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  相似文献   

2.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3.
也论经济学的科学性——兼与丁文锋同志商榷谢识予一、讨论经济学的科学性的意义在《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第3期读到了丁文锋先生《经济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一文(以下简称丁文)。丁文很好地归纳了有关经济学科学性问题的一些争论,对经济学的科学性作出了一个正面...  相似文献   

4.
在2000年《经济学家茶座》初创时期,詹小洪老师在创刊号(第1辑)上发表的《京城十类经济学人》一文曾经在圈内广为流传,影响了很多经济学人和经济学子。詹老师把中国的经济学人分成了决策圈经济学人、议会经济学人、方案经济学人、讲坛经济学人、课题经济学人、绿卡经济学人、公司经济学人、民间经济学人、诸侯经济学人和报章经济学人十大类。史晋川教授发表在《学术月刊》2005年第6期上的《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研究》和赵红军博士发表在《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2辑(总第34辑)上的《从林毅夫的世行任命看中国经济学家的角色》把中国的经济学人分成了政府(或公众)经济学人、企业(或公司)经济学人和学院(或理论)经济学人三大类。当然,其中一些经济学人可能兼有多重身份(所谓“多栖”)。  相似文献   

5.
徐雷 《生产力研究》2007,(2):3-7,10
《应当重视马克思经济学的边缘化现象》一文作者徐雷教授作为本刊的老作者(本刊1998年第1期曾发表过徐教授的《论中国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引起读者关注),早在2003年3、4月间,徐教授就将此文投给本刊,当时,为慎重起见,本刊曾将此文复印数份,分寄省内外几位经济理论工作者审阅。惜乎,考虑种种因素,终未确定刊发。2005年10月,刘国光先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引起广泛争论。这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徐教授的这篇文章。其间,编辑部曾多次与徐教授电话沟通,现决定刊出,此文以引起我国经济学教研人员关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边缘化现象,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就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动态》期4年第7期刊载了汤在新教授《不要把股份制与公有制对立起来》的文章,(以下简称汤文)对我在《经济学动态》期4年第4期发表的《不能把股份制等同于公有制》一文(以下简称拙文)进行商榷。既然是指名批评,我愿意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7.
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一书(2007年),汇集了中国人民大学林岗教授多年来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其经济思想的难得的机会之窗。书中所收录的论著,写作时间跨度较.长:内容涉及面也相当广阔,主要关涉到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8.
刘国光的文章《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绝非限于教育和研究,而是关系到我国时下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其实践评估。因此,这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走向。兹事体大,不容沉默。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建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重大发展。其中《经济学动态》逐步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学术作用和影响,现已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最喜好的理论经济学刊物。在21世纪全球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承和创新以及超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经济学动态》将与美国的《激进政治经济学》、英国的《资本与阶级》、日本的《经济理论季刊》等世界学术顶尖的著名刊物一起,勾画出一幅靓丽的和体现“劳动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语)的学术风景线,以回应《美国经济评论》等“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朱慧  李树 《经济研究》2012,(9):156-160
<正>"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发起于2003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跨越了十载春秋。十年来,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硕果累累,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进行跨学科和跨院校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和倡导了中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启发和培养了大批中国法经济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值此十周年之际,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2年6月23日至24日在重  相似文献   

11.
迟到的书评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马宝贵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统计思想研究》于1995年与世见面后,同年又在《统计研究》第4期上发表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统计理论体系”一文,向世人全面阐明了该书的思想。在迄今四年多时间里,除了个别人凭感觉对之提出一些异议外,(...  相似文献   

12.
张曙光 《经济学》2006,5(4):1343-1356
20世纪90年代,笔者撰写了不少经济学学术书评,评论过当时出版的一些比较优秀和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并结集出版了《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及其修订版《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笔者也博得了一个“批评家”的雅号。但是,随着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也浮躁起来,好的著作不多,像样的书评更少。一些人请我写书评,有的被婉言谢绝,一些应诺的评论之作,也以批评为主,比较尖锐的,如:2002年写的《金融托管:理论与实践——兼评(金融托管经典案例研究)》(2005),《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制度分析的最新发展与(制度经济学三人谈)》(2005)。最近,读了王曦的大作《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以下简称《总需求》,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觉得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部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有必要予以评介。一方面对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给以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也想借此讨论一下经济研究的道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促进经济学期刊界同仁的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于2014年5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讨论会。会议由《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主办。此次讨论会邀请了《经济研究》、《经济科学》、《经济评论》、《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管理》、《经济学家》、《教学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评论》、《学习与探索》、《经济纵横》等20余家期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2009,(3):1650-1650
本刊第8卷第2期(2009年1月)发表了陈立中的文章《收入增长和分配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经查和陈立中发表在《南方经济》2008年第6期上的《转型期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减少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是同一篇文章。陈立中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南方经济》已经发表他的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本刊,致使本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本刊决定撤销陈立中的发表,并停止接受陈立中投稿五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前言:如何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问题?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1995年,林毅夫教授就曾在《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贺(经济研究)创刊四十周年》一文中,系统阐述过这一问题。十多年来,随着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海内外经济学者、留美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经济学家茶座》也刊登过大量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研究》2006,(2):I0010-I0010
2005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讯,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日前在京召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学术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会议同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著名经济学家胡代光、高鸿业、张薰华、张维达、吴宣恭、杨圣明、有林、程恩富等先后在会上发言或提交了书面文稿。学者们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既可以指导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也可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才成功地改革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2010,9(2):I0001-I0001
为了鼓励规范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季刊)》自创刊以来设立年度最佳论文奖,每年度从《经济学(季刊)》发表的文章中评选出最佳论文一篇。自本次颁奖起,最佳论文奖更名为“Werner Jacksta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奖金为人民币20000元。  相似文献   

18.
一、从《顾准文集》说起 最近,我读过了《顾准文集》,这本书内容广泛,涉及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等。这里只讲经济学方面的内容.看看顾准在几十年前是怎样用经济学理论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1956年.顾准写了一篇近4万字的长篇论文——《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这篇文章发表于1957年《经济研究》第2期。孙冶方在1956年第6期《经济研究》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当代经济研究》杂志的主要创办者宋涛教授,于2011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为纪念宋涛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教育领域及对《当代经济研究》的创办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现特将宋涛教授在本刊1997年第2期发表的"运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生产理论指导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商品生产"一文重新刊发,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0.
在近期的《经济学家茶座》上刊登了一些经济学者关于如何开展现代经济学教学的文章,如陈钊、陆铭等人的《学“问题导向“的经济学》(第31辑)、李俊慧的《巧讲微观经济学》(第32辑),这些文章对我启发很大。身为教书匠,我一直以让上过我课的学生“感觉经济学是一门很好玩的学问,了解经济学是一种思考和生活方式”为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