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物流重要节点的港口战略联盟建设,它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港口竞争力、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国内外港口联盟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的阐述,并在港口联盟建设的理论及其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港口联盟建设的各类模式;以浙江沿海港口为实证,对浙江港口联盟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曹妃甸被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提升曹妃甸港口综合竞争力,探求曹妃甸港口公司发展战略、打造环渤海港口经济中心的进程中,利用SWOT方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挑战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FCE—AHP的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永刚 《经济管理》2007,(22):78-83
港口物流是目前物流业中热点领域,近邻港口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有必要构建更加全面、科学的港口物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港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其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港口物流系统竞争力的内在机理,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首创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的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港和釜山港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SWOT方法分析当前浙江外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态势,通过分析具有浙江特色的产业集群与浙江外贸企业发展的密切联系,指出产业集群是提升浙江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和推动力量,最后就提升基于集群化发展的浙江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科学合理的长三角港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和深入,特别是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和长三角大通关网络的基本建成,各港口在功能定位、货源腹地等之间的竞争加剧,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不仅影响到各港口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影响到港口群的转型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加强港口协调,共同打造合理的长三角港口体系,促进港口间良性、有序、互动发展,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共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相比于其他产业而言,浙江文化产业具备更好的发展基础,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均保持较强劲的增长态势,但同时也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本文在对浙江文化产业及其国际竞争力进行测评的基础上,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企业因素、机遇和政府六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浙江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并提出推进官、产、学、研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多元的文化企业群,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文化产业业态,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搭建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的服务与营销平台等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港口物流绩效定量评价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发展日渐成为经济发展所关注的焦点,推行港口物流综合评价是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Delphi法和AHP法建立了港口物流层次分析模型,构建了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差动"原理的赋权法--G1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绩效综合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港口物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对宁波港港口物流绩效进行了实际验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其绩效状况;对青岛港、大连港、宁波港和上海港港口物流绩效作了比较性评价,评价结果与这几个港口实际发展情况基本吻合.为这些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沿海有诸多港口,在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背景下,为解决同一区域内所存在的港口之间无序竞争问题,促进港口群体效应的发挥和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区域内港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港口联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港口联盟若存在不足,就需要结合的实际情况,组建新的浙江港口集团,这有利于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和实现“港航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近几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速超过30%.预计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政策的重点是:继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支撑体系;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王豆  温艳萍 《海洋经济》2019,9(1):29-34
上海港是我国的重要枢纽港,提升上海港物流竞争力对上海乃至全国意义重大。建立了衡量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TOPSIS 分析法对我国八个主要港口的评价指数进行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对港口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我国范围内,上海港口物流竞争力综合实力第一,尤其在港口物流腹地经济水平和港口物流供给能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港口物流发展潜力方面与广州港和厦门港存在差距。最后对上海港提高物流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人才流动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创新创业过程二维框架,以浙江省“九五”至“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海外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编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数量增长迅速,从“十五”至“十三五”开局之年政策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政策发文主体较多,但协调性较弱,浙江省财政厅是重要联合发文主体;从政策工具维度而言,供给类和环境类政策过溢、需求类政策偏少;创新创业准备阶段缺乏环境型政策,起步阶段缺乏供给型政策,发展阶段缺乏需求型政策。最后,提出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ESDA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经济地理》2011,(9):1427-1431,1438
采用2003—2008年安徽省61个县(县级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数据,运用ESDA方法,揭示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全局和局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类似的县域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特征,并具有进一步加剧态势;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局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转变,发达县域由原先集中式分布于皖江以南逐步转向皖北、皖中和皖南,空间形态趋于分散,欠发达县域则由分散转向集中,在皖南山区形成大面积"块状"格局;县域综合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受到经济因素和行政因素的较大影响,边缘化特征以及"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县域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中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3.
王豆  温艳萍 《海洋经济》2018,8(6):40-45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不断发展对港口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适用于评价港口物流竞争力的理论模型,对于准确评价港口物流竞争力尧夯实港口物流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港口物流的定义,建立1 个目标层指标,4 个准则层指标和17 个指标层指标在内的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自贸区背景下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尝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综合评判的物元分析法的有机结合作为分析手段,对具有相同特征的不同区域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的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解决如何将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各因素对其贡献度、关联度的大小定量化问题,并以此作为各因素对集群竞争力贡献的权重值,利用物元分析法求出了各待评省域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及其所属等级,进而实现不同省域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大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赵亚鹏  陈珮 《海洋经济》2021,11(2):89-95
在深入分析了港航物流产业与港口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基础上,以宁波港口城市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度实证研究测度了港航物流产业与港口城市协同发展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VAR模型构建了港航物流产业与港口城市协同发展效应模型,并以宁波港口城市为例,对宁波港航物流产业与港口城市协同发展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宁波港口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港口发展绿色转型急迫,宁波港航物流产业与港口城市协同发展仍然较弱。因此,伴随着港口发展绿色转型,港航物流服务功能提升、港航物流产业升级和港口城市服务功能、国际化水平提高,宁波港航物流产业和港口城市协同发展提升还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运用耦合演进模型,以浙江和广东两省为参照,实证评测了山东省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综合创新能力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制度创新能力较强,但技术创新和创新环境相对较弱;同时,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创新环境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与激励机制.此外,山东省的综合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经历了从轻度失调衰退到良好协调发展的依次演进,并已开始逐步走向优质协调发展;但由于经济增速可能下滑的影响,未来协调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SS分析法的苏、浙、沪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彩红 《技术经济》2008,27(9):67-75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制造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比较来看,两省一市的制造业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产业互补性较强;结构层次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垂直型的区际分工格局已初步形成。这一方面反映出二省一市各自不同的产业定位及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助于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坤 《财经科学》2012,(7):111-117
本文运用"碳排放占比弹性系数"新方法,证明了我国西部地区存在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它带来了落后地区加快发展重要还是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更重要的尖锐难题,同时也是"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基本上完成单位GDP能耗量下降目标的前提下却没能实现国家节能降耗总目标的根本原因。这个尖锐难题,凸显了加快构建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我国物流业及其子行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相互关系及融合情况,并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以验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所得的结果。结果显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投入产出表所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即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物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物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物流业内部及外部融合,推动物流业结构调整、服务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