市形态建设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正经历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重大转型,对高品质多类型公共空间的需求逐步提升.建筑学界对"精度"(细节)与"温度"(人性场所)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微型化趋势使小尺度公共空间讨论重回历史舞台.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对当前微更新建设以及修补城市断裂肌理,重塑人与城市密切关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时代背景下小微公共空间具有时代...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旧城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及历史沉积效应影响,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的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对居住空间概念及其特征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从空间视角和公共政策属性两个维度探索了城市规划调控居住空间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承凤鹏  吴慧敏  李悦 《价值工程》2012,31(20):65-66
在集约发展、新城市主义、混合用地等理论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城市综合体,其本身就具有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城市综合体这个现代都市的新事物、新核心,其自身也有很多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需要进行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检验,其中交通问题就是一个比较重要而且复杂、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综合体的概念定义、分类进行梳理,其内外交通特性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其交通组织布局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公共交通沿线综合开发为中轴导向的'线-网'开发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交通拥堵、促进城乡资源再配置和重塑城市新经济中心,这已然成为城市低碳运行、绿色发展的优选模式.公共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的目的是城市资源再配置、产业结构再整合、经济再发展和社会文化再融合,这为城市区域疏解、资源调配、人流与物流承接起到示范作用,另外,天津民众将...  相似文献   

15.
一般大城市相较于特大城市,其地下空间的发展动因、目标定位、开发模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目前对规划重视程度的远远不够,导致地下空间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仍面临"边缘化"的局面。文章结合盐城、蚌埠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实践案例,提出经济适度、立体公共、地方人文的规划原则,在充分研究现状开发和目标需求的基础上,从宏观布局到微观设计等多个层面提出系统化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此类大中等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通过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7.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实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治本之选,从公共管理的意义上更是体现了平民权利的优先.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其中交织中政府与市场机制、政府与社会、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本文从描述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产品的公益性和经济性目标,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运作的发展.指出只有通过公共交通的民营化改革.才能解决常州城市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中的问题,建立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认知城市、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可以满足人物质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需要。根据公共空间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关注人、仅关注物质性、同时关注物质性和社会性三种类型。本文将古希腊至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根据其服务对象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公民的空间、贵族的空间、神权的空间、君权的空间、前市民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市民的空间,并分析各时期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和相应的背景,认为权利分散、社会公正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人文主义回归的关键,同时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性需要良好的物质性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楼顺峰  刘嘉斌 《价值工程》2010,29(15):32-32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密集、空间拥挤、交通阻塞,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市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不仅噪音低、污染少、节约能源,而且占用土地极少,所以备受广大市民青睐。本文主要对地铁施工中盾构机的选型和施工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