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市场出现高速增长态势。据中华粮网的统计数据,2003年中国食用油消费总量为1200万吨,而至2008年仅五年的时间,中国食用油的消费量猛增至2350万吨。而在这五年时间里,小包装食用油的年消费量更是翻了近5倍:由03的100万吨增至08年的500万吨,市场占有率也由8%上升至20%多。而且随着中国广大农村食用油由散装化到小包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小包装食用油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
陈保弟 《商界名家》2004,(12):93-95
1991年,嘉里集团以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开启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大门,之后一直作为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领导者。1998年,凭借产品的差异化和强大的宣传攻势,鲁花花生油掺进了山东人的倔强性格,横空出世,迅速蹿升为继金龙鱼,福临门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品牌、给金龙鱼造成了空前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龙夫 《华糖商情》2001,(29):36-36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还提着空瓶去粮店打油。然而自去年开始,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产量已达80万吨,并且每年正以30%的速度递增。专家预测,小包装食用油销售额3年内可望达到300亿元。面对这巨大诱人的市场,各厂家谁能把握住这次机遇呢?  相似文献   

4.
小包装食用油是经过精炼、过滤、洗涤等多道工序,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留营养成分,再装到经过卫生处理有完整标签的瓶子里的新型食用油产品.它是当今食用油消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人的帝国,寡头的世界!金龙鱼、福临门,两大巨头成为中国食用油市场绝对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是休戚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没有金龙鱼就没有福临门,没有后来的福临门,也就没有今天的金龙鱼,这正应验了一句经典之言——"因为对手而更精彩"。1995年之前,"金龙鱼"一个人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领跑的时候,是一个人独立承担行  相似文献   

6.
如今央视隔分隔秒播放“金龙鱼”、“福临门”、“胡姬花”、“鲁花”食用油的广告,有人说: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已出现“龙虎争斗”的场面。作为小包装食用油的龙头大哥“金龙鱼”,它引发了国内食用油的数次革命,从小包装食用油的出世,调和油以及粟米油品种的推出,到现在的“1:1:1”概念,“金龙鱼”的各次活动均轰轰烈烈,确有龙者风范。  相似文献   

7.
孙红 《新财富》2009,(9):64-79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家族系内公司发挥原料、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兵分两路”展开了对中国油脂市场的合围。一方面通过嘉里粮油聚焦产业链后端的油脂精炼领域及销售环节,巧妙借道中粮等国有粮油企业成立了南海油脂,打造了“金龙鱼”等一系列小包装食用油品牌,迄今合计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并在此过程中引领中国人食用油消费结构的转变,为其整合中上游资源打下了厚实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丰益控股与在原料方面具备优势的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合资成立益海集团,布局产业链中端的压榨环节,趁2002-2003年期间大豆过山车行情导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之际,横扫国内中小型榨油厂,大肆进行并购,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就了益海集团在中国压榨领域的霸主地位,截至2006年,益海在大豆压榨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超过16%,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同时,丰益控股利用其在棕榈油原料上的优势,全面参股“中粮系”旗下油脂企业。由此,郭氏家族在中国油脂产业链中下游几乎形成了“通吃”的格局。在产业链中下游的全茴布局,为郭氏家族的海外栋榈油原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且由于产业链前端的原料种植环节的超高利润率,郭氏家族通过扩大棕榈油种植和加工获取了更为丰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市场的布局,郭氏家族得以将其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油料作物种植的优势与中国广阔的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而在兵分两路潜行逐步取得在中国油脂行业的领先地位后,在中粮强势崛起以及“世界棕油霸主地位”遭到马来西亚国内公司挑战等背景下,郭氏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以确保其在中国粮油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发挥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以稳固其竞争优势:以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收购整合,打造丰益国际这一郭氏旗下粮油资产运作平台,而后通过这一平台以66亿新元的代价换股收购了包括嘉里粮油及益海集团在内的郭氏旗下所有与粮油有关的资产,将郭氏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整合到丰益国际,实现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规模化的统一。协同效应带来了业绩的快速提升,按2008年的净利润来看,丰益国际已经超越世界第三大粮商邦基。丰益国际的市值由此暴涨至2008年底的124亿美元,为其下一步的扩张所带来的融资需求打下了基础。不仅如此,2009年7月丰益国际开始谋划分拆全部中国业务在国内上市,以应对中国国内政策和舆论逐步对内资粮企倾斜,谋求“去外资化”。与此同时,丰益国际以同样的从下游到上游的手法开始了在中国大米市场的大规模布局。  相似文献   

