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银行理财服务合同缔结过程中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为视角,首先分析了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其法理基础,然后将合同缔结过程分为要约邀请和磋商缔约两个的阶段,区分了不同阶段银行所应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义务,最后为银行理财服务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银行理财服务合同缔结过程中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为视角,首先分析了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其法理基础,然后将合同缔结过程分为要约邀请和磋商缔约两个阶段,区分了不同阶段银行所应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义务,最后为银行理财服务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银行理财服务合同缔结过程中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为视角,首先分析了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其法理基础,然后将合同缔结过程分为要约邀请和磋商缔约两个阶段,区分了不同阶段银行所应承担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义务,最后为银行理财服务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璨 《保险研究》2013,(4):95-100,88
保险说明义务面临被法院滥用的困局,凸显出此制度程序化蜕变的既定事实与保险消费者保护目标之间的冲突。其根源在于,单个先合同阶段义务的制度供给与全方位消除保险消费者信息劣势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借鉴德国关于先合同阶段义务群的立法经验,构筑以保险人和保险中介的建议义务、信息提供义务为主的先合同阶段义务群机制,以缓冲说明义务制度的适用压力,实现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公平目标。  相似文献   

5.
5在消费信贷的合同网络关系中,如何处理买卖合同与信贷合同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利益保护。在特定条件下,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需要赋予此两个合同相互影响的法律效力。但是,这种特殊的法律效力只能由消费者主张,否则将使银行承担过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最为核心的权利之一,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正当性基础是平衡正义、消费者的弱者地位及其意思表示不自由。而数字电视提供者滥用其垄断地位以格式合同剥夺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极大冲击了契约自由原则。政府与数字电视提供商利用"公共利益"之名合法化其自身利益,损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因而,应完善垄断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执法及诉讼机制,更好保护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7.
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寿险业的惯例。由于各种原因,不可抗辩条款还没有引入我国的人身保险合同,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寿险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均与之缺失有关。在目前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是大势所趋。它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的信心,树立行业新形象;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寿险业改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我国金融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英美两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以因特网为交易平台,突破了传统商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有取代传统商业之势,但是其虚拟性、高技术性、无纸化等特征,也爆发出了网络隐私、信息欺骗、格式合同陷阱、公平交易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因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后提出了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引入不可抗辩条款促进我国寿险业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寿险业的惯例.由于各种原因,不可抗辩条款还没有引入我国的人身保险合同,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寿险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均与之缺失有关.我们认为,在目前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是大势所趋.它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的信心,树立行业新形象;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寿险业改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随之产生。虽然消费者藉此获得了丰厚收益,但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消费的风险性。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相比国外较为成熟的法律机制和保护机构体系,我国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缺陷致使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概述金融消费者权益内涵、研究国外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和相关措施,探索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有效途径,以推进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逐渐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特别是加强金融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保护对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对金融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保护却极为薄弱。本文以金融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为视角,分析了金融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主体为视角,在总结英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经验以及国内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专业化,是指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合同关系,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金融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包含承诺要素,如果承诺信息不可信或超出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必然严重影响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金融消费群体迅速壮大,研究和探讨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有着...  相似文献   

15.
徐慧娟 《金融论坛》2005,10(1):57-60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在与金融机构的合同关系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为消费者提供适当的保护,促进公众对金融制度的了解,维护公众对金融制度的信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一项重要的监管目标.英国采用的金融巡视员制度是实现该项监管目标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英国金融巡视员服务公司(FOS)的成立背景、职责和运作以及争议处理程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在金融制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适当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并维持消费者对我国金融制度的信心,从而保证我国金融市场长期稳健地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探索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效路径和完善举措,供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保险消费者正当权益保护是保险领域的重要工作。欧盟在消费者保险合同的管辖和冲突规则方面,形成了倾向保护保险消费者的自洽体系。通过限制意思自治原则,欧盟确立了以保险消费者住所地法院为核心的管辖权体系,和以保险消费者经常住所地法为核心的冲突规则体系。我国在涉外保险消费者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应借鉴欧盟的经验做法,拟定倾向保护弱方的消费者保险合同管辖和冲突规则,实现涉外保险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程序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注定是保险行业重塑诚信品牌,引领保险消费者信任感的回归之年,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缘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和保险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所引起,诸如机动车辆保险"霸王条款"、 "高保低赔"、 "无责不赔"等"理赔难"情形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诉讼案例成为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车险诉讼案件急剧增多,司法实践中多以保险人败诉结案,主要涉及保险人惜赔、拖赔、拒赔等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情形.本文主要意图在于以车险合同诉讼案例实证分析的方法,以100个样本案例为研究对象,从保险业务流程对损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样本案例进行分类人手,揭示审判机关以多元化的保险法律调控手段和方式来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探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的成因;分析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应当采取的积极路径,提出构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六项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理财业务中,银行与消费者存在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对称、利益冲突等,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银行在理财服务合同缔结过程中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义务。其中,在要约邀请阶段,银行针对的是不特定的消费者,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原则上应使目标市场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具有平等地知悉相关信息的权利,即一切可能对潜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都应披露;在磋商订约阶段,银行针对的是特定的消费者,应履行说明义务,根据消费者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加以区分,有针对性进行解释说明,以确保每一位消费者都切实理解了合同内容。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金融素养教育对于提高金融消费者资产配置能力与风险识别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良好经验》作为各国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实践的经验总结,为我国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本文以《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良好经验》为蓝本,以我国居民金融素养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为基础,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阐述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素养教育模式体系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