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蔡涛 《现代乡镇》2005,(6):35-41
劳动力过剩,这一直是困扰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但我国这种劳动力过分集聚在农村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制度安排造成的呢?下面,本文拟先介绍二元经济结构及劳动力转移理论,然后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把我国从1949年以来对农村劳动力的制度安排分成两个阶段来分析,最后再对刘易斯模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经典模型揭示了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方式,但是并未揭示影响转移的内因.职业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职业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趋同对国民经济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持续快速增长,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出现了动态趋同于城镇劳动力价格的趋势,这将对中国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效应。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模拟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与城镇劳动力价格趋同对GDP、投资、出口和净出口有负面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趋同对消费和进口有正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提出要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近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应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部门选择行为展开经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农村迁移劳动力部门选择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解,以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部门之间的性别歧视。主要研究结论为:工作搜寻渠道和个人人力资本状况(特别是教育水平)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部门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和迁出地等特征变量对其部门选择的影响较小;同时,虽然农村迁移劳动力在部门选择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其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特征变量之间的差异,纯粹性别歧视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迁移微观行为机制的理解,同时认为加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是推动中国二元经济快速转型、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进程。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强大拉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则对农村人口城市化产生推力,土地制度的变革、自由迁徙权利的确立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农村人口高速向城市转移的时期,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各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文章利用"推拉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利用对数回归模型对分析框架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模型 ,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 ,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修正和调整。着重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做了定义 ,提出了该模型的一些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涛  宋德勇 《南方经济》2006,94(8):77-84
通过引入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永红 《特区经济》2007,226(11):206-208
人力资源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作者在分析四川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两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后,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建覆盖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四川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大立 《特区经济》2007,(3):153-155
本文结合大别山区的实际,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认为有效转移劳动力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众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内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在建立全民最低生存保障基础上,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促进农村人口迁移。并大胆提出采用“国家购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以土地使用权换养老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e rural homestead transfers (RHT) promo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recent years have resulted in major economic and landscape change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households’ well-beings. Our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e complex relation between RHT, labor migration and households’ well-beings, based on a survey about three pilot rural areas (Changyuan, Yiwu and Wujin, in the Henan,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transfer has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farmers’ income status, and indirectly through labors’ migration. RHT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poorly improved their social security. It has improve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households,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 farmer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had very limited influence on thei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freedom.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提升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培 《特区经济》2009,(6):191-192
国务院32号文件提出促进新疆农民增收、改善民生是当前新疆经济工作的重点。现实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这一问题的切入点,本文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转移理念,尊重市场机制和转移规律,从人的需要角度出发,大力发挥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对劳动力转移的共同作用,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培训来提高农民的实践技能,提升劳动力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成谢军 《特区经济》2009,240(1):181-183
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村人口迁移理论作了简要回顾,重点论述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与托达罗模型,并结合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探讨人口迁移对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民工荒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民工荒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our demographic factors, namely, birth, death, natural aging, and net migration, on population ag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W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 data and the 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Survey data for the 2007–2013 period and apply a decomposi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hapley method.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we include migration in our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find that natural aging is the primar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population aging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Further, migration may accelerate population aging in rural areas. Moreover, migration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areas, while widen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areas. The effect of migration is larger than those of birth, death, and natural aging on income inequality. The robustness checks confirm thes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依存关系的历史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显洲 《特区经济》2007,224(9):120-122
1978年前,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相适应,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受到了禁锢,1978年后,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农业劳动力进入了快速转移的历史时期;1996年后的重化工业化浪潮又使得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减缓。中国的经验表明,农业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合理、有序转移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