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之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着经济生活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加入竞争、中资银行深入改制、市场机制迅速生成的新形势。随着对外经贸的迅速扩大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外资银行谋求本土化,中资银行谋求国际化,这一交互的发展趋势构成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中国银行业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从中外资银行业的关系来看,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外资银行的全面介入使中资银行的经营机制、经营理念发生转变,能否吸收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实力,成为中资银行在金融业开放背景下发展壮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中国银行业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从中外资银行业的关系来看,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外资银行也不会立即对中资银行构成致命威胁。中资银行能否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浙江金融》2006,(12):1-1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融入金融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今年年底将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去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大批外资银行涌入我国市场、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5.
何振亚 《福建金融》2006,(12):14-17
按照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的有关承诺,2006年底将结束5年的过渡期,中资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全面挑战。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竞争格局。通过对当前存在的外资参控股中资银行引发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问题的阐述,为提升在“后过渡期”全面开放格局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将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与中资银行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这对中资银行和中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马旭丹 《海南金融》2007,(11):66-69
2007年是我国加入WTO后承诺开放金融市场的第一年,外资银行的生存发展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现状,从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和市场退出三个方面探讨了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光星 《金融与市场》2006,(10):11-13,20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以前,我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开展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实现国内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全面介入中国金融领域,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原则下展开竞争。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适应全面开放下的金融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12月1日起,我国金融业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宣告结束,开始跨入一个全面开放的新时代,从此中,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全面竞争。从对比分析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各自的优势劣势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中资银行扬长避短,应对外资银行全面挑战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竞争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经批准进入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1995年,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的城市增加到24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也全方位展开。在这种形势下,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挑战,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国内金融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研究,同时提出了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自…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末 ,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 ,关于银行业方面着重强调了两点 :一是入世后两年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批发业务 ;二是入世五年后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针对这两项协议 ,我国金融界已认识到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批发业务与中资银行竞争不大 ,更抗衡不过中资银行。而银行零售业务将是外资银行重点研究的对象 ,是未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一方面中国零售业务市场潜在的资源规模非常巨大。中国自然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换言之就是中国的零售业务市场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这块市场基本上是未开发的处…  相似文献   

12.
步步为营暗藏机锋--入世一年外资银行态势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国加入"WTO"对银行业开放的的承诺,截至目前,已经有两批共9个城市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了人民币业务.从入世一年来的情况看,各家外资(含港、澳、台)银行纷纷加快拓展步伐以迎接入世带来的机遇:一方面步步为营,充分利用政策空间,拓展机构、整合资源、入股中资银行、调整布局,为将来的正面竞争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经营管理、服务及技术方面的优势,抓住中资银行的软肋,占领高端和新业务市场,暗藏机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世时间表对外资的逐步开放使中资银行感受到,中资银行间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银行卡的互联互通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面对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及雄厚实力,中资银行更应快马加鞭,及时制定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上海银行业开放及外资银行的市场渗入对各中资银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的效应显著为正,证明上海银行业开放对中资银行经营的外溢效应显著大于竞争效应,外溢效应在上海银行业开放效应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金融体制开放以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资银行的高端客户已出现向外资银行转移的趋势,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外资银行的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银行业于2006年12月1日全面开放,这意味着这场争夺战将进入白热化阶段。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能否赢得更多的高端客户资源,是制胜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中资银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怡  马喜德 《福建金融》2002,(12):11-13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我们在探讨中资银行自身缺陷的同时,也应看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资银行潜在的比较竞争优势及基于上述优势的竞争策略———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探讨了中外银行合作的利益所在、业务领域、合作方式、制约因素等,为入世后实现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消费者“三赢”局面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博览》2006,(10):4
2006年12月11日将被记录在中国银行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上。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银行业为期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届时中国金融市场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从此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  相似文献   

18.
中外银行之战略联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彬 《银行家》2004,(4):52-5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外资银行重在竞争还是重在合作?这是任何一家中资银行都必须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的重大课题。 战略联盟,作为近年来国际企业界的一种趋势,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从而沦落为外资银行的傀儡?还是中资银行通过合作与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主体将直接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银行业同样面临着相同的竞争。入世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之一,将主要表现在:对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后,会利用其经营手段、服务方式上的灵活性挖国有银行的客户。可能的结果是中资银行原有的一批好客户被挖走,而有风险的、效益不好的甚至亏损的客户留在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20.
吴秋强 《福建金融》2002,(10):28-29
我国加入WTO时间不长,中资银行就面临着严峻的业务竞争。本文剖析了不久前发生在南京的爱立信熊猫通讯有限公司倒戈中资银行事件的原因,阐释了当前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以及迎接外资银行业务竞争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