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采用Diamond模型对公共投资及各项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1980~2005年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单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及各项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短期效应;经验结果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政府支出挤出了私人投资而公共投资则挤入了私人投资,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在长期和短期都挤出了私人投资,社会文教支出长期挤入了私人投资,短期挤出了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重新界定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季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一定挤出效应,而长期均衡关系上则表现为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3.
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挤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分析方法从短期与长期、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替代与互补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具有替代性,增加公共投资会"挤出"等量的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公共资本对私人投资具有正外部性,可提高私人投资的边际产出从而"挤进"私人投资.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方向由这两种对立效应的相对强弱决定.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部门投资在挤进的同时又有挤出,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挤进效应.政府在公共投资政策的制定和把握上应加强对私人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使私人投资者产生正确的理性预期,将项目投向更有效率、更有作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选择VAR模型,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是否存在挤出效应。通过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对GDP、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私人投资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根据我国1978年~2004年的数据测定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投资还没有对私人投资造成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SVAR模型的政府投资挤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焦点,而且是财政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三变量SVAR模型分析表明,中国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私人投资,且不利于产出增长,从而建议政府制定有利于私人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优化投资结构,明确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衡量挤入、挤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利用模型定量地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浙江省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得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内投资存在挤入效应的结论,并分析了产生挤入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债对于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福铁 《财经研究》2004,30(8):52-56,144
文章采用Granger因果测试模型和1980~2000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国债融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即对挤出效应理论(crowding out effect)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债融资实际上尚未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挤入"还是"挤出"了国内投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投资的绝对挤入挤出模型,由此修正了已有的相对挤入挤出模型存在的不严谨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影响。最终结论表明: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不显著;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则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在西部地区,FDI的挤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柳建光  杨晶 《当代财经》2005,(5):103-106
在关于国债投资拉动社会投资效果的争论中,国债投资是否存在挤出效应成了焦点之争。本文从经验上分析了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具体测算了1998-2002年各年国债投资所带动的社会投资。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我国的国债投资基本上不存在挤出效应,而且随着国债投资项目的深入进行,它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效果一年比一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性质的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实证分析了不同功能性质的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挤进了私人投资,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则挤出了私人投资.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将聊引入投资模型,进行FDI对我国国内投资挤入或挤出效应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当期效应看,全国FDI对总投资增加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的FDI对总投资有显著性的正影响,而西部FDI的增加,具有减少总投资的效应;从长期效应看,就全国整体而言,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但并不显著,东部以及西部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但并没有拒绝对临界水平1的虚拟假设,因而FDI对国内投资的这种挤出效应并不显著,而对于中部,FDI对国内投资具有很强的挤入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1996年至2008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数据基础上建立的Panel Data模型,表明房地产业的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产生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政府投资直接介入房产开发领域,在土地资源、信贷资金等方面与私人投资形成了竞争关系,政府大规模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也相对减少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从而挤出了房地产业的私人投资。建议房地产业的政府投资应从房产开发领域转向并集中于土地储备开发领域,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资应从直接建设住房逐步转向需求补贴。  相似文献   

13.
王华品 《时代经贸》2007,5(10X):104-105,107
本文建立了衡量挤入、挤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利用模型定量地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浙江省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得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内投资存在挤入效应的结论,并分析了产生挤入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级公共投资的区域效应: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VAR模型考察了省级公共投资对就业和产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更多地表现为以邻为壑;而产出效应则主要体现为互利共赢。在就业效应方面,本地区公共投资对超过半数地区(16/26)的就业产生挤入效应;而区域外公共投资则对多数地区(18/26)的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从公共投资总就业效应看,公共投资促进了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三大就业地带的形成。在产出效应方面,本地区公共投资对17/26的地区的产出产生挤入效应;而区域外公共投资仅对3/26的地区的产出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把公共资本投资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都可能具有正效应也可能具有负效应,取决于民间经济主体消费跨时替代弹性大小。其次,我们利用向量自回归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4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两种形式的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更为显著,而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正影响较小,且在短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对我国今后科学制定财政政策和选择公共投资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FDI对“长三角”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衡量挤入挤出效应的数量模型,以1986-2006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FD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对FDI对长三角地区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FDI对国内投资均为挤入效应,江苏和浙江的挤入效应较显著。而上海则呈现出较弱的挤入效应。文章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兴 《经济论坛》2009,(12):32-36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一直是研究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Agosin和Mayer(2000)的总投资模型,选取2003-2006年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流入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同时本文对挤出效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把政府投资划分为基础设施投资、社会投资、直接投资等三个部分,并分别建立三个SVAR模型,以揭示每一类政府投资冲击对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同动态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从长期累积效果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社会投资冲击有利于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增加;直接投资冲击则会抑制居民消费和挤出私人投资。因此,应适当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即适当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社会投资,同时减少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198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加入健康投资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1.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效用.2.加大健康投资可能对其他资本的积累产生挤出效应.针对所得结论,对我国健康投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19180-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出口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统计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和Johansen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就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长短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研究发现: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做出了正向积极的贡献,其长期效应明显优于短期,且长期效应对短期波动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商长期投资,并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强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政策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