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以桂林"老街"旅游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正在被现代化的商业所替代,恢复和挖掘城市旅游中的文化内涵是传统城市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关键。通过对桂林"老街"旅游项目的开发,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古代街区为载体,展现桂林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旅游项目以"以人为本,以史为鉴,兼顾环境,突出特色"为开发理念,设置餐饮、购物、戏曲文化活动、休闲参与以及参观展览5个功能区,通过举办具有桂林文化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来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特色内涵及塑造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域单元,城市旅游特色是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旅游特色是由自然历史特色、现代建筑特色和社会文化特色构成的统一体。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必须在尊重城市自然和历史发展的文脉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联系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重视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构建特色文化街区或标志景观,科学布局并有重点地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3.
邵晓晖 《企业导报》2011,(17):159-162
我国城市正处于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城市更新改造的非常时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旅游资源,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刻不容缓。武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备面积大、集中于城市内环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本文在分析了武汉历史街区的特色基础上针对各历史街区的特征尝试提出了各自的旅游开发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特色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探讨了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之间的关系.以洛阳为例,在历史文化视角下通过对洛阳传统山水关系特征、绿地系统特色要素、洛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演变历程、洛阳绿地系统现状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归纳,提出洛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以及注重历史文化特色的绿地系统布局.核心思考是如何有效地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以潍坊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特有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的体现.文章从文化特征的角度,探讨延续城市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关系,以潍坊市为例探讨传承城市文化的神韵,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喀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喀什的文化特色在新疆最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欧亚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形成了独特的古西域文化特色,喀什历史街区形态和传统建筑特色在中西亚城市发展历史上曾经普遍存在,但在上世纪后期已消失殆尽,在我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唯一保存下来了一片古城街区.但历史街区居住人口稠密,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与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在处理历史街区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上,需要得到名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导向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文化导向的商业地产开发特点 其一,项目定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质.当房地产项目被赋予文化的灵魂,其与城市文化间的互动关系将被充分发掘,并通过对项目的物质实体的创造来表达对城市文化的理解、传承与突破,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8.
西安城市规划的传统文化与建筑的个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到世界各国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发展的轨迹 ,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 ,特别是世界历史名城、文化古都 ,不仅没有彼此雷同的 ,而且都是各自民族传统文化在城市规划与建筑中的卓越体现 ,其个性特色就更为强烈、突出。它们都按照各自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沿着历史文脉构成不同的发展历程 ,进而形成不同建筑风格、街区形态和内涵丰富的城市风貌。城市规划的个性特色 ,实质上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总体风格在城市规划和建筑中凝结、表现的特征。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雅典…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入调查呼和浩特市商业设施,分析商业街建设现状,把握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商业街区的内在联系,从确定每块特色商业街区的定位,融入历史文化的主题,注重地方商业特色,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徐州市地铁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地铁站整体的应用研究重要性与必要性随之凸显,加之在徐州两汉文化的影响之下,针对徐州特色文化下的地铁应用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徐州特色地域文化背景的提取,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传统图案制作成地铁应用产品地铁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陆邵明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127-129,132
本文通过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制约整合长三角河道湖泊资源发展水上休闲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借鉴英国案例的成功经验,探索区域水上休闲旅游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与策略;论文阐述了以"廊道"叙事模式来连接现有水上旅游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景点;并以长三角核心区域为例提出相应的措施,为长三角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水上休闲产业发展建设提供明确的运作策略。这将对长三角区域水上休闲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遗产的深度保护性开发、历史场所的文化认同建构具有推动作用。此外,对于当今我国其他区域的水上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地方理论:城市空间发展的再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理论(Sense of Place)在城市与景观空间规划与发展领域中,代表着对环境研究的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代表着当代城市与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新视野。地方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感知、认知和记忆关联,是一种空间的再生产策略和方法。本文以地方理论为本体,探讨地方理论的本质内涵、构成体系及解构城市空间再生的方法论维度,如地方实践模式、地方再现模式、再现地方模式以及地方理论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区位活化观、设计活化观、遗产活化观、形态活化观、产业活化观等再生设计策略,从而丰富和完善地方理论体系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文化的继承、保护、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城市文化生态保护的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多元,尽可能地保存各种文化遗产的完整;二是共生,维持异质文化在同一空间环境中的永久性;三是适应,在更新改造中促进文化遗产的发展协调;四是人本主义,使历史社区社会生活充满活力;五是系统,使各层级关系的保护成为系统工程;六是平衡,和谐处理不同文化界面的过渡关系和新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申立 《城市问题》2012,(8):68-72
通过对上海里弄的史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里弄空间变迁受制于近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与方式的深刻影响,映射出独具特色的上海都市海派文化。建国前,租界和华界管理模式的不同影响着里弄的扩展方式,里弄在此过程中又演化出多种建筑类型,并产生了特定的空间形态。建国后,里弄空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行政力量在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里弄变迁与行政区划建制等具有密切联系。都市居住文化景观的空间变迁是城市管理、房产开发、体制改革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The current hype about culture‐led local development models is causing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urban policy.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a transitory situation bound to fade once the hype is over.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re is room to believe that culture may indeed become a main development driver of urban systems. For this to happen,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abandon simple mono‐causal developmental schemes (such as the ‘creative class’ model) and look for more articulated approaches. This calls in turn for a complex systems‐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is at the same time rich enough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dependences among policy and state variables, and manageable enough to be of practical use, not only for policy design professionals but also for local stakeholders who want to take part in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clusiveness and collective decision making are almost unavoidable in the case of cultural planning strategies, as the social sustainability of culture‐based value creation processes crucially depends on boosting the level of access to cultural opportunities by local resident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hat may be a tentative first step in this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7.
谢怀建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5-中彩页9
一切非自然的植被恢复都是人工绿化.任何城市绿化景观表象的背后,往往都反映着这个城市在绿化建设方面的某种精神追求和文化品味.因此,城市绿化景观既是物质文明现象,又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分析目前城市绿化现状,其隐含的价值取向无非有三种趋向,即:景观绿化;生态绿化;人文绿化.未来的城市绿化质量提升有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筑衰败在所难免,衰败使中心区古老的建筑群逐渐沦为贫民窟,对城市文化及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城市中心年代久远的建筑群的衰败,美国与欧洲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同时也表现出城市景观文化的取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与欧洲城市老城区景观发展政策、城市文化模式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希望为今日我国快速城市...  相似文献   

19.
杨静 《价值工程》2012,31(29):283-285
城市品牌形象的营造对城市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彰显。本文分别从自然景观文化、人文景观文化和城市社会文化角度深入分析了广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具体定位与表达,并为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构建与塑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吕宁兴  耿虹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8):116-119,124
全球化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呈现一体化的趋势,而城市建筑作为人类现代文化的载体,也有一种趋同的发展势头,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和本土文化的担忧.我国城市建筑景观也面临着“趋同化”的问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受西方中心意识主导下的现代化思想的影响.后殖民批判理论解构“中心”,主张多元文化共存,这对于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