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1年在陕西安康地区进行的移民搬迁和农户生计专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来分析农户禀赋对生态移民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家庭的劳动力数量、拥有手艺和技术、外出务工经历的人数、家庭耐用资产、急需大笔开支可求助户数、家庭现金收入以及所处社区是否为集中安置区、到镇上的距离等因素对生态移民风险应对策略有着显著的影响;移民的集中安置、距离乡镇中心距离越近会降低移民面临风险时采用具有消极性的应对策略;自然资本是生态移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最不显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陕西省3县6镇863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粗略精确匹配方法估计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选择及家庭收入的影响,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产业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参与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生计活动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2%和14%,但该政策对贫困户是否选择经营商业和外出务工影响不显著;相应地,产业扶贫政策显著增加了贫困户的农业种植收入、畜禽养殖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减少了外出务工收入,但该政策对经营商业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可见,产业扶贫政策在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效果良好,贫困户在该政策引导下将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活动,同时减少了外出务工的时间,即生计模式向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以期揭示和评估湿地生态补偿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湿地生态补偿效率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模型及广义精确匹配法。研究结果:(1)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有助于农户生计策略转变,可提高农户生计非农化及多样化程度。除此之外,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实际经营耕地面积、金融机构借贷以及家庭社交情况等也会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显著影响。(2)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使政策参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增加6 459元,家庭人均收入增加1 756元。(3)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不同类型的生计收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商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具有负向效应。研究结论:政府应继续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多元化综合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农户由传统的“单一生计”转向“生计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拓宽农户增收途径,降低农户生计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以此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保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此背景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的主要目的:一是脱贫攻坚战能否让部分农户更有意愿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二是发现具备不同特征的农户会做出何种生计策略的选择,为后续贫困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方法 文章首先基于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扶贫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扶贫效果的分值;其次,运用Logit模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扶贫效果提高1%,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27.47%;增加0.067hm2(1亩)土地,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4.5%;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要生计策略的概率比不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低58%;增加1个劳动力,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降低36%。还发现相对于传统种养(植)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现代特色种养(植)殖业更吸引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基于稳健性考虑,采用bootstrap方法扩大样本量和加入冲击变量对Logit模型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扶贫效果和土地规模、外出务工技能、劳动力数量等农户特征显著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 性别、年龄、社会关系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清晰识别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后期土地流转政策及农户生计引导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内蒙古4个市区的380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参与土地流转和未参与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客观评价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的影响。[结果]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的生计转型产生了显著影响,拥有较低自然资本和较高金融资本的农户倾向混合型和务工型生计策略,同时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家庭更倾向于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而不是采取农业型生计策略。[结论]农地流转后,农户从繁重的种植业活动中得以解放,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生计策略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传统的主要依赖种植业到经营养殖业、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非农行业,多元化了农户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4月在周至南部山区的农户生计调查数据,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参与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农户,但参与退耕通过户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时间变化对中低水平的农户收入也仍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结论:为巩固退耕工程成果,当地政府应提供信息,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外出务工等非农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为理论框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了农户的生计资本综合指数,并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标准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粹农业型、外出务工型、农工兼顾型和当地非农型四类,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计资本组合下的农户生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资本整体偏低,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分化;耕地面积缺乏但人力资本丰富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外出务工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不足且耕地严重缺乏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当地非农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充足的农户多选择农工兼顾型生计策略。在农户生计资本类型中,人力资本及其配置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本对农户农业生产策略的黏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方面,且其黏性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物质资本对农户农业生策略产的黏性作用较强,主要通过家庭物质资料和社区公共设施指标发挥作用;虽然农业贷款从政策导向层面扶持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但农户的自发存款多用于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的自发投资效应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6年在山东省和河南省开展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调查"所获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概率显著降低0.161。运用工具变量的CMP估计法和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仍然显著。进一步地,通过区分农户是否以务农收入为主和务工距离的不同,分析不同兼业程度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本文间接验证了外出务工的影响包括积累能力的积极作用和改变从业重心的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并发现:从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影响的差异看,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的主要作用人群是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而对于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因此,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流动,释放要素生产潜力,帮助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积累能力,是推广和普及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东梅 《中国农村经济》2006,(3):48-52,58
本文以宁夏最大的扶贫开发移民区——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为研究背景,对比分析了该地区搬迁农户在其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水平的变化,并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移民能够明显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但从长远看,单纯依靠农业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改善其生活水平,因而,需要从其它角度(例如通过外出务工)着眼来提高其总体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易地搬迁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北省十堰市龙韵村115户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政策实施对搬迁农户生计的改善情况,并通过移民农户对扶贫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扶贫效果。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增加,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优化了贫困户整体生计结果,精准扶贫效果显著;(2)农户对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效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71,提升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及幸福感;(3)易地搬迁可持续减贫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防范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生计多样化成为农村地区消除贫困的重要选择,对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农户生计的多样化水平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通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对甘肃秦巴山区的385个村庄的1 200个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因素。