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土地整理的战略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科学发展观和土地整理的关系,确定土地整理新理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研究结论:科学发展观应确定为中国土地整理新的战略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开发整理战略重点的新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中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战略重点的准确定位,对确保土地整理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根本要求决定了中低产田整理在中国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结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战略重点应确定为:以土地整理为主,其中以基本农田整理为重点,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中低产田整理为土地整理的重中之重.并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导向,评价标准和验收办法以及项目实施的产业化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我国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特尔斐法确定其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用定量化的方法为规划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以重庆市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目的:引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机制,探索其方法。研究方法:借鉴比较方法。研究结果: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分析其社会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程序,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研究结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编制《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将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边丘陵山地类型区等3个工程类型区,环湖圩田平原、河网平原、河谷盆地、岗地低丘、红砂岩类丘陵、丘陵低山等6种工程模式。研究结论: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主导限制因素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的确定,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提供基础,为规范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浅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地整理实践及相关法律规定中都要求对土地整理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目前我国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与方法体系尚不完善.通过分析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涵与特点,提出指标法与图层叠置法相结合的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以期为完善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建议开展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研究、形成具体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20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工程和信息技术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聚焦以生态优先的国土整治与开发,催生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监测及可视化等研究热点;国外研究侧重于土地整理再分配、土地复垦评价体系、土地开发的环境问题、生物修复技术、土地动态监测及评价.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国土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开发、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方法、动态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所发展.2020年,将继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学科体系、研发污染土地修复新材料与技术,以及加快土地信息技术多维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进一步计算两套规划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得出方案一是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方案一针对北碚区的实际情况,侧重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是用于中央确定的耕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经中央批准的耕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和对地方耕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补助的资金,资金来源于中央所得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30%部分.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是指省级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和中央补助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以下简称资金),其资金来源为: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土地闲置费、财政预算安排的开发耕地专项资金、中央补助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按规定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其他资金(不包括用于中央配套的农业开发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并量化地下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性价值,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外部性价值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服务重置成本法、归纳演绎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1)以SDGs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产”和“城市地下空间服务”的概念及外部性价值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服务重置成本法的货币化评估方法框架;(2)提出了基于外部性价值评估的地下空间规划决策及使用权价格评估方法;(3)青岛市市南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产生的正外部价值(外部效益)大于负外部性价值(外部成本),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兼顾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外部性价值评估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决策和土地管理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方法为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利用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全面、合理、可行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2.
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研究目的:提出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土地价格评估法。研究结果:中国征地补偿标准可以根据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际损失和政府出让土地价格对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支付能力分别进行计算,区分土地财产权和农民公民权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参与式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为全国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尤其是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研究方法:参与式规划方法.研究结果:以参与式规划方法在江西省黄岭小流域的应用为例,探讨了参与式规划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论:参与式规划方法有利于规划方案编制的科学、合理和易被公众接受,也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把概念规划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其编制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概念规划是为城市规划服务的,通过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对比可知,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可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研究结论:引入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强化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引导空间分区,指导用地指标分解以及用途管制规则,促使指标控制与分区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不同政府失灵的成因、影响与相互关系,探索相适宜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及实现路径,为国家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逻辑分析与框架设计。研究结果:中国当前的建设用地配置存在两种政府失灵,并且这两种政府失灵涉及不同类别的政策问题,因而单一的技术性对策无法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故需要依据不同的问题特征,设计构建综合性的政府失灵改良框架进行指导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建设用地配置同时存在政府失灵Ⅰ与政府失灵Ⅱ。前者发生于政府内部,以央地关系失衡下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机制失效为特征;后者发生于政府外部,以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机制、扭曲土地资源配置为特征。对应于这两种政府失灵,本文设计涵盖6类调控工具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其中,针对政府失灵Ⅰ,主要有观念性调控、规划性调控和经济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转变形成目标相容的管控理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入指标交易与管理平台等;针对政府失灵Ⅱ,主要有规则性调控、探索性调控和产权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健全土地市场运行规则、探索创新存量土地开发模式、构建现代土地产权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省域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升于一体的经济可行的手段之一。在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层次聚类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对江苏省各地区耕地整理综合潜力进行了分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碳氧平衡法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应用碳氧平衡法探讨区域生态用地需求量的测算方法,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碳氧平衡法,生态服务功能法。研究结果: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是在不断调整绿色植物和多种释碳耗氧关系基础上实现的。研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消耗与供应关系及其分配特征,有助于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应用上述方法开展了测算郑州市2010年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解决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必须界定"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区分土地生态功能多元性。研究表明基于碳氧平衡法测算区域生态用地需求量的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应当从生态用地角度重新审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使其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改革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研究目的: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因果分析.研究结果:指出以分配指令性控制指标为特征的<1997~20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失灵的原因;提出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思路.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革的内容是:把耕地保护放到"五个统筹"的发展观中来,确定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目标;改指令性控制指标为预测性、指导性规划指标;以纠正市场失灵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改目标规划为行动规划;强调全过程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其中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论述"土地退化中性"的概念内涵、理论框架、实践探索与潜在风险,为中国生态文明框架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和美丽国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围绕平衡机制构建,基于土地数量与质量"无净损失"这一具体目标,多措并举阻碍、减少与修复自然环境恶化,继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协调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发展的目标;(2)来自国外的经验证明,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在实践中仍存在评价指标及参数选择标准化、土地规划与中性目标的有效衔接、政策法规与部门职能界限模糊、各类要素供给滞后、多方主体间利益协调等问题;(3)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经验,对于中国正在推进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创新等都有重要启示.研究结论:面对中国日趋复杂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可以借鉴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和思想,统筹国土空间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优化国土空间整治修复结构布局,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