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真 《经济问题》2005,(2):55-57
围绕“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在吸收对“三农”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解决“三农”问题,既要通盘考虑,更要重点突破。具体是:突破农村问题的重点是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突破农业问题的重点是走以农业产业化为实现形式的工业化道路;突破农民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本质在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它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农村改革相对滞后。农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造成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本尝试从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理论视角来探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论"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月明  赵金龙 《经济问题》2006,(4):45-47,80
“三农”问题是近十多年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被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农民收入问题是三者中的根本性问题。但“三农”问题的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不仅仅在“三农”本身,而是宏观经济发展中阶段性矛盾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三农”瓶颈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农”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瓶颈的重要组成。改革开放以来,保山市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获得了喜人的进步,“创绿”活动已深入广大农村:施甸县姚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今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后发型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当今我国的“三农”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特殊性看,“三农”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既包括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前存在的,如农业管理体制中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互脱节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又包括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形成的如政府行为和政策调整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其中许多矛盾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反映,或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矛盾在城市经济运行中的体现。比如…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 ,保护农民的利益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二元”结构的矛盾。“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工业化迅速而城市化滞后。“二元”矛盾不是趋向于缓解 ,而是趋向于加剧。这说明“三农”问题将更趋严重 ,不能靠局部性 ,临时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只有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促进城市的生产因素向农村流动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快城市化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才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祥 《技术经济》2003,22(11):16-16
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农业、农村、农民 (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 ,历史上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这说明“三农”问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是一部农耕文明史 ,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首先 ,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 ,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社会 ,对全国来说至关…  相似文献   

8.
陆解芬 《经济论坛》2004,(2):107-10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绕不过去的关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财政作为党和政府支持和保护“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解决途径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自然和自身的原因,还有体制和政策的原因。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是:立足于农内,出路在农外,政府为主导,落脚于自身。  相似文献   

10.
曾芬钰 《经济问题》2002,(12):73-74
当今我国“三农”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说到底是就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外部、农村外部,只有跳出“三农”,才能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11.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3.
刍议环境税的"大棒"与"胡萝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税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的重要税种,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很多年。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鉴于西方实施环境税的经验,本文认为,政府在征收环境税时,应注重其大棒与胡萝卜双重效应,分析其短期与长期效应,权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税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6.
苏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始终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于苏南的乡镇企业,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90年代初期因浦东开发带动的外资涌入,使这里的外向型经济独领风骚;20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制,为苏南经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9.
徐翔 《开放时代》2011,(3):46-60
"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严父模式"与"慈爱父母模式",考察儒家(孔孟)的"家—国"观。作者试图指出,儒家的家国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之父母"观念更接近莱考夫理论中反权威的"慈爱父母模式"而非"严父模式"。由此,作者尝试从权利和道德两个面向重审"国之本在家"的意义,及其可能启示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