[结果](1)甘肃秦巴山区农户生计多样化指数越高,农户的平均收入就越高;样本中有9. 25%农户只有一种收入来源,且近1/2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在0. 1~0. 5,总体上生计多样化水平较低。(2)生计多样化指数的12. 35%变异是由农户居住村庄的外部环境导致的。在不引入村庄层面的变量时,发现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情况、耕地状况、园地状况、固定资产状况、退耕还林(草)对生计多样化有显著影响。(3)引入村庄层面的变量后,发现村庄的高程对外出务工情况,耕地状况影响显著,村庄的收入状况对教育的重视状况的正影响显著,村庄距最近乡镇的距离对教育的重视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的反作用影响显著。[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种植养殖技能的培训;加大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资金与税收、金融政策等支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加快生态移民进程等促进生计多样化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倍差法、PSM-DID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资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增强社会信任程度促进农村家庭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原本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促进这类家庭的生计策略向非农化转变;对于原本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不仅促进这类家庭继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还可以增大其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对于原本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会强化这类家庭继续采取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数字支付和数字借贷对农村家庭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质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本文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外出将务工收入用于机械投入而部分替代了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动力约束,因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粮食作物的种植概率和种植比重无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多数成员外出务工时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虽然劳动力务工所得收入对劳动力流失有一定补偿作用,但这种补偿作用仍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流失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农机补贴、提升农民尤其是户主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贫困山区不同耕地细碎程度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地域分异的影响,为贫困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研究区左权县4乡镇87个村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主要分为耕作、兼业、务工3种类型;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存在地域差异性,主导影响因素有高程、平均地块面积、地块密度、灌溉能力和农机通达能力;受耕地细碎化影响,轻度细碎区域农户更倾向于耕作,中度细碎区域农户更倾向于兼业,高度细碎区域农户更倾向于外出务工,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可以分为纯农型区域、兼业型区域和务工型区域,并针对每个区域提出具体脱贫措施。研究结论:耕地细碎化对贫困山区不同区域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地域分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对比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生计现状,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推动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量和生计资本稳定性的建议。方法 文章引入主观满意度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建立适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究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持有量变化,并对其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1)者相镇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搬迁后生计资本综合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物质资本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下降;(2)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后生计稳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搬迁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多样性降低,非农业生计多样性提升;(3)搬迁后农户生计耦合度提升4.059 6%,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由低度耦合提升至中度耦合。结论 者相镇安置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类生计资本指标差异明显,推动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的均衡发展和提高收入多样性,可帮助搬迁农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16.
家庭务工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家庭务工的视角,探讨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CFPS农户调查数据和Probit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农地转出方面,外出务工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有效促进了农地的转出,而农务帮工与其他务工对农地转出行为均无显著影响;(2)农地转入方面,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影响差异性显著,外出务工与其他务工对农地转入都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务帮工则对农地转入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帮扶和引导,提高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减少家庭生计对土地的过度依赖,促进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验男性外出务工致使女性成为家庭事务的主要决策者,这一变化特征是否对农村集体行动产生影响。利用陕西、甘肃、宁夏3个省份849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探索外出务工、女性决策对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法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人数越多,村庄集体行动的参与程度越低;(2)务工人数对家庭事务是否由女性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人数越多,女性决策概率越大;(3)女性决策对集体行动参与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其平均处理效应约为-0. 3。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农户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本文就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农业生产性投资、农业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以及农业生产结构四个方面的影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多数研究都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带来的劳动力流失和汇款流入分别对农户的农业收入产生了消极和积极的影响。但是,流入汇款带来的积极作用不足以抵消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消极影响,农户的农业生产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有所降低。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户与其它农户对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程度存在差异。务工农户减少了对农业的投资,这非常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此外,农户的生产结构因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发生了变化,但是具体怎么变化,利用不同样本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会改变农户生计资本的储量和组合形式,从而使得农户的生计策略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生计结果。研究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政府更好地精准扶贫,完善农村金融创新制度提供实证依据,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5个县(市、区)562户农户问卷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Probit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 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政策实施后,研究区农户务农的比例下降,当地打工的比例有所上升,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成为他们的主要生计策略;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农户进行务农和外出打工的概率显著低于没有参与的农户;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农户进行当地打工和个体经营的概率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农户。结论 当地政府在继续推广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同时,应帮助农户了解和认知参与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相关政策,提高农户“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参与度,并且对“三权”抵押贷款机制进行拓展,使其能够用于更多的产业发展,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当地就业机会;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致力于教育发展和大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并利用当地区域产业优势资源合理引导农户寻求适合自身情况的生计发展模式,实现农户脱贫致富及其生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策略的多样化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运用无序多项选择模型探讨了信息获取媒介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进一步为了克服变量间互为因果关系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工具变量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内生性分析。研究表明:(1)相对于务农主导型,传统媒介使用频率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或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并对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对于兼农型,现代媒介使用频率高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2)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杂志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与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电视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小;报纸媒介、互联网媒介(包括手机上网)和手机定制消息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普通话能力及家庭经济水平等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3)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依然促进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