8.
选取国内14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小包装食用油,其中包括外资品牌和内资品牌,运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品牌小包装食用油营销竞争力的综合排名,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品牌进行分类,同时应用BP神经网络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找出影响小包装食用油营销竞争力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贡献率,并提出提高本土小包装食用油营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财富》2012,(4):66-68
作为香港地产界的巨无霸,新鸿基地产由郭得胜创办,由“富二代”郭氏三兄弟继承后发扬光大,被视为当地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然而,兄弟三人在公司发展方向上的分歧,以及长子郭炳湘被指将红颜知己引入新地等原因,依然不可避免地使新地陷入兄弟决裂的故事。虽然三兄弟现时被郭氏家族酌情信托基金捆绑,难以分家,但在作为信托人的老母亲身故后,这出兄弟争产案或将演绎“第三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食用油小包装灌装线以及辅助设施和调和油系统的工艺流程,以及设备的主要选型。  相似文献   

11.
在权力与利益面前,郭氏兄弟上演了TVB剧情般的内斗。在隐忍多年之后,失落的长子郭炳湘不再沉默。  相似文献   

12.
王迪 《现代商贸工业》2003,15(10):20-23
<正> 品牌战略不当 “金龙鱼”作为小包装食用油的第一品牌,必然成为竞争对手最大的目标,但在与众多品牌的竞争中,“金龙鱼”并没有感到孤单。因为嘉里粮油集团在其周围还培育了一群兄弟品牌,按照嘉里粮油集团的品牌定位:“金龙鱼”是综合性强势品牌;“胡姬花”是专业的花生油品牌;“元宝”是专业的大豆色拉油品牌;“鲤鱼”是专业的菜籽油品牌,其他的是区域性竞争  相似文献   

13.
《华商》2012,(8):40-42
在“山城”重庆,白手起家打造出“富侨足浴帝国”的“郭氏兄弟”,一向是人们羡慕的草根商业明星。而他们经营的洗脚城,则做成了一个年产值10多亿的大产业。在创业板150家候选企业名单中,郭家富创立的家富富侨赫然入列,成为国内首家启动上市筹备工作的足浴企业,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只“洗脚”股票。  相似文献   

14.
殷蔚 《浙商》2008,(13):96-97
作为多如繁星的家族企业中的一员,新鸿基集团郭氏三兄弟的内讧事件并非绝无仅有。它的出现可说是家族企业问题的“冰山一角”,再一次昭示了家族企业的独特性及拥有共同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有了市场,企业就拥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失去了市场,企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中国食用油加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农产品加工业之一,其迅猛的增长及面临的营销渠道问题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食用油企业的国内市场状况及营销渠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最优秀的竞技大舞台。一直以来,金龙鱼作为中国食用油行业领先品牌,在引导国人健康消费、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提高研发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表率作用。今天,它作为食用油行业唯一代表,首次参与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不仅是金龙鱼这个品牌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大好机会,也是中国的食用油行业,在最高最强最优秀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魅力的契机。这同时意味着,中国的食用油行业发展水平,达到了奥运级别最优秀的标准,这是中国食用油行业的至高荣誉。  相似文献   

17.
李骥 《市场论坛》2001,(4):47-48
一、有毒食品"毒"有多广 目前,大部分有毒食品与油料有关,不少制假者用工业用油冒充食用油加工食品,导致有毒食品流"毒"甚广.  相似文献   

18.
食用油价格高位运行久矣。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小良1月23日表示,中国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今后一个时期,预计中国国内市场食用油价格因为受进口的影响还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食用油价格上涨甚至早于当前一轮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在食用油市场份额不断向优势品牌集中,品种也越来越多的情形下,作为市场导入期的“新进入者”,“白叶”橄榄油如何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今年食用油市场上的新宠?[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标签是食用油生产商、销售商对其所制售的食用油的品质担保宣示,也是消费者选择食用油的主要参考依据。近年来,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不在食用油质量创新上下功夫.却在食用油标签"创形"上下功夫,在食用油标签上虚假标注,欺诈消费者。盐城市东台工商局时食用油市场这一违法行为进行了打击,查处了一批食品标签不合格食用油案件.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相关企业进行整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介绍的就是该局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例。案件经过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复议机关和法院均维持了东台工商局对奥康公司作出的处罚决定。本案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第六期公报收录为行政诉讼指导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