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是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困难点在农村社会,根本在于体制和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本文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布局等问题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孟令光 《当代经济》2005,(10):42-43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了“五个统筹”的首位。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然而,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汪寅  黄翠瑶 《经济论坛》2009,(17):43-46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城乡协调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体现,可以从实现城市统一制度、建立城乡共赢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统筹城乡产业结构等方面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协调的地方,比如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拉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发展与城市相比较明显落后。要消除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和谐,文章认为要在农村产权制度安排上下功夫。真正建立起明晰的,依法受到保护的,在司法领域受到公平对待的产权制度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态休闲业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产业互补,要素资源的流动,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生态平衡发展。我国生态休闲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包括休假制度未落实,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素质较差,资金短缺等多方面的问题。该文认为,需要从城乡协调的角度,规避工业发展污染的道路,营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源,加强对农村生态休闲业开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是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重点在农村,根本出路在于创新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加强城乡经济互补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经济互补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城乡经济互补必须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城乡市场体系、调整现行区划,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经济传导和带动功能,制定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城乡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根据当前我国土地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本文提出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及如何协调好城乡土地市场的关系,进而提出城乡土地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发展是在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以各具特色、共同发展为基点,以缩小城乡差距、突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发展为本质和核心,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要目标,以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为关键举措,以建立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机制为突破口,采取政府促进、市场推动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城乡统一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统筹东北地区城乡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就业首先要立足于城乡关系的发展现状。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就业人口变动与城市化的关联性不明显、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是当前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统筹城乡就业对促进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消费和增加就业机会、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可以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运行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投资、积极发展中小型企业、扩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和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举措,实现城乡就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敏 《广东经济》2004,(11):42-46
当前,我省珠三角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影响了全省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要求广东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面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我们从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来思考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我们只有跳出农村看待农村的发展,努力探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才能通过解决三农问题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广东实践来看,建立健全农村最低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牵住这条牛鼻子,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破题之解.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使城市体系的经济扩散效应更好地被农村吸收,使农村的经济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在特色经济的联系和带动下,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互动,耦合城乡分离的地理二元结构,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最终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长期贫穷落后面貌,促进云南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促进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而实现,发展生产力则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而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纽带,以此作为研究思路的逻辑起点,通过深入分析集群效应对统筹城乡发展产生的双重作用,提出基于集群理论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吉林省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缩小城乡差距,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分布和配置,加快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块状"分布格局,北方城乡协调水平总体好于南方;(2)不同因子对地级市层次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程度与各地级市之间按各主因子的差异程度不具备一致性;(3)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系统向高水平城乡协调关系演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在经济不断增长,社会全面开放的今天,我国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乡相互作用也日益加强,城乡融合即一体化.这乃势所必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无疑为我们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提供了新的的发展思路.按照这条发展思路顺势而上,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决定了我国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要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针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各级党委要立足实际,在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上作出重大调整,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本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挑战,从长期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工作,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晓燕 《经济纵横》2006,(12):53-56
近年来,吉林省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缩小城乡差距,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分布和配置,加快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