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政府热衷于土地征用的经济分析,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解释其根本原因,接着分析当前地方财政结构,揭示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再深入探讨土地财政驱动了哪些政府经济行为。不可否认,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基础设施投资行为和招商引资行为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解决发展成果共享的问题,最终落脚点应在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中指出.改革开放的主单任务和部署之一是财政通过实施财政政策,运用预算税收手段和预算内外的综合财力,并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着重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和地区分配结构。而如何实施中央对地方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当务之急是建立起承上启下的省级转移支付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对于我们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转移支付英文原意指“转移、转帐”。狭义的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转作下级政府的收入以支付本级支出;广义的支…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收入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体系。收入是由分配制度决定的,而分配制度是由产权制度决定的。人力资本产权具有重要的收入分配功能,人力资本产权缺失是导致初次分配不公、居民劳动收入偏低等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收入分配改革不能绕开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改革对收入分配改革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财政制度是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在经历了明治初期具有过渡特点的民费财政、初步统一的地方税财政和1884年前后的进一步改革后,于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颁布后正式形成。其特点表现为:在财源分配上国税优于地方税;在支出上国政委任事务费占主要地位;在运营上实现了议会的参与。我国学者目前对日本近代的地方财政问题还很少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近代的地方自治制度,乃至战后的地方自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海萍  康松  王静 《改革与战略》2011,27(12):75-77
财政省管县体制的改革不仅是行政管理手段的简单变革,也是涉及地方各层级政府权力的再分配,是一场深刻的地方政府制度改革。“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过程可以分为改革过渡期和改革深化期两个阶段。改革过渡期主要存在利益调整、管理监督和区域协调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改革深化期主要包括行政体制、税收体制、法律体制以及政治体制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应该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6.
刘伟 《新财经》2005,(11):108-108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二元性特征在强化,不能不说是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严重损失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切社会经济矛盾之所以存在,之所以严重,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经济不够发展。就拿我国现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来说,与其说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还不如更准确地说,它首先是一个发展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总部经济和汇总纳税的税收管理制度趋势使地方政府间增值税税收分配矛盾日益显现,但仅以新出台的跨地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为参照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增值税收入在区域间的不合理分布格局,应借此时机改革我国的增值税分享制度,以财政公平原则来解决区域间的增值税税收分配矛盾,使增值税的负税人付出的税收与所获公共产品利益相当,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实质在于有关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财政税收制度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财政税收制度变迁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作用的反应和直接结果。唐"两税制"和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对中央地方博弈下的财政税收制度变迁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94年起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史上一次重大制度创新。经过九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平稳、成效明显,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逐步规范。尤其是2002年中央成功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进一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日趋完善。但是在分税制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间财政支出职责划分不够明晰,收入分享还不尽科学合理,转移支付结构不够优化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涉及到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深化改革,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研究解决。笔者拟结合地…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变迁的原因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与社会利益脱节乃至对立等矛盾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制度变迁 ,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制度变迁。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 ,是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形式改革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李齐云  朱俭 《山东经济》2010,26(3):89-94
本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计量分析,发现尽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间养老金水平的差异,但深层原因还是我国城镇居民养老金的“企业—行政单位”的二元制度结构。养老金改革问题不仅仅是一社会保障问题,还是一个经济利益划分和再分配问题,各方利益集团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着博弈。消除地区间养老金水平的差异的可行措施是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破除“企业—行政单位”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存在很大差距,但探究其根源则各有不同,多数观点认为是要素资源禀赋的差异。文章则认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产生巨大经济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观念、制度创新利益、制度创新主体、制度创新环境等方面。缩小这些差异,就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省管县"财政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曾是地方财政分配的一种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分配模式主要实行这种财政体制.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市管县”逐渐成为地方财政分配的又一模式.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强县扩权、发展县域经济出发,在历经“市管县”之后,又重新回归“省管县”财政体制,“省管县”再次成为财政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马雅丽 《西部论丛》2008,(10):60-6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截至1994年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于分权,通过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给予了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较大的财政收入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励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但分权制度下的财政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在于过于强调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以致于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税基,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振兴地方经济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加强县级财政的支出管理谈几点看法。一、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财政工作如何通过调整支出结构,逐步建立起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财政支出体系?一是改革预算分配管理制度。预算分配管理制度是约束财政资金支出的基本制度,长期以来,它在规范财政资金支出中发挥了较好的调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分配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利益主体和新的分配形势,要求有新的预算分配…  相似文献   

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公平与技率。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中介参数,对宏观调控体系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均起到了明显的调节与推动作用.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憾.严重抑制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内在潜能的有效释放,有鉴于此,本就其中隐含的问题与出路做一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夏龙 《山东经济》2012,(5):20-24
一国的收入分配及其变化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结果。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即在经济发展的后期,经济增长、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均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分权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权力的增加事实上扩大了收入差距。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率转变为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二是推行均衡发展战略;三是在制度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进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时期,这从根本上转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企业运行的环境,也对企业内部机制产生了巨大冲击,这是职工持股制度得以在中国产生和确立地位的根本原因。首先,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为中国股份经济和职工持股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的突破,为个人拥有资本收益提供了依据。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充分动员了各种经济资源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收入分配上改变了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原则,强调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且成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1994年,中央将在全国推行分税制。这一改革,必将给长期从优惠性的财政递增包干体制中受益的深圳乃至罗湖区带来深刻的影响。面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我们必须思考应对的举措。 一、分税制改革对罗湖区财力的影响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规范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分税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作为一项制度,已发展得十分完善和成熟。它的基本原则有三项: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和地方税种;中央、地方分设国税局和地方税局,各收各的税;中央集中必要的财力。这三项,也是我国推行的分税制改革所采用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我们刚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可能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分税制办法原封不动地担过来。我们实行的只能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制。原因在于,实施分税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最重要最直接的问题,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但解决这个问题,又不能过分地减少地方既有利益,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的进程。将是渐进式的、温和的改革,在开始阶段保留财政包干体制的积极成果,经过一个过渡时期,逐步完成新老体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始终面临着两大课题:一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即所有制社会结构的多元化问题;二是全民所有制内部权利结构调整即在产权关系上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讨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争论的焦点在于全民所有制或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国有制的改革,不仅是一个非常复杂、敏感的问题,而且是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最初思路是:通过国家放权让利,促使企业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实体。在放权于企业、工业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等一系列措施以后,企业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部分独立的经济利益。但是,放权让利既没有使企业完全摆脱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地位,也没有调动起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积极性,反而激化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对企业实行责权利三结合,这应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构想,但问题是这个构想却没有建立在有制度保证的坚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