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寿险业的惯例。由于各种原因,不可抗辩条款还没有引入我国的人身保险合同,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寿险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均与之缺失有关。在目前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引入不可抗辩条款是大势所趋。它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的信心,树立行业新形象;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寿险业改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把不可抗辩条款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这次保险法修订的最大亮点之一,必将对我国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深刻影响,是我国寿险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3.
刘子操 《上海保险》2010,(7):5-7,29
不可抗辩条款又称之为不可争条款,其主要内容是:人寿保险合同生效一定时期(一般为两年)之后,就成为不可争议的文件,保险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主张保险合同无效或拒绝给付保险金。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采用了不可抗辩条款,我国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保险法》也引入了这一条款,  相似文献   

4.
陈艳红 《金卡工程》2010,14(3):245-246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Ⅸ保险法》正式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有利于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确保中国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行,提升保业的社会信用度,增强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不可抗辩条款的概念、发展历程作出了大概的诠释,指出不可抗辩条款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将不可抗辩务款纳入我国Ⅸ保险法》具有必然性、特殊性和渐进性,最后立足我国国情,展望了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保险法》修订案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重塑保险行业的诚信形象,改善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新《保险法》引入的不可抗辩条款存在的问题,认为该不可抗辩条款置于一般保险合同部分,且没有规定适用例外情形,可能会给保险从业人员带来困惑,并引发一些保险赔案纠纷,文章最后提出以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完善不可抗辩条款。  相似文献   

6.
不可抗辩条款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审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修改更加突出了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令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把不可抗辩条款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这次保险法修改的最大亮点之一,必将对我国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深刻影响,是我国寿险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谭微 《云南金融》2012,(4X):302-302
新《保险法》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新法较旧法有几个突出的特点。新法明确了人身保险在保险业中的地位;实现了《保险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对接,统一了法律口径;加强了对投保方合法权益的保障;加大了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笔者着重从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免责条款、格式条款失效的规定,理赔程序和时间的规定几方面分析了新法更有力地保障了消费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谭微 《时代金融》2012,(12):302
新《保险法》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新法较旧法有几个突出的特点。新法明确了人身保险在保险业中的地位;实现了《保险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对接,统一了法律口径;加强了对投保方合法权益的保障;加大了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笔者着重从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免责条款、格式条款失效的规定,理赔程序和时间的规定几方面分析了新法更有力地保障了消费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王斌 《金融博览》2002,(2):43-44
保险不可争议条款,又称不可抗辩条款,是指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经过一定期限(称为可争议期间)后,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违反最大诚信原则为由来否定合同的有效性,解除保险合同或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保险法>第16条正式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的引入必将对我国保险业的经营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梳理了国际不可抗辩条款引入的缘起及其发展进程,力图从国际视角分析引入该条款的必要性,并重点剖析了其对保险业的正面及负面影响,进而在分析我国不可抗辨条款立法目的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保险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之立法不足与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以顺  刘宝琳 《上海保险》2010,(5):22-25,37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我国制定于1995年的《保险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新《保险法》在制度设计上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突破,将“不可抗辩条款”引入保险合同法律规范之中,以限制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维护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权利,这是本次《保险法》修订最明显的变化和亮点之一。不可抗辩条款被引入保险法中,无论是对保险人还是对保险相对人的利益而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规定较为粗略与模糊,与国外寿险业通行做法相比也有差别。本文介绍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基本含义,分析其价值功能,针对我国有关法规存在的粗略之处,提出加以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可抗辩条款(Incontestableclause,又称无争议条款、不可争议条款)的适用在国际上是保险业通行惯例,在我国的保险立法中仅适用于对年龄的误告方面,而对身体健康告知并未有不可抗辩期限的规定。本文就是否适用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对保险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周倩 《金卡工程》2010,14(9):186-186
不可抗辩条款是新《保险法》的一大亮点,此条款的引入迅速在法律界及保险等相关行业引起了巨大争议。本文试图阐述我国引进此条款的必要及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意图对我国在此条款立法上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可抗辩条款起源与引入的介绍,明确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适应国际保险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为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不可抗辩条款,寿险公司不仅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而且在营销、承保和理赔等运营环节方面理顺流程,细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寿险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方永中张良华一、寿险业发展现状我国1982年恢复国内人身保险业务,在国务院1985年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以前,我国人身保险是人保独家经营的。此后,中国人民银行依条例陆续批准设置了中国太平洋保险...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28日,新<保险法>颁布,其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适应国际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迎接外资保险的挑战.本文回顾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历史进程,并对其修法价值进行了陈述,最后立足国情,对不可抗辩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我国修订《保险法》增设“不可抗辩条款”是立法的进步,但因其未将投保欺诈等情形作为不可抗辩的除外适用规定,致使该类案件的司法处理无所适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制定中对保险人受欺诈后撤销合同诉求之支持,先定后删,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又将其作为待定议题,使学界对保险合同撤销权与解除权竞合时的“排除说”与“选择说”之争更趋激烈。深入研究所得结论是:在投保欺诈背景下,保险人应依法享有保险合同撤销权。主要理由为:投保人自觉履行健康询问时的如实告知义务是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在要求;依赖保险人的事先防范无法阻止欺诈;公正的司法不应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支持恶意欺诈行为;现行保险合同解除权制度对保险人的司法救济已形同虚设,不足以发挥惩恶扬善作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适用”规则在投保欺诈案件中缺乏适用前提;合同解除权与撤销权不该相互顶替取代;被投保欺诈的保险人撤销合同并不完全排除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带病投保欺诈背离保险的本质属性,破坏保险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不可抗辩条款是新《保险法》的一大亮点,该条款的增修对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与我国旧《保险法》相关条款和发达国家不可抗辩条款进行对比研究后,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该条款对投保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针对该条款对保险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问题,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层面和保险行业监管角度提出了有效规避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28日,新《保险法》颁布,其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适应国际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迎接外资保险的挑战。本文回顾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历史进程,并对其修法价值进行了陈述,最后立足国情,对不可抗辩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