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圜币主要流通于秦国以及与秦相邻的韩国、魏国的一些地区。公元前336年,秦惠文王颁行“初行钱”,为圜币的流行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到秦始皇时代,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的诞生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之后,秦半两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伴随着秦始皇一系列强化统一的政策措施,迅速成为通行于神州大地的货币。  相似文献   

2.
一、秦初的半两钱旧时学术界认为秦半两是秦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 (公元前220年 )始铸。现据出土文物 ,佐以历史文献 ,可以确认秦半两始铸于秦惠文王2年 (公元前336年 )。秦统一货币的政策由来之久 ,秦灭六国后 ,将这一政策和半两钱在全国范围推广 ,为统一货币奠定基础。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青铜铸造的半两和两甾钱,都是战国晚期秦用于商贸流通的货币,每甾六铢,两甾12铢与秦半两计量等同。在秦统一六国后。便退出了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4.
“行钱”辨     
《史记·秦始皇本纪》:“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史记·六国年表》:“(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复行钱。”对于这一段历史,学界历来作为秦铸币史上的重要内容,对于前一项材料,学界很多人认为,这表明秦自惠文王开始铸造货币,或至少是固定货币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即下令统一法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并废黜了各诸侯国流通的各种钱币,将战国时期秦国流通的半两钱,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形态。圆形方孔的铜钱秦始皇确立全国统一流通的半两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综观我国货  相似文献   

6.
马晓曦 《中国金融家》2013,(11):127-128
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自然贝币,还是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等广为流通的古代货币和突骑施、甘肃司钞等珍稀货币……走进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金城兰州的甘肃钱币博物馆,那里展出的珍贵的历史货币都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 ,中国古代的钱币也是源远流长 ,辉煌多姿 ,展现着东方货币文化的风采 ,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着显著的地位。中国历史货币中 ,最具代表性、流通时间最长的钱币形态是方孔圆钱。如果从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全国推行方孔圆钱算起 ,一直到清末民初铸行的最后的方孔圆钱为止 ,方孔圆钱竟流通了两千一百多年 !若再加上其前身———先秦时期的地方性货币圜钱 ,流通的时间就更长了。为什么在先秦众多形态铸币的角逐中 ,方孔圆钱能脱颖而出 ,并成为其后两千多年的主流货币呢 ?这自然与横扫六合的秦国有关 ,战胜者…  相似文献   

8.
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三月甲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起,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钱止.这种以五铢为钱文的铢两货币前后行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放铸、盗铸,五铢钱的版别纷繁复杂,是品种版别最多的历史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9.
汉佉二体钱是古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铸行的一种流通货币,因钱币面文有汉文和古代印度文--佉卢文而得名.佉卢文是公元前三十世纪左右至公元五世纪前后,流行于中亚一代的民族古文字,其国际拼法为KHAROSTHI.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含属货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到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前1023年)纸币“交子”问世,混合流通的硬币和纸币沿用了3000多年。其版本、样式、规格、成色、成本、含量等等要素,几经演变,无不显示出当年社会经济与化艺术、综合国力与民族财力的基本状况。值得一提的是,硬币的产生至今,经过多少风残岁月,依旧是有它特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贾海生  于廷明 《甘肃金融》2002,(Z2):114-123
半两,是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币种之一,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一种金属铸币.对半两货币的品种、版式、沿革及铸造发行等诸问题,先贤虽有详尽的阐述,但对半两货币上铸有纹纪、文字的异体半两,却从未有人系统报导和研究过.1996年12月,甘肃榆中夏官营带有纹纪、文字异体半两的出土,可以弥补这一时期历史的空白.可以说,甘肃榆中夏官营带有纹纪、文字异体半两的出土,是我国古代金属货币铸造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2.
贝币是中国古代流通最早的原始货币.这一历史悠久的实物货币,始于夏,盛于商,衰于春秋,废止于秦.货贝(包括仿贝)在古代货币体系和我国钱币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天然海贝,造型独特,质地坚硬,光彩夺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以交换为主体的多元功能与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本文对仿贝及其功能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探析仿贝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以及它在流通交换中的功能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3.
张良,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89年。战国末期韩国人,因秦灭韩,曾在扬武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谋划刺杀秦始皇,末果。后扶佐刘邦,出奇谋,设巧计,使刘邦由弱到强,转危为安,终在垓下一战,楚军大败,霸王乌江自刎。为成就刘邦的帝王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对此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早的货币——“货贝”。也称贝币,是一种天然的海贝,流通于夏代(公元前2000年前后)。它是以“朋”为计算单位,两系(串)10个或20个叫做一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铸造钱币最早的国家之一,造币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钱币制造的方法主要分为二大类:古代从春秋时期起至清朝中期主要是采用浇铸的方法,称为"铸币",例如:布币、刀币、秦半两、汉五铢、各种通宝钱(方孔钱)等;从清朝后期到现在主要是采用机器制造的方法,即俗称"机制币",例如:大清金币、大清银币、铜元等.春秋以来,我国钱币的制造工艺由铸造演变为机器制造,期间经过了不断改进、创新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嘉 宾 主 持 王允庭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货币是随着商品的流通而自发地产生的。中国的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具有典型的东方货币文化特征。为弘扬中国钱币文化,上海市银行博物馆专门设立了中国钱币陈列展厅,内容分中国古代钱币、中国近代钱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币三部分,陈列钱币精品七百余件。这两期分别介绍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陈列的中国古近代钱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币。中国古近代钱币在原始货币中,贝作为货币使用最为普遍。早在夏代(公元前2100年—前1600年)贝就成为交换的媒介。由于真贝数量不够,以仿制贝代替,其最高…  相似文献   

17.
《商君书》是春秋战国之交时商鞅的代表作,大部分是商鞅的思想,也有一部分是后人根据他的思想所作的追述。商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338年。他是卫国的没落贵族,亦称卫鞅。又因为是贵族之后,也称公孙鞅。早年仕于魏不得重用。秦孝公招贤纳士,他投奔秦,得到信任,任命为“左庶长”、“大良造”(官名,战国初期秦国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亦称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一公元前201年)爆发初期,罗马共和国庞大的军事开支造成阿斯铜币大幅度减重.罗马市场上劣币泛滥,商品交换受阻.为了挽救货币危局,支付军费开支,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211年开始发行狄纳里银币,建立了相对阿斯铜币更为可信、更为稳定的狄纳里银币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 1.将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纳入稳定币值政策之内.采取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应从两个主要方面实施,一是中央银行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投放;二是要强化货币流通量,化解沉淀在流通中的货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流通中货币总量持续高位增长。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末我国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5.84万亿元,比2000年增加4.49万亿元,年均增长10.17%。虽然流通中货币占广义货币流通量(M2)的比率从11.47%降为4.81%,现金漏损率(流通中现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也从23.39%降至11.91%,但10%的年均增长率仍远高于同期欧元、美元现钞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