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变化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金融资产是指居民持有的金融债权及权益性凭证形式的资产,包括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各种债券和股票、储蓄性保险和外币储蓄,其数量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金融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余静文  姚翔晨 《金融研究》2019,466(4):20-38
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通过“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也能通过金融资产需求作用于金融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首先,本文基于宏观数据发现人口年龄结构与金融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伴随老年人口占比的提高,金融结构更偏向间接融资,且以金融行为来衡量的风险偏好程度显著下降;其次,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主体对金融资产需求的角度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风险资产参与行为及风险态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庭老年人口占比越高,家庭参与股票或基金投资意愿及比重越低;对于已持有风险资产的家庭,老年人口占比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会降低。此外,家庭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风险态度,家庭老年人口占比提升会显著降低风险偏好程度,这是其影响家庭风险资产参与行为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股票、债券作为资金融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而且给金融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股票、债券的发行、转让对货币流通的影响出发,探讨中央银行在证券买卖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对策问题。股票、债券发行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一、股票、债券发行使得货币流量增加。就投资于股票、债券的资金构成而言,各投资主体的资金可划分为性质不同的三种形态:一是现实流通的货币,如居民节省日常消费的支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二是处于间歇状态的货币,如居民为购买高档商品、大件农机  相似文献   

4.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资产出现了快速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加大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力度,投资额占比不断上升。通过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研究,表明保险企业的承保利润在下降,而投资收益出现上升的势头,并且对公司整体收益影响很大。公司投资品种中银行存款呈现下降的态势,债券投资为最主要的品种,其占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上升明显,收益率波动大,且保险公司整体收益与该品种投资收益成同幅波动。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
大宗商品市场与股市、债市的互动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债券与大宗商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次序:债券领先于股票,股票领先于商品,这样的顺序得益于金融市场本身的经济晴雨表功能。本文通过协整、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等时间序列方法,找出其中的互动脉络,探讨如何运用这种关系进行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6.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从银行角度来说,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和风险的不同要  相似文献   

7.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间河南省的特大雨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灾后有河南业务的各财险公司快速、高效地进行了保险赔偿,成为我国保险业一个载入史册的典型案例。本文借助有关河南“7·20”特大雨灾的降雨数据和财险公司的赔付以及资产配置数据,考察了特大雨灾冲击下财险公司赔付和资产重置的情况。研究发现:雨灾期间的过程降雨量相比往年变化越大,企业财产保险和机动车辆保险的赔付支出越多,但农业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支出受雨灾影响程度有限,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使用断点回归后仍保持稳健;企业财产保险赔付在排水系统或排污系统建设较好的城市受雨灾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机动车辆保险赔付在排水系统或排污系统建设较差的城市更易受雨灾的影响,并且此次特大雨灾仅在排水系统建设较差且排污建设情况较好的地区对企业财产保险支出存在显著影响;特大雨灾后河南业务占比较高的财险公司表现出扩大再保险业务的趋势,同时,在河南省赔付支出更多的财险公司会卖出股票、买入基金,从债券配置来看,财险公司会卖出企业债,买入金融债和政府债。本文的研究预期能够为财险公司应对巨灾赔偿以及与之相应的再保险业务调整和金融资产重置提供一定的借...  相似文献   

8.
何佳 《新疆金融》2006,(4):44-45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从消费者角度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与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业在规模和结构方面均获得快速发展:从机构改革来看,金融机构由开放前单一的银行制发展为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多元化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银行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比重下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地方性金融机构比重逐步提高.从金融市场来看,已由简单的银行信贷和国债市场发展为信贷、同业拆借、债券、股票、保险等多层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共存的良好格局.金融资产结构随着市场结构变化而显著改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增长,股票债券融资规模的加大,使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间日趋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莫迪利安尼和弗里德曼的LC-PIH模型,对我国居民资产的间接财富效应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股票资产间接财富效应表现比较微弱,债券资产间接财富效应比较显著,住房资产为较微弱的负间接财富效应。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小、股价波幅较大是股票间接财富效应微弱的主要原因,债券收益的相对稳健性使债券间接财富效应相对显著,而住房资产较差的流动性削弱了消费者的短期消费信心,是其表现为负间接财富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一国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但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关注更多的是对其本身制度建设和完善等方面的研究,就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则显得捉襟见肘。本文选取2000-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和因果分析检验,通过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表示经济增长量GDP这两个变量的动态研究,得出结论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且互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公平性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0-2011年美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尼系数、集中指数等分析工具对美国各州政府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公平性、美国联邦和州政府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了美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体公平性较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出了扩大中央财政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所占比重、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权和事权、规范转移支付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准入退出壁垒、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产品差异化等是影响人寿保险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中国保险市场准入、退出的行政性政策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较高,属于寡占 III 型市场结构;寿险业保费规模、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险资产总额占 GDP 的比重、保险资产总额占整个金融资产的比重较低;寿险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鉴此,应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建立市场退出机制,达到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目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税:优化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我国社会保险面临转轨成本、资金缺口和人口老龄化等三重压力,因此,通过依照职工工资总额征收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及生育保险金的方式所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难以满足支出的需求。建议尽快由依靠企业统筹社会保障基金收费过渡到依靠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障税,以法律手段取代行政手段。这既是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机制、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稳定来源的必需,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优化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近年来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变化情况来看,在金融资产总量急剧增加的同时,资产结构也由原来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储蓄存款仍居主导地位,人均居民金融资产水平也较低。后危机时期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长空间仍然较大,资产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储蓄存款将持续减少,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投资将日益扩大,居民资产配置以储蓄为主的格局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这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两个机遇:一是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带来了发展机遇;二是为商业银行个人资产管理业务带来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测算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构建医疗保险精算模型,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增加财政支出,但是支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依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威胁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安全,因而不可持续,但是该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来解决;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该采用“个人缴费+医疗保险基金补助+财政补助”的模式,且个人缴费最高不超过15%;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水平总体较低,财政有能力维持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对此,我国应尽快正式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财政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争议再起。本文根据协整分析技术、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8—2008年中国的季度数据,对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我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房价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大于股价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二,我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股票价格与房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周广肃  边晓宇  吴清军 《金融研究》2020,475(1):150-170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家庭和个人层面数据,考察了户主的上山下乡经历对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山下乡经历显著提高了家庭对于股票及广义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概率和投资规模。机制分析表明,此经历主要通过提升家庭投资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能力来影响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分样本讨论结果表明,上山下乡经历对家庭风险金融投资产生的正向影响在高人力资本、高收入和高社会资本群体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地区养老金缺口出现以来,养老保险的区域均衡发展备受各界关注。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以2007-2016年31个地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区域基尼系数等指标度量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并运用FGLS实证模型探究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整体偏低并存在区域差异,而提高政府对社保和就业的财政支出力度有助于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因此,应提高统筹层级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区域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20.
周烁  伏霖  张文韬  李涛 《金融研究》2022,509(11):136-153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在考虑商业保险“保障”和“投资”双重属性的前提下,实证研究了乐观预期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结果发现,乐观预期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即户主乐观预期程度越高,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越强。进一步区分保障型商业保险和投资型商业保险,发现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的积极影响主要来自对投资型商业保险的需求,对保障型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则不显著。更重要地,不同风险保障能力下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存在异质性影响,家庭储蓄较多、社会保障覆盖较好以及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家庭,乐观预期对商业保险购买的积极影响更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从预期视角理解商业保险市场的“有限参与”之谜,也为提升家庭风险保障和财富增值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